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临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丹丘之旅:蒲华与晚清台州士林》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387
颗粒名称: 一、在临海
分类号: K825.72=52
页数: 9
页码: 56-64
摘要: 1870年,参加乡试的台州士子至少有几十人,其中落第的临海士子陈桂与蒲华最为交好。蒲华最为交好。现在我们就从临海入手,探讨蒲华寓居台州时的游历生涯。
关键词: 蒲华 台州 游历

内容

1870年,参加乡试的台州士子至少有几十人,其中落第的临海士子陈桂与蒲华最为交好。蒲华最为交好。现在我们就从临海入手,探讨蒲华寓居台州时的游历生涯。
  陈桂,字一山,临海人。能诗,有《白云山人诗草》三卷。1870年8月,蒲华与陈桂同客杭州时,为之写《仿襄阳烟雨》山水横幅(此画现藏三门县博物馆),上题: 高楼静夜墨花飞,米老烟云我化机。几辈壮游诗累尺,江山风雨湿人衣。
  题款为: 一山吟长仁兄夜顾虎林寓楼,嘱仿襄阳烟雨,因缀小诗二十八字,以奉大雅两正。庚午八月,蒲华作英甫。
  从诗和题款中可以看出,陈桂在此之前即已结识蒲华,否则不会夜访蒲华租居的杭州虎林寓楼。考察蒲华的在台行迹,估计他们的结识当在清同治五年即蒲华游历临海时。读诗和题款,我们还知道,陈桂也善赏书画,极爱米芾的山水笔法。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他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癫”之称。米芾善以水墨点染写山川岩石,虽似不求工细,但云烟连绵、林木掩映,别具疏秀脱俗之风格。其子友仁继承家学,并在山水技法上有所发展。世因称其父子所画山水为“米家山”。蒲华也极爱米家的山水技法,平时也是经常临摹、仿作, 如他曾于同一年闰十月画过山水画屏四幅,其中第一幅即名《大米云山》,题曰:“秋烟半壁米家山。胥山野史泼墨。”①他对那天晚上的《仿襄阳烟雨》比较满意,诗歌开头两句说:高楼夜静,我墨花飞舞,米老画作中的烟云被我化入笔下,看来还是那么的自然工巧。结尾两句似乎是从陈桂的平生遭际角度写, 慨叹他壮游江山,诗作丰富,可是漫天的风雨沉沉地湿透了诗人的一袭青衫。
  “江山风雨湿人衣”一句,实际上也隐隐地透露了两位人生失意者前路迷茫的景象。
  在杭州寓楼,蒲华还为陈桂画小幅墨梅,题:“画梅取风韵,一味删其丑。
  岂知巧太多,天真反无有。一山尊兄大人属,作英华。”这幅作品现藏三门博物馆。
  这年九月,陈桂落第后,蒲华为之作《西湖送别图》。这是一幅水墨山水小方,题识:西湖送别图。庚午九月,写奉一山尊兄诗家正之,蒲华。
  这幅图蒋文韵先生曾于1986年11月30日见于市面,题识也由他从这件市售件中录入《追踪随录》,不知这件作品至今流向哪里。笔者目前没有得见, 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见,这幅图应该融入了两位科场失意者其时的惺惺相惜之情,也蕴含着蒲华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前路漫漫须自珍重的殷勤祝愿。
  蒲华有自己的肖像一帧,陈桂亦曾为作《题秀水蒲作英小照》诗: 毛颖纵横写性情,五山十水自天成。一编在手清闲甚,月雪风花漫品评。
  这首诗既描摹了作英小照的形象,也高度概括了他的绘画艺术的特点和成就:蒲华书画挥洒自然,纯然出于性情,所以笔下的山山水水都是工巧而自然。这种评价,可谓写照传神。
  同治十年,蒲华似有在临海的行迹。临海市博物馆藏有墨竹图一幅,此屏画面上,斜枝密叶,圆石粗犷,相反相成。款题:“藻臣仁兄雅正,辛未岁暮,蒲华。”旁钤朱文方印“秀水蒲华”、白文方印“作英”,左下角钤白文方印“种竹道人”。
