三、失之交臂:蒲华与赵之谦不同的士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丹丘之旅:蒲华与晚清台州士林》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393
颗粒名称: 三、失之交臂:蒲华与赵之谦不同的士风
分类号: K825.72=52
页数: 7
页码: 93-99
摘要: 蒲华在《湖山寻梦图》上的题诗第三首中,有“劝我读书言在耳,中郎风度感人琴”之句,诗后又有注解:仲吹为东湖书院山长,时临别赠言,以读书相勖,惜去秋作古矣。这个蔡仲吹即蔡篪,他任东湖书院山长的时间,在《东湖志》里,有明确的记载。据《东湖志》“上蔡书院”条下,有清代张绮题东湖书院诗二首,诗序中写道:“丙寅冬,郡伯刘公兰洲重浚东湖,建湖心亭,改湖山寺为东湖书院,今春延蔡院长掌教,从游日众,喜而赋此。”丙寅冬为同治五年冬天, “今春”当指同治六年春天,蔡院长,即指蔡篪无疑。据此,蒲华至少同治六年春间,还在临海居留。
关键词: 蒲华 赵之谦 士风

内容

上文已经讲过,蒲华与当时的台州风雅之士,在临海度过了一段永难忘却的诗酒啸咏的岁月,但具体是在哪一年?从有关历史信息中稍加推测,即能知之。
  蒲华在《湖山寻梦图》上的题诗第三首中,有“劝我读书言在耳,中郎风度感人琴”之句,诗后又有注解:仲吹为东湖书院山长,时临别赠言,以读书相勖,惜去秋作古矣。这个蔡仲吹即蔡篪,他任东湖书院山长的时间,在《东湖志》里,有明确的记载。据《东湖志》“上蔡书院”条下,有清代张绮题东湖书院诗二首,诗序中写道:“丙寅冬,郡伯刘公兰洲重浚东湖,建湖心亭,改湖山寺为东湖书院,今春延蔡院长掌教,从游日众,喜而赋此。”丙寅冬为同治五年冬天, “今春”当指同治六年春天,蔡院长,即指蔡篪无疑。据此,蒲华至少同治六年春间,还在临海居留。
  如果细加注意,这一年,有一个学术史、艺术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来到了台州乃至临海,他就是海上画派前期的核心人物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 叔,号铁三、憨寮。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少有异质,博闻强识。道光二十八年补为博士弟子员。
  咸丰九年中举,之后五次参见会试,皆未登第。同治十二年,以国史馆誊录议叙知县身份,主持编修《江西通志》,后历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卒于任上。
  赵之谦在金石诗书画印等领域皆戛戛独造,是清代最杰出、最有创新、最富艺术修养的艺术大师之一。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融合汉魏碑法,篆书、隶书、楷、行书自创一格,别具韵味,诸体均有很高造诣。绘画在博采众长基础上,更取恽南田的没骨画法与“扬州八怪”的写意画法,兼融篆隶笔法,笔墨酣畅,设色秾丽。绘画题材取诸日常,生气盎然。其篆刻取法秦汉吉金石刻,变化多样,上承浙皖,下启吴昌硕、齐白石诸家,为清末民初的篆刻艺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之谦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一生致力于著述,于经史、词章、金石等都有很深的研究,著有《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四书文》《悲庵居士诗剩》《悲庵先生文存》《章安杂说》等。
  据《赵之谦年表》,同治五年二月,时年三十八岁的赵之谦来到了台州,客居黄岩,馆翼文书院。这有赵之谦在其所刻“华延年室考藏校订印”的边款上的记录为证: 同治丙寅二月,将赴台州,节子出佳石索刻,为迟两日行,成之。
  据民国《台州府志》记载,翼文书院位于黄岩县东南三十里的路桥文昌阁, 建于咸丰年间。同治年间,太守刘璈为纪念晚清著名学者、一代名臣阮元对台州学术人才的培育之功,取其谥号“文达”,改名为文达书院①。
