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戴复古咏物诗的情理世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95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戴复古咏物诗的情理世界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11
页码: 237-247
摘要: 沈祥龙《论词随笔》:“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作为一个有自我追求与理想的诗人,戴复古也和一般的传统文人一样,并不满足于单一品种的创作, 而是从多种题材、多个角度进行诗歌艺术探索,在咏物诗领域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梅花畏高寒,独向江南发。”盖但取其实与材而已,未尝及其花也。至六朝时,乃略有咏之;及唐而吟咏滋多。至本朝,则诗与歌词连篇累牍,推为群芳之首,至恨《离骚》集众香草而不应遗梅。韵分彼此有无,格判高下尊卑。眼见枝头开数蕊,春风自我掌中来。这是一首富有韵味的小诗。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 南宋

内容

沈祥龙《论词随笔》:“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作为一个有自我追求与理想的诗人,戴复古也和一般的传统文人一样,并不满足于单一品种的创作, 而是从多种题材、多个角度进行诗歌艺术探索,在咏物诗领域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意象抉择(一)梅花。“梅花畏高寒,独向江南发。”(蔡襄《和吴省副青梅》)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四:“《书》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诗》曰‘摽有梅,其实七兮’,又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毛氏曰‘梅,# 也’。陆玑曰‘似杏而实酸’。
  盖但取其实与材而已,未尝及其花也。至六朝时,乃略有咏之;及唐而吟咏滋多。至本朝,则诗与歌词连篇累牍,推为群芳之首,至恨《离骚》集众香草而不应遗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七《〈梅花字字香〉提要》:“《离骚》遍撷香草, 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矜重暗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江湖诗人,无论爱梅与否,无不借梅以自重。凡别号及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求附于雅人。黄大舆至辑诗馀为《梅苑》十卷。方回作《瀛奎律髓》,凡咏物俱入《著题类》,而《梅花》则自立一类。此倡彼和,沓杂不休。”道出了这一类诗作的总体特色。王维的《杂诗》寄深情于梅花,人所共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中唐以后梅花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了花卉审美的重要题材,如韩偓《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湘浦梅花两度开,直应天意别栽培。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