  光绪元年(1875)六月中旬开始,蒲华在临海度过了一段寓居的时光。根据王咏霓《覃思精研日钞》,是年六月十九日,王咏霓在台州,“作英以画仕女帐门来。”六月二十一日,王咏霓在台州,“为作英书琴条”。可见蒲华六月也已经在台州。又根据临海市博物馆所藏的蒲华一幅墨竹图,款题:“乙亥六月秀水弟蒲华写。”旁钤白文方印“作英”,更可以推定蒲华此时在临海的行迹。
  这年秋间,蒲华寓于临海葭沚(今属椒江)文士黄煦东家。黄蒸云(约1853—?),字煦东,光绪元年恩科(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称“恩科”)。后无意仕进,遂改经商,后成为台州著名富商。蒲华曾数次寓居于其家。煦东读书之余,向蒲华学画兰花,较有神韵,今其画兰的画片,还藏于台州民间藏家。煦东家境优裕,性情洒脱豪宕,酒量颇豪,喜交游斗酒,但不忘读书怡情,蒲华有感于此,遂作《椒江读书图》相赠。这幅图今珍藏于台州私人藏家斋中(见插页图三)。此图题识: 椒江读书图十年不到椒江上,年少场中问酒豪。若个藏书过十万,黄郎意气比云高。
  乙亥秋中,为煦东仁兄老友写此,并赠小诗,以博一笑。世弟华。
  《椒江读书图》远景分为两个层次,较远者群山逶迤,较近者一山临江而立,山前江渚丛林吐翠,中间椒江横亘,舟船或泊或行。近处为葭山,低矮而别致,林木葳蕤间,屋舍错落有致,临江处,一阁高耸,有人把卷而读。整幅画面, 画笔简洁,设色清雅。
  图上之题诗,按诗意,是写蒲华与黄煦东年轻时代的交游以及黄郎现在藏书、读书的情景。他说自己已经十年不到椒江了,今番重游,不禁回忆起当年自己与黄郎一起,在青年朋友圈中斗酒争雄的情景。而今,看到黄郎十几万册的藏书,就想象起他平时斋中读书的样子,这种风采意气,堪比云高。从蒲华的画作和题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黄煦东也是蒲华意气相投的交好者。
  蒲华与黄家父子两代都有交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文化人士尚能详谈黄家父子与蒲华的交游情况。蒋文韵先生曾作过专门的采访,颇可采信。
  他的《寻踪随录》有以下采访记录: 1983年元宵节,沈敦五老画师偕夫人前来参观《蒲华书画展》。沈老十分高兴地谈起蒲华的逸闻轶事:蒲华画画随意画,一点不做作。做人也随便,出门卖画,把一只旧山袜当钱袋,塞在腰间,走哪里画那里。没有砚瓦,就在石板地上磨墨作画。临海乡间一老农,看他写字画画,是读书人,尊重他,留他食宿。临别蒲华画了大中堂,配上对联,亲自给粘在堂壁上,作揖而去。沈老又谈到:蒲华在海门当过幕僚,这是前所未闻的,且是大事。当天下午,我特造访沈老先生。
  沈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他说,蒲华海门当幕僚的事,是他的朋友黄楩卿告诉他的。
  沈老与黄楩卿同事于三十年代台州中学,当时台中在海门葭沚(今属椒江)。黄楩卿是葭沚人。有次沈老在黄家,见到里外都是蒲华的书画, 奇而问之。楩卿先生说:蒲华在海门当幕僚,下任后,落拓无归,父亲收留他,在我们家住了很长时间。
  沈老又告:楩卿的父亲是有名的老高少爷黄煦东先生,举人,我们推算了举人的年代。沈老年85岁,同楩卿相仿。楩卿是晚出,和其大哥楚卿相差二十至三十岁,若折中以二十五岁计,加上上辈长二十岁,然则举人大约生于1853年。举人得能与蒲华交往,其年约在三十岁上下。以此推断,蒲在海门幕的时间当在19世纪80年代或更晚一些。
  采访录中提到的黄楩卿的大哥黄楚卿,按理也应该与蒲华交好,2008年浙江保利四季拍卖会上出现的蒲华作的《竹石水仙图》的题款证实了这一史实。
  这幅作品为设色纸本,上有题诗并署款曰: 潇潇翠羽映明珰,谁遣素风过我旁。岁晏高堂香四壁,一帘烟雨梦潇湘。
  丙申暮秋,楚卿仁兄大人正,蒲华。
  楚卿为黄煦东的长子黄崇威的字,清末民初台州巨富,辛亥后为台州军分府财政司长。丙申,即光绪二十年,可见这年暮秋时节,蒲华还曾到过台州,客居于黄家。
