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王叔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史台州籍人物传》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1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王叔英
分类号: K820.8
页数: 3
页码: 229-231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王叔英的事迹。
关键词: 历史人物 生平事迹 台州

内容

王叔英,字元采,号静学,黄岩人(今浙江温岭)。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等并被朝廷征用授官。历任仙居训导、德安教授、汉阳知县。
  建文帝召为翰林修撰。在朝以正直著称,常与方孝孺讨论道义,为台州籍两名儒。王叔英反对朱元璋滥杀功臣以巩固皇权的做法,上疏建文帝说:“太祖除奸剔秽,抑强锄梗,如医去病,如农去草。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
  病去则宜调变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帝嘉勉并采纳其议。
  朱棣起兵逼位,王叔英奉命去安徽广德募兵,与兵部尚书齐泰奔走勤王。
  无奈大势已去,沐浴更衣,题词云:“生既久矣,愧无补于当时;死亦徒然,庶无惭于后世。”于元妙观银杏树下自缢。道士盛希年葬于广德城西五里祠山。遗有《绝命词》: 人生穷壤间,忠孝贵克全。嗟予事君父,自省多过衍。有志未及竟, 奇疾忽见缠。肥甘空在案,对之不下咽。意者造化神,有命归九泉。尝念夷与齐,饿死首阳巅。周粟岂不佳,所见良独偏。高踪渺难迷,偶尔无足传。千秋史官笔,慎勿称希贤。① 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八八记盛希年:“王叔英乡人也,为广德州祠山道人。革除间,叔英募兵广德,知自不可为,因目希年所藏棺,谓之曰人生得此足矣,且问所值。希年莫测其意。将死,以白金及书遗之曰:可葬我祠山麓。希年始悟。比卒,人莫敢视,希年竟敛之,以其棺葬之,为其所指。” 朱棣大杀建文旧臣,并株连其族。王叔英夫人金氏死于黄岩狱中,二女投井而死,遗有“二女井”。弟王元默隐姓埋名商贾之中,被家人金宽(山下金人) 告发,斩首挫其尸,家财尽被金宽所得。王叔英之妹嫁与陈家,亦株连受死,其甥充军。自明代始,陈家世代不与山下金通婚。
  王叔英幼子被流放山西大同。正统年间,黄岩贡生张玑入太学,谒见首辅杨士奇,叙述此事。杨士奇派人去大同寻回,又以百金延请扬州教授授以学业,惜王子已成贩夫走卒之流,教诲无成。杨士奇抱王子痛哭,赠金还居家乡。
  明末,王叔英七世孙王荩臣考中秀才,定居临海。
  朱棣死后30多年即明英宗正统年间,当年受王叔英荐举入朝的内阁首辅杨士奇筑墓题碑:“故翰林修撰王公元采之墓”,并书祭文:“先生之学,圣贤是师;先生之行,纲常允持;先生之心,金石其贞;先生之道,霜雪其明。”明嘉靖年间,太平知县曾才汉建王叔英忠节祠,又为金氏及二女建贞烈祠。南明追谥文忠。清乾隆帝赐谥忠节,从祀乡贤祠。
  王叔英生前著有许多诗文,在永乐年间遭到禁毁,大量流失。杨士奇费时搜集,已无法收得全部诗文。成化八年(1472),谢世修首刻《静学文集》,收集序和记30篇。明后期至清代,又刊刻四次,增补篇目,但随刻随毁,流传极少。
  民国初年,藏书家刘承干复刻三卷并附录一卷,收入《嘉业堂丛书》。
  《静学集》中的诗文,以《资治八策》最为著名。这是王叔英向建文帝献上的治国策略,“八策”是务学问,谨好恶,辨邪正,纳谏净,审才否,慎刑赏,明利害,定法制。《资治八策》以儒家传统思想总结封建社会的治国经验,并提高到理论高度,特别是劝皇帝学习经史,用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管理国家,指出“人君之所好,天下之所趋;人君之所恶,天下之所弃”,君王的好恶,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主张用人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荐举制度。刑赏须公平,遵循法律, “赏一人而能使千万人欢,刑一人而能使千万人惧”。在“明利害”中,详尽地阐述经济政策,认为治世的标准是“富、庶、教”三字。社会稳定须有繁荣的经济为基础,鼓励农业生产,压制工商僧道等,精简军队和官吏,反对奢侈浪费,减轻徭役,制恒产,均贫富,平赋税;在富庶的基础上,让人民受到良好的教育,国家就会强盛。王叔英的《资治八策》皆援引前朝例证,后人称其“具经济远略”。
  《资治八策》总结历代治国经验,并提高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现实政策。
  《资治八策》援古征今,强调总结历史经验。在《与方正学书》(方孝孺)中,反对恢复井田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有行于古而难于行于今者。可行者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所贵乎得时措之宜也。” 《送卓景高序》《送友生郑允廉教授潮州序》两文论及师道,认为弟子未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世俗浅儒做老师,摆出一副博闻多识的架子使弟子信服。天下古今之事变化无穷,圣人也不能尽知,何况一般学者。老师既要有教人之资,又要有待人之量,要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圣人不责人以必圣,贤人不责人以必贤,而天下之才无所弃矣”。《送孙生序》论君臣关系:朋友之交有厚薄,你对人厚,也要求人对你不薄。“子待之以厚而彼报之以薄者,子纵不形于言,不怒于色,未必无愠于心也”。朝廷对待士人“赐田禄以养之,择师傅以教之,而稍成则升于太学,益丰其廪食,使广其学,学成授之以美官,可谓厚之至也”,因此士人应忠于朝廷,以报君王厚恩。
  王叔英的诗作大多散失,集中仅14首。

附注

① 《明史》卷一四三《王叔英传》。

知识出处

正史台州籍人物传

《正史台州籍人物传》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由正史(二十五史)台州籍人物、赐谥台州籍人物、清雍正《浙江通志》台州籍部分人物组成。其中正史103人,赐谥人物47人,《通志》230人。附篇为清《四库全书总目》台州籍人物著作。以上文献汇集台州著名历史人物生平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