  寒气与君霜里退,阳和为尔腊前来。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南宋初年蜀人黄大舆编集咏梅之词为《梅韵》十卷,可见宋人咏梅之盛。宋人赏梅至南宋始盛,所谓“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范成大《梅谱》),就是连“呆女痴儿总爱梅,道人衲子亦争栽”(杨万里《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其三),并逐渐形成“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奇怪为贵”(范成大《梅谱·后序》)的审美情趣,老干疏影,姿态横生;咏梅的视角也趋于多样。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罗邺《梅花》)诗人只有化情思为意象,才能形象生动地表达自我襟怀。审美首先是一种选择,而意象的撷取就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意趣。由于戴复古往往能够实现“梅花树下一诗成”(《宁乡道上遇张伯声》),“三杯动诗兴,得句落梅边”(《辛丑岁暮三首》之二),所以,戴复古的咏物诗也融合时尚,梅花的意象最多,而梅花意象也最能展现出诗人的格调。所谓“相寻有忙事,第一问梅花”(《访杨伯子监丞,自白沙问路而去二首》之一),“爱梅栽竹平生语,吐出清风六月凉” (《次王应求韵》),有时“春风又起观梅兴”(《永新宰潘仁叔再约观梅》),给人一种兴寄深微的象征美。《游云溪,与郡宴,用太守韵即事二首》之一也有“指挥壮士驰骁骑,管领衰翁吊古梅”之类,托意均属高远,这真是所谓“自古骚人酷嗜梅” (胡铨《和林和靖先生梅韵》八首之五)了。这固然与宋人的时代精神较为谐拍, 系一种社会性的审美趣味的变化所致,富于时代性的内容。“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不见雪霜中,炯炯但孤峙。”(刘一止《道中杂兴五首》其二)据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一书提供的统计,《全宋诗》二十五万首诗歌中,与梅花相关的作品有4700多首,《全宋词》中收咏梅词(含相关题材之作)1120多首,而散文中梅花题材17 篇,杂文49 篇。诗、词、文三项合计,宋代咏梅作品达5898篇之多,是宋以前赋梅作品总数的50倍。① 戴复古老师陆游有关梅花题材的诗歌159首,多借梅花表现诗人的一种心境。咏物其表,言志其中。如《梅》:“若耶溪头春意悭,梅花独秀愁空山。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仙去要令天下惜,折来聊伴放翁闲。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 词作《卜算子·咏梅》更是陆游一生的经典之作: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词原于诗,即小小咏物,亦贵得风人比兴之旨。
  唐、五代、北宋人词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皆有寄托。”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正是这样寄兴深远的作品。谢章铤(1820—1888)《赌棋山庄词话》卷九强调:“宋人咏物,高者摩神,次者赋形,而题中有寄托,题外有感慨,虽词实无愧于六义焉。”《卜算子·咏梅》足当此誉。论者有言:“梅以韵胜,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②对此,程杰有精辟论述: 虽然韵、格两字理解纷纭,又经常地相互通用,但大致说来,韵偏于阴柔;格倾向阳刚。韵重在忘我;格重在拔俗。韵成于简淡闲远;格标于高雅超迈。韵分彼此有无,格判高下尊卑。林逋“疏影横斜”诸联,通过描写梅花清雅疏淡之形象,透现湖山孤隐幽独闲静之意趣。以景见意,襟怀幽淡,正当一个“韵”字。而陆游着意揭示的是梅花的品格气节,竭力强调的是梅花的不同凡响、超越流辈。直标义理、义正辞严,正合一个“格”字。
