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戴复古词的诗意言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0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戴复古词的诗意言说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7
页码: 349-355
摘要: 文学创作是富有个性的劳动。这正可以用来论戴词。除了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深化词的思想内蕴之外,戴复古也醉心于对词艺的追求,充分展示词的抒情特质,诗性地审视历史,实现社会层面和艺术层面的有效开掘。所以,他的词表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也为后人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艺术经验。“每个诗人有自己的诗的指纹獉獉獉獉,他不能是任何别的诗人。”②戴复古也是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诗的指纹”的人。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晚唐五代及北宋前期的词,基本上是小令的天下。慢词适合展现较为复杂的内容,与戴复古在词中所要表现的情怀相对应, 但对结构上的变化要求则比较高。戴复古的词作基本符合这些审美要求。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 南宋

内容

文学创作是富有个性的劳动。田同之《西圃词说》:“词始于唐,盛于宋,南北历二百余年,畸人代出,分路扬镳,各有其妙。至南宋诸名家,倍极变化。盖文章气运,不能不变者,时为之也。”这正可以用来论戴词。除了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深化词的思想内蕴之外,戴复古也醉心于对词艺的追求,充分展示词的抒情特质,诗性地审视历史,实现社会层面和艺术层面的有效开掘。所以,他的词表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也为后人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艺术经验。“每个诗人有自己的诗的指纹獉獉獉獉,他不能是任何别的诗人。”②戴复古也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包括词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诗的指纹”的人。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晚唐五代及北宋前期的词,基本上是小令的天下。相对而言,小令的格局自然较为狭小,所表现的情感自然也较为单纯一些;而随着慢词的兴起与普遍化,乐曲更为复杂,词的篇幅也大了许多,在表达深沉委曲的情感上,就多了更大的自由与方便。戴复古的作品就基本上是慢词了,除了偶有《浣溪沙》、《望江南》之类,多采用《沁园春》、《水调歌头》、《满江红》、《贺新郎》、《满庭芳》等词牌。慢词适合展现较为复杂的内容,与戴复古在词中所要表现的情怀相对应, 但对结构上的变化要求则比较高。沈义父《乐府指迷》说:“作大词,先须立间架,将事与意分定了。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 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作小词只要些新意,不可太高远,却易得古人句,同一要练句。”王又华在《古今词论》中引李东琪语:“小令叙事须简净,再着一二景物语,便觉笔有余闲。中调须骨肉停匀,语有尽而意无穷。长调切忌过于铺叙,其对仗处,须十分警策,方能动人。设色既穷,忽转出别境,方不窘于边幅。”戴复古的词作基本符合这些审美要求。现着重就气势壮阔、化俗为雅与词调丰富三个角度作些展开。
  一、气势壮阔《满江红·赤壁怀古》真是一曲好词,气势壮阔: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作者身处厄运危时,但登上赤壁矶头,恣游山水佳胜之时,不禁想起昔日周瑜在此建立功业、博得一世英名的往事,仍然激情澎湃。况周颐在《蕙风词话续编》卷一中说:“石屏词,往往作豪放语,绵丽是其本色。”并以此词为例来加以说明。谓其“歇拍云云,是本色流露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也可以理解为“含婀娜于刚健,有风雅之遗则”(《蕙风词话》卷五)。摄取大景来创写壮词是戴复古的主体构想,天才纵逸,力追东坡,超越流俗,从而构成富有艺术魅力的篇章,深具时代感和历史感。这既有时代精神的激发与感染,也有诗人自身长期的真切体验。诗人《寄复斋陈寺丞二首》之二:“长忆西湾击小舟,野人曾伴使君游。夜浮星子邀明月,雨对庐君说好秋。坐拥红妆磨宝砚,醉歌赤壁写银钩。当时一段风流事,翻作相思一段愁。”下自注:“饮中歌仆《赤壁词》,为作大字书之。今刻石于庐山罗汉寺”,指的就是这一令人感慨的悲壮词篇。沈祥龙《论词随笔》关于题材与审美主导风格之间有这样的论析:“词之体,各有所宜: 吊古宜悲慨苍凉,纪事宜条畅滉漾,言愁宜呜咽悠扬,述乐宜淋漓和畅,赋闺房宜旖旎妩媚,咏关河宜豪放雄壮。”戴复古的作品应该说也是符合这样的审美评判标准的。魏庆之《魏庆之词话》附录《中兴词话》“戴石屏”条载:“戴石屏《赤壁怀古》词云……沧州陈公尝大书于庐山寺。王潜斋复为赋诗云:‘千古登临赤壁矶,百年脍炙雪堂词。沧洲醉墨石屏句,又作江山一段奇。’坡仙一词, 古今绝唱,今二公为石屏拈出,其当与之并行于世耶。”《四库全书提要》卷一九九《石屏词提要》称:“豪情壮采,实不减于轼,”实际上,苏轼当年作《念奴娇》, 对是否真是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也是狐疑的。