  赵之谦在台州的行迹,可从其《论学丛札》中详加考索。《论学丛札》是赵之谦寄给胡培系的三十九封书信,题为《赵! 叔手简》,也称《赵之谦致胡子继信札册》《赵之谦论学丛札》,原为罗振玉旧藏。2002年,被著名影视演员张铁林在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会上高价竞拍而得。
  《论学丛札》部分原稿曾刊载于《书法杂志》和《中国书法》杂志2009年第十期彩页中,大概因为考虑从书法角度选载,所以这两册杂志都选登了论述台州学界的那一封信。据陈引奭先生分析,“就该封信札的书法而观,其以赵之谦特有的融帖于碑的行书字体写来,主体和夹注大小参差错落,挥洒间绵密醇厚,毫无挂碍,好似珠玉琳琅满纸,在赵之谦手札书法中算是一件妙逸迭出的精品,既具风格,也特别的精彩。”② 赵之谦在那封信札中,论述台州的学术现象、学人、地名很是详尽,其中有“又辟东湖一席,延一土匪之子擅长香奁者主讲郡城”一句,意即当时东湖书院设了教席,延请的是一位擅长香奁体诗歌的土匪的儿子来主讲。上文讲到东湖书院新建后不久即同治六年(1867)春天,延聘的书院山长是蔡篪,赵之谦信札中提到的土匪儿子就是他无疑。蔡篪父亲蔡国棠,是否为土匪,史籍无考, 但陈引奭先生文中的分析是“但台州人骨鲠硬气,当年太平天国攻打台州,遭逢乱世之时,即有乡民自发组织自卫。蔡篪父亲估计会协从其中”。笔者认为还是值得探讨。如果蔡篪父亲协同参加自卫抗击太平天国的战争,那按照当时的正统观或忠节观,赵之谦应该称其为“忠勇之士”。如《(光绪)仙居县志》记载的吴干、吴琮、吴克明因组织民团围剿太平军,均入祀仙居忠义祠①。赵之谦既然称其为“土匪儿子”,最大的可能应该是蔡国棠一时看不清形势,稀里糊涂或被迫参加了太平军。
  从赵之谦的信札中可以看出,他对蒲华的好友蔡篪颇有成见,这里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先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下那封论述台州学界的信札吧。信札第二页与第三页写道: 临海洪氏所著书竟不可得,洪小筠痛父书遭焚而绝。其孙则陋儒也, 问之,竟不能举其目,他可知矣。台州本不知学,乡人皆不以洪、金诸君为然,所足以推重闾里者,大都筶经体一首耳(小字旁注:人品则以风流为准的,诗品则香奁为极功,最属恶习。去岁主讲于此,大声叱之,几不免于众怒,锢疾之深可知)。近年又有勋臣倡立理学,改赤城书院为正学。又辟东湖一席,延一土匪之子擅长香奁者主讲郡城。又将修志书,又刻贺氏兄弟书。择其推尊紫阳,如讲格物,诸家皆非,独朱氏为精确之类,以为表率。其人(小字注:倡理学之人也)笔下别字极多,虚字不通,而动辄谈文谈学,自以为是,胆大无耻,莫此为甚。若辈业已散布天地,我等急宜自藏矣。自此人倡学之后,台人一发荒唐,即如王子庄棻,稍知《说文》部首,已群指为无用之人,可恨可恨!王子庄蒐颇集先辈说经之书,然亦无洪氏书(小字注:已问过)。其他如金氏《求古录》外,存者又不足观矣。此段不过略述台州景象,请阅后与葛翁一说,信即毁去,以众咻可畏贾祸,不犯着也,千万千万!所以说者,亦令葛翁吾道之孤也。再,洪氏著者系《夏小正疏义》,非注解。洪氏又有《孔子三朝记注》七卷,亦未见,可访之,致书冯太守可及之,洪书多刻于粤。
  第二页前小字注为:“此致葛翁之言,请代述而毁其纸。” 读罢此信,赵之谦对台州士林、学界的批判之重,提防之深昭然可感。从信札中,可以看出,赵之谦的学术取向、诗文意趣都和台州当时的社会、学术环境、士林风尚都有很大的差异,他在台州短暂岁月中,心灵是孤独的。从赵之谦的学术方向看,他走的是明末清初汉学派以及乾嘉学派的道路,他对台州汉学派前辈洪氏兄弟与金鹗表示夸赞和认同,对台州学界没有重视前辈学术著作的保存和阐扬,颇有微词,斥责洪氏之孙为“陋儒”,批评台州学界“本不知学”。洪颐煊、洪震煊兄弟以及金鹗都是著名学者、浙江学使阮元的门徒,是清代中期代表台州学界而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学人,特别是洪颐煊,治学严谨,藏书颇富,著作也多有行世,人誉为乾嘉学派的殿军之一,其传入《清史稿》。