  由“韵”到“格”,由形象意趣到人格象征,是梅花审美认识的一大跨越。③ 梅花是江南最为常见的花卉之一,正如赵蕃(1143—1229)《次韵斯远折梅之作》所谓“江南此物处处有,不论水际与山颠”,带给人们心灵的触动。戴复 古其父戴敏的《东皋子诗》虽然只留存十首,但已经在两首作品中有了梅的迷人意态,如《观梅》:“三杯暖寒酒,一榻竹亭前。为爱梅花月,终宵不肯眠。”钟爱之情溢于言表,可见在宋代还真是“人人共说梅花好”(赵蕃《书案上三种梅三首》其一)了。当然,戴复古的咏物之作受到时代思潮的强烈影响,也有诗人自己的一些新的开掘,情感丰厚,姿态多样,往往能给人以新鲜独特的诗意感受。
  范成大《梅谱》已经著录江梅、早梅、官城梅、绿萼梅、古梅、蜡梅等12种。
  戴复古所咏梅中也有早梅、古梅、腊梅、江梅之别,呈示出它独特的生命形态。
  其中又以腊梅为多,也可见其对梅花确是情有独钟。偶得早梅一枝,心情特别的舒畅,马上作《得早梅一枝携访酒家》:“旗亭沽酒少裴回,左手梅花右手杯。
  眼见枝头开数蕊,春风自我掌中来。”这是一首富有韵味的小诗。写早梅的还有《梅花》:“细把南枝看,百花无此奇。夜深钟月魄,□□□□□。古树龙其似,寒香蝶不知。幽兰开亦早,二妙喜同时。”范成大《梅谱》:“早梅,花胜直脚梅,吴中春晚,二月始烂熳,独此品于冬至前已开,故得早名。钱塘湖上亦有一种,尤开早,余尝重阳日亲折之,有‘横枝对菊开’之句。”戴敏的《东皋子诗》中也出现早梅的形象,如《后浦园庐》:“卜筑成佳致,幽栖乐圣时。何如谢公墅, 略似习家池。地暖梅开早,天寒酒熟迟。催租人去后,续得夜来诗。” 又如古梅,《得古梅两枝》:“老干百年久,从教花事迟。似枯元不死,因病反成奇。玉破稀疏蕊,苔封古怪枝。谁能知我意,相对岁寒时。”程杰《宋代梅花审美认识的发展及其成就》一文强调:“从哪个方面说,古梅的发现都是梅花审美史的又一大关目,又一大进展。自宋初以来,梅花品类不断出现,宋初有红梅,北宋中期有重台、百叶缃梅,北宋后期有腊梅、绿萼梅、鸳鸯梅,南渡以来更是异彩纷呈,大大促进了梅文化的丰富多彩。而古梅的意义远过于一般的新品异类,它提供了一个更深刻的形象。古梅的形态、气格都更符合宋人有关梅花审美的理想。……古梅以其古与今,老与嫩,劲与柔,枯与腴,淡与浓的对立和超脱,充分体现了宋人高雅脱俗、历炼入骨,简淡老成的精神理想,同时其枯瘠瘦癯的形象也是中下层幽峭清贫之遭际体验的绝好写照,这是古梅典型意义所在,也是其在南宋中后期江湖游士中深得矜赏的原因所在。”①戴复古老 师陆游就有《古梅》诗:“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一朝见古梅,梅亦堕凡境。
  重叠碧藓晕,夭矫苍虬枝。谁汲古涧水,养此尘外姿。”戴复古承其意而发之。
  落梅又撩人愁。《衡阳舟中》:“萧萧风雨送行舟,小泊垂杨古渡头。不忍缓行江上路,落梅片片是诗愁。”诗歌借助绘画艺术的手法构图着色。
  “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江总《梅花落》)作为腊月出生的人(《生朝对雪,张子善有词为寿》:“腊月雪三尺,春风梅数枝”),戴复古对腊梅更有一番深情,因为,也许它才最能触引诗人风发泉涌的灵感兴会,从而突出诗人对生命情态的关注,言情体物也更展现出一种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如《腊梅二首》之一:“天寒好风日,清香透窗纱。谁知蜜脾底,有此返魂花。”之二:“篱菊抱香死,化入岁寒枝。依然色尚黄,雪中开更奇。”《山中见梅》也是在白描中见出深情,剖白自己的心迹:“踏破溪边一径苔,好山好竹少人来。有梅花处惜无酒,三嗅清香当一杯。”首句突出梅花独特的生长环境,次句映衬梅花孤绝品性,第三句转出,第四句兜回,这也就是杨载《诗法家数》所谓绝句“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通过这种看似随兴实则有机的描写,主客体融合无间,不滞不脱,主人与梅花的风骨与精神等都自然合一,语短情深,意境淡远。戴复古诗歌中涉及梅花题材的有十余首,这些事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的价值判断,突出梅花的雅洁,进一步拓开诗境。