  蒲华与黄氏的本家诸多文士也有交游,情谊也颇为深厚。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夏天,蒲华客居临海葭沚,为黄寿征画竹石四屏。黄寿征,字悦卿,为黄蒸云的堂兄。贡生。捐官通判用,官至新兴知州、吉州知州。
  黄寿征之子黄秉义(?—1923),原名崇沛,字质诚,民国二年为安福国会众议员。客居葭沚期间,蒲华也为质诚绘画。杭州市文物商店藏画中有一幅蒲华画的《松窗读易图》(图1),就是为质诚画的。该图绢本水墨横幅,题: 图1 蒲华《松窗读易图》松窗读易。甲午夏日,质诚世大兄大雅正之。蒲华。
  此幅作品,是蒲华留给台州的精品力作之一。黄质诚对此幅作品十分珍爱,曾“制成帐栏,挂在床上不时欣赏。后传于裔”①。王及先生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笔者曾数次过其后裔处看此画。现此画已藏杭州文物商店。”②画高约45、宽约210厘米。作品正中,山峦攒簇,万木葱茏,山前近景处,松林掩映,院落参差,略靠右处,小屋露窗,一人读书。窗右临江,溪流自山中奔泻而下,溪边远树浓荫,映带重峦叠嶂。左侧两峰外,数峰远映,或浓或淡,横斜天际。整幅画作,气势磅礴,墨沈淋漓,王及先生认为:“泼墨粗笔山水,能于绫中显出,确是大手笔。”③ 在黄寿征父子家,蒲华为质诚所画的作品不在少数,当代收藏家朱瑶春先生藏有蒲华的《水墨山水图》一幅,题曰:“不负云山赖有诗。质诚世大兄雅正, 蒲华。”此图中的题诗“不负云山赖有诗”,语出范成大的《郡斋即事》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情怀。
  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是:甲午之夏,蒲华在临海居留了不少时日。
  他这期间的画作,应该还有一些留存在台州。由于近年来台州各国有博物馆藏品信息的不断公开,使得人们能够不断观赏到蒲华的更多佳作。临海博物馆藏有一幅《百叠青山十丈松》山水中堂。题识: 百叠青山十丈松,香云瑞霭几千重。人间甲子何须记,只记瑶池今又逢。甲午午月作英蒲华。
  该图纸本墨色,纵148厘米,横80.5厘米,钤印:作英(白文方印)。
  甲午午月,即1894年阴历五月,那一年,是蒲华寓居台州的最后一年。根据蒲华的行迹,这幅作品应该是在临海所作。
  在葭沚期间,蒲华还结识了周郇这位文士。周郇(1850—1882),字叔筼,一字黍香,号郇雨。葭沚人。同治九年举人,会试考取国史馆誊录,任满后议叙知县。晚清知名科学家、词人。周郇曾为蒲华的《湖山寻梦图》题《江南好》十阕,为蒲华的《芙蓉秋水图》作《秋波媚》词,详情容在后面专题细叙。
  蒲华寓居台州期间,也经常出游,但终不忘台州及其友人,出游之后不久, 总又回归台州寓居。从有关史料中,我们了解到,光绪十七年,蒲华六十岁的时候,曾客居临海两位友人家。
  三月,蒲华游历临海大石,客居藏书家许达旉家。
  许宏通(1858一?),字达旉,号兼善,庠生。从学于叶书。性好藏书,藏书处为“小石室”。“小石室”所藏,大多从叶书的“荫玉阁”藏书迻录。光绪三十年左右,许氏因讼出亡,藏书尽散。著有《荫松草堂吟稿》。许氏抄录自“荫玉阁”的多为乡贤遗著,如清临海郭协寅的《石斋遗诗》一卷、清临海陈俊的《化雨山房诗草》一卷、沈云华的《双松楼吟草》一卷、清天台王应兆、王应奎兄弟的《霞城遗诗》《卧云遗诗》各一卷等。许氏藏书编有《临海许氏小石室藏书目录》一卷,中有不少罕见之本。如所藏清天台齐周华之书有三种:《名山藏副本》初集二卷、二集二卷,《需郊录》一卷,《诸公赠言集》一卷。
  蒲华在许达旉家,深切地感受到主人的磊落胸怀和远大抱负,为其作《松阴勘书图》,许达旉深为感动,赋诗酬答:羡君落落笔尖意,写我棱棱松下风。
  临别,蒲华赋诗: 大石山翠扑书几,修竹坐中兀佳士。琳琅万轴真可喜,试作百城南面视。有福读书期卓尔,千秋高志空山里。况复搜罗周远迩,抱残守缺良有以。元亭问字许停履,他时放棹中渡水。