但他的藏书处小停云山馆,却因太平天国入临海,又复遭偷盗掠劫,洪氏父子所藏的书籍多半不存,其孙竟然又不能列举其祖父和父亲所著的书目。晚清时期客居椒江的诗人罗华曾数次瞻拜临海洪颐煊故居,其《浣花集》中有诗云: “十年前记过筠轩,今日犹存竹满园。先后与君同一慨,买书人有卖书孙。”所以从学术传薪事业看,赵之谦斥之为“陋儒”,还是恰如其分的。从当时的台州学术环境看,来自湘军发源地湖南的刘璈原为左宗棠部下,因平定太平军、大败侍王李世贤而成为赵之谦信札中所称的“勋臣”,进而实授台州府知府。自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湘军著名将领左宗棠继承和革新了宋明理学,尊崇理学的经世救时之旨,平定太平天国,挽救了日趋衰亡的清王朝,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从而使主张通经致用的理学在全国全面推行。时任台州知府的刘璈由于得风气之先,也在台州大兴文教,力倡理学。赵之谦所钟情的汉学与晚清的理学旨趣有别,因此他对当时台州浓厚的理学气氛持有很深的异议和成见,是难免的。他对刘璈的疏于学问而热衷谈论文学深为反感,斥之为“自以为是,胆大无耻,莫此为甚”。当时的台州士风人品“重风流”,写诗则好脂腻绮丽的香奁体,他在讲学中加以斥责,但遭到众人的抵触,几乎犯了众怒。
  在信札中,赵之谦似乎对新建的东湖书院没有延聘他去主讲,深为遗憾; 对这位新任的习性近于风雅的东湖书院山长蔡篪更是颇为不满。“赵之谦曾与蔡篪论学,当时大概蔡篪强势,附和之人多”①,更使赵之谦耿耿于怀。但为了不使自己得罪台州士林太多而“贾祸”,所以他在信札中反复告诫收信者阅后“信即毁去”、“请代述而毁其纸”,终致使他深深感叹“吾道之孤”。
  赵之谦与蔡篪为论学而有所交集,那么与蔡篪的好友蒲华有没有交集? 他们两人在同治六年,都曾活动于郡城临海,留下了历史痕迹,按常理,作为都有书画雅好的艺术家,应该会互相知道对方,也应该会有所接触的,可是,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读不到他们交游的史料。笔者推测,他们或许真的仅是停留在互知姓名阶段,或者偶有接触,但没有深交。个中的缘由,应该从他们不同的人生旨趣和艺术风尚考虑。
  从信札中可以看出,时在台州的赵之谦主要精力还是关注于学术事业。
  当时的学术界重在宋明理学的继承、创新和推广,他所钟情的汉学受到排挤, 他的心情是抑郁不欢的,所以他说:“若辈业已散布天地,我等急宜自藏矣。” “急宜自藏”四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怨之情,也流露出不愿与蔡篪等文士为伍的决绝之意。我们知道,蒲华与蔡篪等文士,给当时士林的印象是:闲来喜欢放旷于诗酒,偏好于风雅胜事,似多狂放颓废之气。也许,赵之谦就有这样的看法。他给人的印象是勤于为学,一有闲暇,就归里著述,赵之谦在《论学丛札》第五则中说: 弟今年辞翼文之席,专归县中,总司各书院,脩虽省减而人颇闲,拟五六月间归里。此数月大可著述,过此以往恐又是奔走天涯,席不暖矣。……台州人虽勤学而见解多陋,此宋人讲学也,其毒深入人心,故盗贼极多而所作皆可笑,儒亦同之。
  您看,赵之谦如许勤奋,对蔡篪、蒲华等文士的放旷诗酒的做派应该是看不惯的。实际上,蔡篪在偏好风雅的同时,并不放浪颓废,我们还是看看《(光绪)黄岩县志》关于他的传记: 蔡篪,字仲吹,号竹孙,路桥人,庠生,国棠子,幼颖敏,工诗古文辞。
  及壮为考据之学,尝与会稽赵之谦辨礼纬、《春秋》纬及说文古籀引申假借之旨,主讲东湖、广文、樊川诸书院,从者多知名士,年三十八卒。有《写经堂文集》一卷、骈文二卷、诗四卷、词一卷。
  从传记中看,他学有所成,腹笥不俭。在讲学之余,也是勤于著述,名闻士另外,从蒲华的《湖山寻梦图》题诗中的“劝我读书言在耳,中郎风度感人琴”一句以及诗后注解“仲吹为东湖书院山长,时临别赠言,以读书相勖,惜去秋作古矣”中,可以看出,蔡篪也是一个勤学之士,他可能也看到了蒲华等风流放旷、耽于诗酒的一面,所以劝他多读书,积极应考,以备济世救时之用。蔡篪既然在刘璈刚刚开辟的东湖书院任山长,可见他深得刘璈赏识,那么他的学术取向也是趋于理学一路,其积极用世的情怀和行动,也是深受蒲华等士子的拥戴的。