正如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论:“夫咏物之难,非肖难也,惟不局局于物之难”。又如《山中见梅寄曾无疑(自注:自号云巢,名三异,临江军人)》:“香动寒山寂寞滨,直从空谷见佳人。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有此瑰琦在岩壑,其他草树亦精神。移根上苑谁云晚,桃李依然在后陈。”诗中的万物都经过诗人的精心筛选, 能够很好体现这一时节的情感倾向。黄永武对颔联尤为叹赏,认为都属于中国古代诗歌中“将梅花看作春的化身,在半点梅花上,春都表现出千钧的气力” 的经典之一。① 又如《东池(自注:戴叔伦隐居之地)》:“来寻吾祖隐居处,袅袅春风吹酒旗。手把梅花寄愁绝,东池只是旧东池。”《题陈景明梅庐二首》之一: “手栽梅核待成林,慈母当年属望深。梅未成林人已往,空酸孝子一生心。”之二:“思亲如海渺无涯,观物惊心感岁华。谁见诗人心苦处,年年挥泪看梅花。” 睹物思人,自然沉痛不已。在《汀州道上》一诗中,梅花又成了凄苦情怀的触媒:“宇内何牢落,客行双鬓华。千山万山底,老眼付梅花”。正如程杰所强调的: 我们读姜夔的词,戴复古、方岳等人的诗,凡有梅处,固然“冷香飞上诗句”,高情雅意顿生,但其中低徊不已的却是一份自怜幽独、自伤漂泊的感慨骚怨。① 在其他一些作品中也时常出现梅的意象,对景物的观照描绘中,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怀,足见诗人对梅花的情感之深。《新岁》:“新年试笔欲题诗,老去才衰得句迟。春事未容桃李觉,梅花开到北边枝。”先宕开一笔,自叹苦思而无诗材,最后道出惟有梅花深知我心,所咏之物与所寓之情和谐自然,有着诗人极具个性的感悟。《入闽道中》富于悠远的意蕴:“山中寂寞去程赊,莫惜频频到酒家。行李萧然还不俗,担头颠倒插梅花。”酬赠的作品中也偶得一见梅花的身影,如《次韵郭子秀晓行》:“脱叶园林带晓鸦,马蹄步步踏霜华。山边水际频凝顾,怕有寒梅昨夜花。”《赵苇江与东嘉诗社诸君游,一日携吟卷见过,一语谢其来》也侧面写到梅花:“白首无聊老病躯,一心唯觅死头颅。时人误作梅花看,今日枝头雪也无。”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以“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赞美梅花,吕本中《踏莎行》则合写“雪”与“梅”:“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戴复古化而用之,别有一番风味。《杜仲高相遇约李尉》也有“秋风吹老东篱菊,春信搀开北岭梅”的诗意描述,《江上》诗也写到“梅花出篱落”的景象。程杰指出: 南宋士人,尤其是广大江湖士人,江山半壁、世事惨淡与人生的支离浮泛,百般寒薄枯淡的感受与期艾,使他们对梅花这一江南芳物出以更深的体恤与观照,古苍、简劲、疏瘦、枯淡之象,孤寂、幽峭、野逸、清冷之趣, 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挥。② 作为江湖士人的一员,戴复古的梅花诗基本上也是这样的特征,但又具有自己的一些审美意趣。梅花既清高绝尘,又不畏严寒,送春到人间,装扮大地。
  《寄寻梅》:“寄声说与寻梅者,不在山边即水涯。又恐好枝为雪压,或生幽处被云遮。蜂黄涂额半含蕊,鹤膝翘空疏带花。此是寻梅端的处,折来须付与诗家。”诗歌交代了梅花的总体生长环境及经常遭遇到的一些自然灾象,也强调了梅花凌霜傲雪的无畏与精神,认为这才是人们寻梅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方回《瀛奎律髓》卷二○认为此诗“轻快可喜”。《黎明府约寻梅》:“霁雪园林粲陆离,九峰山下探梅时。三川风月醉中见,百里襟怀琴上知。老树著花春到早, 长街笼烛夜归迟。奚囊一路生光采,中有琴堂唱和诗。”梅花年年应时而开,并无差池。梅既探寻,诗亦有成,两全其美。《灵洲梅花》写南国梅花景况,托物寄意:“穿林傍水几平章,合有春风到草堂。自入冬来多是暖,无寻花处却闻香。枝南枝北一轮月,山后山前两履霜。