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材多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988
颗粒名称: 一、题材多样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5
页码: 303-307
摘要: 历史在社会不断更替过程中发展,审美意识也具备鲜明的时代特性。与时人相比,戴复古诗歌在较大的意义上反映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真实,绘景叙人,记事言志,感遇咏怀,阐发事理,流露出诗人的性灵与真情,也反映生活本来丰富复杂的内容,在题材的选择方面显示出较为开阔的视野。正如刘克庄《跋二戴诗卷》所说的:“式之名为大诗人,然平生不得一字力,皇皇然行路万里,悲欢感触,一发于诗”,叙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创作过程中择取自己最有感受的题材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戴复古在《跋丁梅岩集》中称赏“梅岩少时不碌碌,勇于为义”。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 南宋

内容

历史在社会不断更替过程中发展,审美意识也具备鲜明的时代特性。与时人相比,戴复古诗歌在较大的意义上反映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真实,绘景叙人,记事言志,感遇咏怀,阐发事理,流露出诗人的性灵与真情,也反映生活本来丰富复杂的内容,在题材的选择方面显示出较为开阔的视野。正如刘克庄《跋二戴诗卷》所说的:“式之名为大诗人,然平生不得一字力,皇皇然行路万里,悲欢感触,一发于诗”,叙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所论甚当:“吟咏先须择题;运用先须选料。不择题则俗物先能秽目;不选料则粗材安足动人?”创作过程中择取自己最有感受的题材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戴复古在《跋丁梅岩集》中称赏“梅岩少时不碌碌,勇于为义”。丁希亮(1146—1192),字少詹,号梅岩,黄岩(其地今属温岭)人。曾先后问学于叶适、陈亮、吕祖谦等名家,与朱熹也常有诗文往来。好游名山大川,纵笔所就,词雄意确,人所称颂。实际上,戴复古自己的作品也充溢抑塞悲愤之情,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和飞跃。如《淮上春日》、《淮上寄赵茂实》、《淮村兵后》、《盱眙北望》等诗直接反映现实的篇章,客观景象被诗人注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意,都有着丰富充实的政治内涵,闪烁着特异的思想光辉,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史意义,且能给人以极真切而强烈的现场感,每一个意象都负载着诗人灵魂痛苦的重压,表现出对艺术力度感的着力追求,显示了跨越时空的历史感。这些富有现实美学精神的诗篇都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集中与提炼,也使诗歌最为紧密地贴近了社会现实。这也很受陆游的影响。陆游的作品大多寄寓了强烈的恢复之志,如《关山月》、《金错刀行》等等。判断文学作品的优劣与否,人们往往以社会效果作为一个极为主要的指标。别林斯基《一八四○年的俄国文学》指出:“文学表现出民族精神的发展;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的重要方面。”①戴复古的诗歌也部分地实现着这样的目标。
  王国维《人间词话》指出: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处,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戴复古《频酌淮河水》一诗在精神实质上与此是相通的,有深厚的历史感, 向为人所称赏:“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诗歌以自然不尚巧饰的语词而道尽心里复杂难言的情感,凝练而不流于晦涩,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所谓“年年雁飞波上,愁亦关予”(姜夔《汉宫春·次稼轩韵》)。诗歌显示出构思不凡的特性,“中有英雄泪”一句更有统摄全篇之效,将时机不再、人生无成等复杂的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状物至此,可谓神笔。借用韦凤娟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的话, 就是:“他诗中的‘情’不是主观情绪的自然宣泄,而提炼为一种艺术情感;他诗中的‘景’已不是客观的摹写,已经过心灵的筛选,具有了特定的审美个性”。① 范仲淹《送谢景初廷评宰余姚》说:“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戴复古《频酌淮河水》的成功也说明,切合实、地的作品最能感动人心。
  《大热》五首以组合式的内在结构,通过农村萧条景象的描绘展现出时代的痛苦场景,实际上也希望能够引起统治集团对苦难民生和社会痼疾的重视。