  赵之谦对蔡篪等文士的不看好,完全是由于学术取向的不同造成的。所以他在第五则信札中,又不得不承认蔡篪等台州学人的勤奋,可是对他们的浅陋的见解、深受宋明理学的毒害以及诸多的可笑的举动还是耿耿于怀,比为盗贼。赵之谦既然对蔡篪等文士如此痛心疾首,对他们的好友蒲华也不会有好感。他即使听闻蒲华在书画上的名声,也不会主动去结交。在赵之谦眼里,蒲华的诗歌可能也属于香奁一体而为他所不屑。当时王咏霓叔侄等一批文士的耽于吟咏,多有诗集行世,如王咏霓的著有《函雅词》,编入《函雅堂集》中,在赵之谦眼里,可能都迹近香奁体,为他所不喜。而当地这批文士对赵之谦那种时不时斥责台州学人的过于严谨的做派也看不惯,也就与他疏远了。
  据最近新发现的史料,我们知道,赵之谦与台州的士子们并不是一味的排斥、疏远,他与一些士子还是颇有交谊的。在2018年12月28日于台州书画院开展的《桑梓遗珠———椒江乡贤书画展》展厅,展出了一幅赵之谦的行草书法扇面:琼台夜月,天台八景之一。绝壁千仞,下临深潭,非人迹所能到。上有双石阙,天然对立;中仅容一席地,月照潭水,影射石上,如大圆镜,康熙中有好奇者奋身独往,坐终夕,饱看而归,并刻诗于石后,遂无至者。诗尚存《台州志》。壬午秋为彦士仁兄姻大人属书,! 叔弟赵之谦。
  这幅书法是赵之谦于清光绪八年壬午秋天,受一位叫彦士的亲戚所嘱而写的,从他特地书写台州著名景点“琼台夜月”的内容相赠这一点来看,这位亲戚很有可能是台州籍士人,他们既是亲戚,又是同辈士子,交谊自非一般。赵之谦还曾与黄岩县令孙憙结下深厚的友谊。孙憙,字欢伯,江苏武进人。他在黄岩任职期间,建书院,设义塾,疏浚河道,减免徭役,平日里也喜欢歌诗书画, 常常一起吟咏赓唱。就是分别以后,还是经常与赵之谦长篇信函探讨书艺,赵之谦曾致孙憙函云:“承询书学,弟所得者不出包倦翁、张宛邻两家家法,所悟则有出两家之法外者……尊书近大苏,何不求其佳者学之。学必师古人,目前无足学也。弟体原包氏、张氏,而心摹手追在郑文公。此汉后第一人也。”又函:“尊书大长进,惟着纸欲飞耳。”可见孙憙还常把自己的书作寄给赵之谦,请他指教。目前能见到赵之谦写给孙憙的信函有近十封之多,内容涉及诗集题耑、墓碑文书、文集跋序、书画创作、人事推荐等等事宜。因与酷爱书画的孙憙既是好友,史料记述赵之谦为他“作书、作画极多”。如楷书《齐民要术》八条屏,全文200多字,碑味浓重,字字珠玑,落款为“欢伯尊兄方家指正”,就是为孙憙所作的代表性作品,国内多种书画专业报刊曾刊登这件作品,配发评论文章予以高度评价;篆书《潜夫论》也是为孙憙所作,现存八屏,沈阳故宫、君陶艺术院各珍藏四屏……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①。赵之谦与黄岩士子王彦威的交谊也不一般,曾为王氏在黄岩的宅第台门书“奉常第”匾额,还为王氏书写宅第楹联:“礼义之门是称世族,廉让所宅乃曰仁风”,具有典型的赵之谦中年的魏碑风格。这些墨迹至今还保存着②。王彦威,同治九年举人,官至军机处汉官领班章京,是赵之谦朋友。民国期间报纸上曾刊登过王彦威如何资助赵之谦赴京考试的故事③。

附注

①《(民国)台州府志》,第3336页。 ② 陈引奭:《赵之谦〈论学丛札〉对台州学界的批评及分析》,《台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① 《(光绪)仙居县志》(标注本)卷之八,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39页。 ① 《赵之谦〈论学丛札〉对台州学界的批评及分析》。 ①徐葆初:《赵之谦与黄岩》,载《今日黄岩》2011年4月8日。 ②《赵之谦与黄岩》。 ③ 同上。

知识出处

丹丘之旅:蒲华与晚清台州士林

《丹丘之旅:蒲华与晚清台州士林》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游幕缘由、游幕之初:花前共举觞、长期寓居:台山游历路三千、蒲华艺术成长中的台州元素、风雅之盛:蒲华与晚清台州士林的精神世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