直看过年开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 《游云溪,与郡宴,用太守韵即事二首》之二则又属于一种特殊情况,以梅带出丰富的生活情境:“官府太平无一事,凝香座上着衰翁。飘摇短棹游方沼,缥缈高楼倚半空。把酒夜深霜落后,吹箫人在月明中。使君笑指梅花说,(一作立梅花下)去岁今年事不同。”(自注:去岁腊月十一夜寇至。) (二)荷花。戴复古的咏物诗多方面表现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和意象,除梅以外,荷的意象也比较多,如《东湖看花呈宋原父》写出人们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 以人写物,诗意层层递进,映衬出荷花独特的美感。《尔雅·释草》:“荷:扶渠,其华菡萏,其根藕,其实莲。”郭璞注:“别名芙蓉。江南人呼荷。”诗人又有《豫章东湖》,写出了荷叶的茂密情状如在目前:“亭亭绿荷叶,密密罩清波。为见湖光少,却嫌荷叶多。”饱含情思。《题黄州谢深道国正山庵》也以荷花作为主体意象建构全诗,诗中的情境固然也有写实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诗人心境的一种象征:“就荒山竹重抽笋,新种池荷晚著花。意象全然似村落,又添茅屋两三家。”同属这一构思模式的还有《题上虞县信芳堂》:“河阳种桃彭泽柳,岁岁春风夸不朽。何如君种一池莲,开向五月六月天。红妆当暑清无汗,绿叶染风香不断。坐令百里尽清凉,天乃赠君云锦段。此花不可无此堂,主人姓字同芬芳。更看堂后参差竹,醉倚炎空舞寒绿。”有宋一代,荷花逐渐成为伦理人格的象征,如戴复古的好友袁甫在《马实夫君子堂记》所说的:“菡萏诗歌,芙蓉骚赋,曷取哉?比德也,我德之清其清也,我德之芳其芳也。”戴复古的《题上虞县信芳堂》立意就尽于此,与咏梅诗同一范式。
  (三)其他。戴诗中又有桂的意象,《桂》诗:“金谷园林知几家,竞栽桃李作春华。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戴诗与色淡味浓的桂花情调很协调,于浅易中见深沉,平实中见凝练。又有瑞桂。《刘子及赠瑞桂》:“秋光点点明人眼,不比寻常岩桂花。天与刘郎作嘉瑞,枝枝金粟间丹砂。”又有《觅芍药代简岂潜》:“照映亭池芍药春,红红白白斗精神。与其雨打风吹去,争似殷勤折赠人。”作品物与我互相交织在一起,以此唤起读者的某类情感体验。《林伯仁话别二绝》之二:“茉莉花边把酒卮,桄榔树下共谈诗。醉来一枕西窗下, 酒醒方知有别离。”五绝重在含蓄,七绝重在曲折,构思都很重要。诗人抓住美感最丰富的一瞬,写得意趣盎然。樱桃,如《樱桃》诗:“绿树带朱实,驱禽费弹丸。独先诸果熟,堪奉五侯餐。猩肉和琼液,玼珠走玉盘。同时得同赏,芍药满雕栏。”柏树,如《陶侃柏》:“四绝堂前枯柏树,晋人栽植宋人吟。无枝无叶无吟处,聊寓一时怀古心。”《岳市胜业寺禹柏》:“三千年老柏,怪怪复奇奇。剖彼一枯腹,离为九折枝。蟠根半生死,阅世几兴衰。神禹所栽植,山灵常护持。” 咏物赋形,物中见情。其他一些花的形象也偶有呈现,如木棉花,《溪上》:“山腰有路穿修竹,水面无桥涉浅沙。夹岸人家尽农圃,秋风吹老木棉花。”海棠, 如《海棠》:“十月园林不雨霜,朝曦赫赫似秋阳。夜来听得游人语,不见梅花见海棠。”在《静寄孟运管招客,皆藏春侍郎故人,因与花翁孙季蕃话旧有感》一诗中甚至展现“穿行过花所,寻梅见海棠”的雅致。《感寓三首》之三又赞赏“菊花香到死,不肯就飘零”,借菊花寓托情怀。
  由此可见,戴复古能够组成多景观的咏物诗,形态神理兼备,情境也多趋于个性化、具体化。吴乔《围炉诗话》卷二引冯班语“宋人作着题诗,不如唐人咏物多寓意,有比兴之体”,总体判断是正确的,但也应该看到宋人所取得的一些新成就,一些作品也能假物寓情,托喻深微。
  二、情意抒发戴复古自称“晚岁未闻道,平生欠读书”(《无策》),在创作中尽力少有典故,而是以道出人心中的情意即可。诗人的咏物之作也体现出这样一种创作风格,并不胶着于咏物,而着力把主观的心灵感受加以物态化,超出了个人感情的如实描写,随着阅历的丰富和人生体验的深化,更加显得意蕴深厚。《浒以秋兰一盆为供》:“吾儿来侍侧,供我一秋兰。萧然出尘姿,能禁风露寒。移根自岩壑,归我几案间。养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俨如对益友,朝夕共盘桓。
