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言凝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990
颗粒名称: 三、语言凝练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4
页码: 311-314
摘要: 诗是语言艺术,更是精炼的艺术。以有限的语词,寄不尽的情意。近体尤其是绝句简短轻灵,出语精警,绝不宜于堆砌故实。盱眙,县名,在今江苏省西部。南宋时,这里是宋金交界地区。都梁,山名,在盱眙县东南五十里,山上有隋炀帝建造的都梁宫,隋炀帝开凿运河,南下扬州游玩,劳民伤财,导致隋朝灭亡。诗歌形容沦陷的中原大地,幅员辽阔,广袤无垠。后两句更是情倾其中:我实在禁不住缅怀中原的热泪, 所以不忍心登上都梁山向北瞭望。诗歌凝聚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而委婉的讽刺在这时比直切的指斥也许更为有力。戴复古在这里既有唐人的妙构,也有宋人的精思,可谓融汇唐宋诗艺,相得益彰。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 南宋

内容

诗是语言艺术,更是精炼的艺术。韩作荣《语言与诗的生成》:“在诗中我们会发现,似乎说得越多,说不出来的东西越多,而说不出来的,恰恰是最重要的。”①这样的命题,反过来就是:越精粹的,也往往是越丰富的,越耐人咀嚼的。以有限的语词,寄不尽的情意。近体尤其是绝句简短轻灵,出语精警,绝不宜于堆砌故实。所以,“对于诗歌的短小篇幅来说,言说是有限的,未言说是无限的。能够以有限激发无限,产生意义与幻象的共振,是为好诗”。② 戴复古《盱眙北望》即属于那种极善运思的神品,融合着自我痛切的人生体验,但又不是他个人特有的心境。而是以意遣词,讽谏时弊,取景造象又独具匠心,意象之间留有空白,语言平实而意蕴丰厚:“北望茫茫渺渺间,鸟飞不尽又飞还。难禁满目中原泪,莫上都梁第一山。”盱眙,县名,在今江苏省西部。南宋时,这里是宋金交界地区。都梁,山名,在盱眙县东南五十里,山上有隋炀帝建造的都梁宫,隋炀帝开凿运河,南下扬州游玩,劳民伤财,导致隋朝灭亡。郑汝谐曾有《题盱眙第一山》:“忍耻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燕山有石无人勒,却向都梁记姓名。”诗歌在意的锻炼中焕发神采。我们只有扣住诗题中的“北”字, 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诗歌首句叙写中又关合现实:鸟儿向着茫茫渺渺的中原地区飞去,飞到一半又飞回南边来,以得物象之神而取胜。诗中的鸟就是一个富有包孕性的意象。诗歌形容沦陷的中原大地,幅员辽阔,广袤无垠。在对自然风物的描写中,含蕴着无限的沉痛。语句平易而意境不凡。后两句更是情倾其中:我实在禁不住缅怀中原的热泪, 所以不忍心登上都梁山向北瞭望。诗歌凝聚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而委婉的讽刺在这时比直切的指斥也许更为有力。王士祯《渔洋诗话》卷下:“王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更不着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戴复古在这里既有唐人的妙构,也有宋人的精思,可谓融汇唐宋诗艺,相得益彰。
  艾青《诗论》说:“单纯是诗人对于事象的态度的肯定,观察的正确,与在事象全体能取得统一的表现。它能引导读者对于诗得到饱满的感受和集中的理解。”①诗歌是一种最为精粹的文学体裁,灵活运用典故是有效地实现“单纯”审美效果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但使事用典又必须努力实现“化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薛雪《一瓢诗话》),赋予典故以新的生命力,讲究诗美。戴复古《盱眙北望》诗最后一句使用了隋炀帝亡国的典故,也化用“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但有满襟清泪”(李纲《永遇乐·秋夜有感》)的词义,含有讽喻宋室集团的意思,拓展了全诗的时空境界,读来真有一种震慑力。朱彝尊《来青轩》:“天书稠叠此山亭,往事犹传翠辇经。莫倚危栏频北望,十三陵树几曾青?”从立意到行文都可以看到戴诗的影响。用典过多过烂,则如钱锺书讽刺刘克庄时候所说的:“他的作品给人的印象是滑溜得有点机械,现成得似乎店底的宿货。”②戴复古作品不存在这样的弊端,因为典故运用本来就不多,非用不可的话也都自然而恰当。如《董侍郎蒙泉书院》“但教樽有酒,莫问食无鱼” 一联,“食无鱼”典出《战国策》,但人们不了解背景故事,也丝毫不影响文本阅读。
  诗本就是凝练的艺术。陆游《枕上》诗自称“炼句未安姑弃置”,讲求精警。
  戴复古也深谙艺术之道,一些作品以虚写实,取境新颖。《溪上二仙亭》:“雨后好风日,出门逢二仙。行吟苍石上,醉卧白云边。山色堪图画,溪声当管弦。