《东坡志林》卷四《赤壁洞穴》条这样记载:“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断崖壁立,江水深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引苏轼语:“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陆游《入蜀记》也曾指出:黄冈竹楼下稍东“即赤壁矶,亦茅冈耳,略无草木。……此矶,图经及传者皆以为周公瑾败曹操之地,然江上多此名,不可考质。李太白《赤壁歌》云‘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败曹公’,不指言在黄州。苏公尤疑之,赋云:‘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乐府云:‘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盖一字不轻下如此”。戴复古在这里也是将苏词展开而已,作为对以往历史的一种追溯,但主体构想又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出,用意深远,胜人一筹。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两宋词,精绝者约略不过五百余首。足备揣摩,不必求多也。”不管陈廷焯此说成立与否,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一词都称得上是两宋词苑的精绝者。
  戴复古这一类作品都有阔大的气势,《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也是上乘之作,情辞俱壮:“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敌,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全词较好地结合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再现了时代风云,呈现出一种豪情奔泻的壮美。作品以表现寄托的艺术结构,建构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效应,强化了今昔对比的感受,展现出深意与远思,笔力不凡。
  又如:《大江西上曲·寄李实夫提刑,时郊后两相皆乞归》词意精妙,有着南宋中叶以后难得一闻的刚健之音,美学意趣也全在壮美一格: 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
  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
  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戴复古的作品凸显了一种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蕴,使美的意味得到进一步加深, 笔力健拔,有着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朱承爵《存余堂诗话》“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意象亦或与诗略有不同”,借以建构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效应。这也可以用来论戴复古《大江西上曲》一词。戴复古吸取诗艺,育成词风。
  二、化俗为雅沈松勤《两宋词坛雅俗之辨的文化阐释》指出:“两宋词坛的雅俗之辨首先是针对词体的创作实践的,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创作论,但并没有完全停留在艺术创作论上,同时还涉及到词文化层次与价值取向,是两宋士大夫多元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在词学上的直接反映。”①沈文所论,着眼点还是在情感世界。笔者在这里主要是指艺术层面上的。“俗语多人间气,雅言多书卷气,善为诗者总是斟酌于雅俗之间。其中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俗得活,可以从人间烟火气中探索到精神文化的深处;雅得活,也可以从高雅的精神文化体验中寻找到人间性情。所谓活,就是语言运用中的生命感,这里存在着语言转化的契机。”②日常口语引入运用得好,并能推陈出新,自然产生俚俗诙谐的审美效果, 使作品洋溢着一种活力。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黄山谷词用意深至, 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戴词的谐俗性也承此风而来,多用俗语,表面看上去显得俚质,实际效果却能够做到俗而能雅,含婉深永。且看戴复古的《浣溪沙》,上阕还是雅意盎然:“病起无聊倚绣床,玉容清瘦懒梳妆。水沉烟冷橘花香”,下阕完全是另一种风味了,用语口语化,当然其中也注入词人特有的感受,着想新奇,曲折有致:“说个话儿方有味,吃些酒子又何妨。一声啼鴂断人肠”。《贺新郎·兄弟争涂田而讼,歌此词主和议》也吸收新鲜口语:“蜗角争多少。是英雄、割据乾坤,到头休了。一片泥涂荒草地,尽是鱼龙故道。新堤上、风涛难保。沧海桑田何时变,怕桑田、未变人先老。休为此,生烦恼。 讼庭不许频频到。这官坊、翻来覆去,有何分晓。无诤人中为第一,长讼元非吉兆。但有恨、平章不早。尊酒唤回和气在,看从来、兄弟依然好。把前事,付一笑。”全词思巧语奇,就事言理,理趣深长,而诙谐之中又充满善意,自然化解了兄弟之间一场也许本不该有而实际上却已经发生的纷争。《鹊桥仙·周子俊过南昌,问讯宋吉甫、黄存之昆仲》:“西山岩壑,东湖亭馆,尽是经行旧路。别时方见有荷花,还又见、梅花岁暮。 宋家兄弟,黄家兄弟,一一烦君传语。相忘不寄一行书,元自有、不相忘处。”词中的“宋家兄弟,黄家兄弟”等语,全凭口语写入,却更显得情真意切,于凡近中见出巧思。《洞仙歌》:“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全词纯由口语为主,洋溢着浓郁的民歌风味,化俚俗为雅致,其中的一声“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把自己思念亲友的真情和盘托出。