  项士元先生《东湖零拾》载录此诗,诗下注:“辛卯三月”,那是蒲华客居许家并赋诗的具体时间,“辛卯”,即清光绪十七年。项士元先生当亲见过此诗书作,故录入自己的笔记《东湖零拾》。蒋文韵先生在《追踪随录》中记载,此诗原件系四幅小屏条,1956年,他曾获见于临海大田杨始人手中。
  诗歌盛赞许达旉藏书楼的清幽环境和他的藏书事业:大石翠绿的山色扑面而来,映照着你的洁净的书案;修竹丛中,你凭窗而坐,一副傲岸脱俗的高士形象。更可喜者你书藏万卷,琳琅满目,你简直可以坐拥百城,南面称孤。真羡慕你是个有福之人,可以优游岁月,静心读书,也期盼你这位怀有千秋高志、隐居空山里的友人日久有成,道德学问卓尔不群;我现在终于明白你为什么为了搜罗古籍,不辞辛劳,周遍远近,是为了坚守那一份行将残缺的传统文明。
  结句“元亭问字”,典出《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汉扬雄校书天禄阁时,多识古文奇字,刘棻曾向扬雄学奇字。后指从人受学或向人请教为“问字”。元亭,即“玄亭”,为避清圣祖康熙名讳玄烨,将“玄”字改为“元”字。汉扬雄曾著《太玄》,其在四川成都住宅遂称“草玄堂”或“草玄亭”,亦简称“玄亭”。
  在此诗尾声,蒲华殷殷相告:我期待着我们再次相聚,便中可以向你讨教学问,闲来更可放棹中流,啸傲溪山。
  从蒲华留在台州的书作题跋中,我们了解到他果然于第二年再次来到许达旉家。蒲华题赠许氏的这幅书作(现已归金学尧收藏),实为一副联语(图2 1、图2 2):修竹座中兀佳士,阆苑花前是醉乡。题跋曰: 达旉仁兄吟长以联语嘱书,上联乃集予赠诗中句也。下联所属自是名隽。他时阆苑春风,当于得意中领略之,良复可喜,壬辰小春,蒲华。
  壬辰小春,即光绪十八年夏历十月小阳春。蒲华盘桓许家藏书楼以及大石名胜,又一次期许“他时阆苑春风,当于得意中领略之”的风雅胜事。
  在许达旉家,蒲华还为他创作了一幅《松阴勘书图》。这件事被项士元先生载入他的《燃藜偶记》(民国七年): 许达夫(旉)《松阴勘书图》,系蒲作英绘,达夫(旉)谢诗有“羡君落落笔尖意,写我棱棱松下风”句。
  1891年四月,蒲华又在临海章安(今属椒江),为蔡殿魁画扇,正面竹石, 题:“潇洒坚贞。辛卯四月,作英华。”背面行草书,文为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节录:“吕纯阳书为神仙中表表者,今所见若东老诗,乃类张长史。又云题黄鹤楼似李北海,仙书尚以名家为师如此。郑虔礼曰:‘妙似神仙’余谓实过之无不及也。昔人以翰墨为不朽事,然亦有遇不遇。有最下最传者,有勤一生而学之, 异世不闻声响者。”此件作品,今为台州某私人收藏。
  蔡殿魁(1848—1919),原名德文,字燮章,又字辅卿,号辅廷,榜名殿魁。
  临海章安(今属椒江)人。清同治六年武进士,与蒲华友善。世居杜桥西岙当洋,后迁居章安。出身裕门,熟读兵书,善字能文,长于诗赋。今其故居尚存于章安老街。
  实际上,蒲华所期许的风雅胜事,只要他到哪里,那里就会兴起。
  早在壮年时期,蒲华虽然不时地离开临海,但他对临海乃至台州的风光人物总是长相怀想,一幅《湖山寻梦图》,让人领略了他和当时台州士林的风雅之好。

附注

① 王及:《蒲华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52页。 ①《蒲华研究》,第33页。 ②同上。 ③ 同上。

知识出处

丹丘之旅:蒲华与晚清台州士林

《丹丘之旅:蒲华与晚清台州士林》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游幕缘由、游幕之初:花前共举觞、长期寓居:台山游历路三千、蒲华艺术成长中的台州元素、风雅之盛:蒲华与晚清台州士林的精神世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