  梅花动诗兴,犹记杏花篇。”诗篇首先高扬闲适的情致,后接以惬意的神态描写,诗人以“堪图画”一句加以总括,再出之以悦耳的溪声,以情感为动力展开艺术想象,更见动静结合的妙处。《怀江村何宏甫自赣上寄林檎》:“人好物亦好,交深谊转深。他乡如对面,异体实同心。未得平安报,相思长短吟。无从回去马,有便寄来禽。”诗歌以四联皆为对仗的格式表达宾主双方的交谊之深, 其中颔联“他乡如对面,异体实同心”尤见凝练:距离千里而真情未减,与对面晤谈无异;人虽有别,而真心不二。又如《临江小泊》“云行山自在,沙合水分流”一联,以精警语言描写幽美的自然景象,与主题契合。另外,口语化也可以说是语言锤炼成熟标志之一。如《鄂渚解缆》:“日日言归不得归,今朝真个是归期。西楼烟水南楼月,别后何人更有诗?”“真个”是当时口语。诗句可能是从苏轼《蝶恋花·京口得乡书》一词的“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加以变化而得。
  对仗精美也是诗人追求的目标之一。戴复古为此作出极大的努力,也表明作者对语言本身的重视与锤炼,以增强诗歌的美感力量。如著名的《世事》诗:“世事真如梦,人生不肯闲。利名双转毂,今古一凭栏。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吟边思小范,共把此诗看。”其中颈联吐属新颖,最得后人赏识。李东阳《麓堂诗话》就这样认为:“律诗对偶最难。如贾浪仙‘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至有‘两句三年得’之句。许用晦‘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皆有感而后得者也。戴石屏‘夕阳山外山’对‘春水渡傍渡’亦然。”瞿佑《归田诗话》卷中《戴石屏奇对》有较为详尽的记载:“戴式之尝见夕照映山,峰峦重叠, 得句云:‘夕阳山外山。’自以为奇,欲以‘尘世梦中梦’对之,而不惬意。后行村中,春雨方霁,行潦纵横,得‘春水渡傍渡’之句,以对,上下始相称。然须实历此境,方见其奇妙。”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三所论则有所不同:“对偶上下相称最难。戴石屏以‘尘世梦中梦’,对‘夕阳山外山’固不佳,即‘春水渡傍渡’, 尤未尽致也。然此等终不需费力求之,虽得一名联,又何足以尽诗妙哉!”瞿佑《归田诗话》卷中《杏花二联》也对戴复古的对仗艺术有所提及: 陈简斋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放翁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皆佳句也,惜全篇不称。叶靖逸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戴石屏诗:“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句意亦佳,可以追及之。
  这里不作过多展开,仅就双声叠韵对、借对略而论之。
  双声叠韵对的运用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作品更具有一种声调连绵回环的美感,或和谐中产生音调的顿挫,戴复古对此有敏锐的感受。萧涤非《读谢康乐诗札记》引黄节语:“双声叠韵,在六朝时,诗家文家,皆极注意。唐宋以下,此道不讲,唯工部一人,尚经意为之。”①杜甫曾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如《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漠”与“黄昏” 即是以双声对叠韵。又如《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宿府》“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等。戴诗也多有之,如《竹洲诸侄孙小集,永嘉蒋子高有诗,次韵》“昂藏病骨兼诗瘦,料峭春风带腊寒”、《长沙道上》“登山犹矍铄,照水见昂藏”、《游云溪与郡宴用太守韵即事二首》之二“飘摇短棹游方沼,缥缈高楼倚半空”、《题王制机池上千岩奇观》“胸次玲珑具丘壑,世间仿佛见蓬瀛”、《山中见梅寄曾无疑》“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等。
  借对的使用往往使全诗意趣横生,具备一种特有的美感。戴复古《友人朱渊出示廷对策,不顾忌讳,读之使人凛凛,受淮东制置辟》:“龙墀射策对明君, 忧国忠言骇见闻。皎皎一心如白日,寥寥千古再朱云。时危诸老皆求去,兵满三边未解纷。要使文臣知武事,不妨王粲且从军。”颔联以历史上的侠客“朱云”对“白日”,可谓有味。又如《李司直会客,吴运干有诗,次韵》:“白璧一双酬议论,青春十载棹觥船。”相对而言,《怀雪蓬姚希声使君》二首之二“梅花差可强人意,竹叶安能醉我心”更为精妙。这里的“竹叶”指“竹叶”酒, 借用来对“梅花”显得诙谐。诗人又多次使用这一手法,如《家居复有江湖之兴》:“庭垂竹叶因思酒,室有兰花不炷香”。固然在戴复古之前,孟浩然《岁除夜有怀》“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杜甫《九日五首》之一“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等已经有此用法,但诗人还是有自己的一份创意。

知识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戴复古诗词研究》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既宏观地把握宋诗及戴诗的艺术走向,同时又对经典名篇进行较为具体的艺术剖析。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挖掘其中文化内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