  “抵死”是“竭力”、“格外”的意思,一番深情自在其中。
  三 词调丰富戴复古目前存词四十六首(含残篇),用调共计二十三种。其中《望江南》七首,《渔父词》四首,《贺新郎》四首,《减字木兰花》、《沁园春》、《满庭芳》各三首,《鹊桥仙》、《清平乐》、《满江红》、《西江月》各两首,其他词牌都只有一首。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词调不下数百,有豪放,有婉约,相题选调,贵得其宜,调合则词之声情始合。”戴复古的词作是符合这一规范的,总体上笔势遒劲,也有一些与词调谐和的婉约清雅之作,词笔之变极见功力。《沁园春》词独臻妙境:“请赋林堂,林堂未成,吾何赋哉。想胸中丘壑,山中风月,亭台几所, 花木千栽。应接光阴,品题胜概,须待堂成我再来。听分付,是经行去处,莫放苍苔。 吾曹不堕尘埃。要胸次长随笑口开。任江湖浪迹,鸥盟雁序,功名到手,凤阁鸾台。它日相寻,有踰此约,酌水浮君三百杯。闻斯语,有冠山突兀,袍岭崔嵬。” 戴复古有两组《望江南》,共七首,屡得赞誉,李调元《雨村词话》称“一时推(为)名作”。戴复古的两组《望江南》都是写给宋自逊的,第一组名为《望江南·壶山宋谦父寄新刊雅词,内有〈壶山好〉三十阕,自说平生。仆谓犹有说未尽处,为续四曲》。其一主要突出对方学问之渊博:“壶山好,博古又通今。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四海有知音。 门外路,咫尺是湖阴。万柳堤边行处乐,百花洲上醉时吟。不负一生心。”其二写宋自逊生活与创作的基本方式:“壶山好,胆气不妨粗。手奋空拳成活计,眼穿故纸下功夫。处世未全疏。 生涯事,近日果何如。背锦奚奴能检典,画眉老妇出交租。且喜有赢余。”其三属于中国最早的以词论词作品之一:“壶山好,文字满胸中。诗律变成长庆体,歌词渐有稼轩风。最会说穷通。 中年后,虽老未成翁。儿大相传书种在,客来不放酒樽空。相对醉颜红。”其四更多地集中于双方分别情形:“壶山好,也解忆狂夫。转首便成千里别,轻年不寄一行书。浑似不相疏。 催归曲,一唱一愁予。有剑卖来酤酒吃,无钱归去买山居。安处即吾庐。”作者自注:“壶山有《催归曲》赠仆,甚妙。”这里的《催归曲》是指宋自逊的《沁园春·送戴石屏》:“归去来兮,田园将芜,云胡不归。既有诗千首,如斯者少,行年七十,从古来稀。地阙东南,天倾西北,人事何缘有足时。江湖上,转不如前日,步步危机。 石屏自有柴扉。占海岸,潮头岸一矶。唤彩衣孙子,携壶挈榼,白头翁媪,举案齐眉。身外声名,世间梦幻,万事一程无是非。
  书来往,都不须长语,直写心期。”宋自逊有词集《渔樵笛谱》,已佚。第二组名为《望江南·仆既为宋壶山说其自说未尽处,壶山必有答语,仆自嘲三解》,前面举了二、三两首,第一篇完全可以说是以词论诗,更可谓新创:“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 又有《鹊桥仙·新荷池沼》:“新荷池沼,绿槐庭院,檐外雨声初断。喧喧两部乱蛙鸣,怎得似、啼莺睍睆。 风光流转,客游汗漫,莫问鬓丝长短。即时杯酒醉时歌,算省得、闲愁一半。”睍睆:美好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凯风》:“睍睆黄鸟,载其好音。”星移物换,岁月如流。随着时序推移,词人抚今追昔,越来越觉得:在鬓丝斑白的时候回首走过的路,还是手中的杯酒最能让人忘怀一切。景起情结,景象纷呈而又景丽情真。
  《锦帐春》少有人写,唐圭璋所编的《全宋词》仅收四阕(含戴词),从这一角度看,《锦帐春·淮东陈提举清明奉母夫人游徐仙翁庵》一词也是别有意义的。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词淡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 石屏词用调丰富,题材与词调结合得比较适当,手法娴熟多变,较为接近这样的美学目标。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论依调选字之乐,“往往作豪放语”的戴复古有对艺术的全面追求,不知是否进入其考察视野:“精益求精,不肯放松一字,循声以求,忽然得至隽之字。或因一字改一句,困此句改彼句,忽然得绝警之句。此时曼声微吟,拍案而起,其乐何如。虽剥珉出璞,选薏得珠,不逮也。”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一二:“北宋多工短调,南宋多工长调。北宋多工软语,南宋多工硬语。”以戴复古而论,是较为切合的。

附注

②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301~ 302页。 ①章培恒、梅新林主编:《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91页。 ②杨义:《李杜诗学》,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第277页。

知识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戴复古诗词研究》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既宏观地把握宋诗及戴诗的艺术走向,同时又对经典名篇进行较为具体的艺术剖析。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挖掘其中文化内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