  这里,作品成了现实苦难的有效载体。人们对社会的黑暗在认识和体察上深浅各自不同,但能如实描写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着力将社会生活之真转化为艺术作品之“真”,则最具思想感情深度和艺术震撼力。本来,在“忧民” 方面,宋代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宋史·食货志》载:“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为备水、旱、虫等饥疫之灾,太宗朝特设常平仓赈恤灾民,“真宗继之,益务行养民之政,于是推广淳化之制, 而常平、惠民仓殆遍天下”。又“庆历初,诏天下复立义仓。嘉祐二年(1057), 又诏天下置广惠仓,使老幼贫疾者皆有所养。累朝相承,其虑于民也既周,其施于民也益厚……富弼之移青州,择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流民以廪之,凡活五十余万人,募而为兵者又万余人,天下传以为法”。但戴复古所看到的却根本不是这样的情状。如之一:“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 安坐吾敢食!”个人心灵痛苦的印记和时代的沉重忧患纠结在一起,造语不求奇特,而是在平淡自然中动人肺腑。李东阳《麓堂诗话》说:“作凉冷诗易,作炎热诗难;作阴晦诗易,作晴霁诗难;作闲静诗易,作繁扰诗难。贫诗易,富诗难; 贱诗易,贵诗难。非诗之难,诗之工者为难也。”应该是诗人自己的经验之谈。
  陆龟蒙也曾经写有《秋热》一诗:“自惜秋捐扇,今来意未衰。殷勤付柔握,淅沥待清吹。午气朱崖近,宵声白羽随。总如南国候,无复婕妤悲。”可见,戴复古的《大热》五首所展示的题材古已有之,但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还是有比较深刻的反映,既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有很强的形象性。《真州上官漕劝农》也展现了作者炽热深切的关怀之意,最后更是流露出一腔忧国情思:“小队出行春,旌旗带野云。草成平寇檄,翻作劝农文。幕府多奇士,诗书策异勋。请将边上事, 一一奏明君。”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戴复古能够以敏锐的观察力去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客观现象,并深刻挖掘其最为本质的内涵,题完意足,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戴复古的这些作品就是这样的“真金”。
  《晚春》构图精工,展现的则是另一种格调,这是对大自然静美的独特发现,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亲情,也体现了写景体物的精微:“池塘渴雨蛙声少, 庭院无人燕语长。午枕不成春草梦,落花风静煮茶香。”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美,正如韩经太论述温庭筠山水诗时所说的:“总之,尽管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时代精神的投影和作家身世的影响,但面对山水花鸟,山水诗作为一种悠久的创作传统所具有的体物状景的基本原则,仍在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在这种荣辱两忘、心随景化的时分,诗人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一丝畅快。诗歌不执著于形态的忠实描绘,而是重在其风神气质。读着这样的诗,人们的心胸也不禁为之豁然。
  一些日常生活与寻常景色,一到诗人笔下,便充满了诗情与画意。如《题邵武熙春台呈王子文使君》: 步到风烟上上头,恍如造物与同游。千山表里重围过,一水中间自在流。近郭楼台隔云见,邻峰钟磬出林幽。风流太守诗无敌,有暇登临共唱酬。
  诗人也称得上是一个以诗歌语言写意的大师,以极有限的字句,就能使人悟出一种至理情趣。作品中的“上上头”、“重围”、“隔”、“出”等字,选取具体而微的自然意象,借强调景物层次来处理构图,加深意味,从而开拓审美意蕴的深度与广度。范仲淹《唐异诗序》:“诗家者流,厥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乐天之人其辞达,觏闵之人其辞怒。如孟东野之清苦,薛许昌之英逸,白乐天之明达,罗江东之愤怒,此皆与时消息,不失其正者也。”肯定了诗歌真情的价值所在。宋初释智圆(976—1022)在《评钱塘郡碑文》中强调“夸饰山水之辞”是“无用之文”,立足点是偏颇的。
  戴复古有直接的抒情诗,如《感寓四首》之四:“红紫委路尘,绿树有嘉色。
  刳心晚闻道,玩物若有得。青春坐销歇,方兹见真实。人生到中年,胡不保明德。秋风堕庭梧,栖凤去无迹。矫首碧云端,一语三叹息。”《贤女祠(自注:南康县外二十里有贤女祠。昔有刘氏女,少而慧,父母初以许蔡,无故绝蔡而以许吴。吴亡,又以许蔡。女曰:女子身初许蔡,夺以许吴,二年矣。今吴亡,复以许蔡。一女二许人,尚何颜面登人之门。投身于潭而死。)》直击社会现象, 时至今日,犹有告诫意义:“士有败风节,惭愧埋九京。幽闺持大谊,千载著嘉名。父不重然诺,女能轻死生。寒潭堕秋月,心迹两清明。” 《题四祖山荣老月窟(道号云卧)》:“一室虚生白,中作满月形。山中三万户,玉斧新修成。时人指为月,云卧亦强名。似月有圆相,不西沉东升。浮云不能蔽,又无亏与盈。是为大圆镜,由师心地明。一圆走无碍,光芒照八纮。
  可以破诸暗,可以续祖灯。明透双峰顶,辉映慧云亭。此镜实无台,请师问老能。”诗歌禅味浓郁。
  总之,戴复古的诗歌较为全面地记录了他的人生足迹与心路历程,善于表现寻常生活中的诗意,深隽的感情从字里行间流溢出来,抒写世间真美。人们自当认真、全面地挖掘其精神内涵。

知识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戴复古诗词研究》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既宏观地把握宋诗及戴诗的艺术走向,同时又对经典名篇进行较为具体的艺术剖析。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挖掘其中文化内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