  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不过十数根,当作九畹看。”种种复杂的感情层层于诗中展现,人们要到诗外才能真正寻觅诗人要传达的感情。全诗结构章法又精于剪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诗人精细入微的审美感知力和艺术体味力,又能给人以一种洗去铅华后的本色美。诗与现实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中国诗人的创作,咏物诗也涉及这样的问题。《诘燕》一诗名为咏物,实为咏怀:“去年汝来巢我屋,梁间污泥高一尺。啄腥抛秽不汝厌,生长群雏我护惜。家贫惠爱不及人,自谓于汝独有力。不望汝如灵蛇衔宝珠,雀献金环来报德。春风期汝一相顾,对语茅檐慰岑寂。如何今年来,于我绝踪迹。一贪帘幕画堂间,便视吾庐为弃物。”情是诗的第一要素。诗歌借燕子来探究人生的意义,与一定的历史内容相关,有着丰富的内涵。尽可能采用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更多的内容,含思婉折,在宋代中也算是卓然自立的了。诗人又有托物讽世的《燕》诗,也洋溢着一种别具韵味的情意和神韵:“闻说乌衣国,低连海上村。春来避霜雪,秋去长儿孙。华屋语如诉,故巢多不存。双飞恼幽独,红袖有啼痕。”《观捕黄雀》一诗也是现实生活给他以触发,采用由物及人的构思方式:“披绵争啄晚禾秋,决起森然网扼喉。一饱等闲输性命,知机万不及沙鸥。”诗人观物于微,在日常的生活情境里发掘出精微的哲理,诗人的描写笔触细腻入微,注入了诗人自我的思想情趣,构思深入了一步。戴复古《观捕黄雀》称得上是一首深具巧思与诗情的佳作,赋予诗作一种较为深远的哲理意蕴或象征内涵。《题宋安抚月中香》以叙事发端,抒情煞尾,借物颂人,极为得体:“移根广寒殿,栽近读书堂。
  良夜月中影,秋风天上香。此花真异种,万木莫同芳。他日五枝秀,何惭窦十郎。”颇含深意,又饶情趣。魏晋以来,诗歌创作中使事用典日渐增多,成为诗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晚唐尤剧。戴复古作诗,则多追求自然,少用典故, 更没有那些生僻、晦涩的典故,即使有所使用,也是尽力弱化用典的锻炼痕迹, 使无穷的诗味蕴涵在平易的语言之中。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称:“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对一些创作现象加以讽刺:“近见作诗者,全仗糟粕,琐碎零星,如剃僧发,如拆袜线,句句加注,是将诗当考据作矣。虑吾说之害之也,故续元遗山《论诗》,末一首云:‘天涯有客号詅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 该他知道性灵时。’” 戴复古咏物之作立意高远,重视诗思的提炼和凝聚,绘形写心。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与丰富的创作实绩,成为诗人创作一个很好的起点。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戴复古也力争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 所以创作大量的咏梅诗作,梅的形象也多是心物相感的结果。如《梅》诗:“孤标粲粲压群葩,独占春风管岁华。几树参差江上路,数枝装点野人家。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绝似林间隐君子,自从幽处作生涯。”梅本性耐寒,品高色雅,能使人的心性得以抚慰。诗歌把梅花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展现梅花的体态风神,同时,借咏物寄寓某种深微的精神意绪,表现某种感情境界,物我融浃,深得咏物诗之真髓。又如《咏梅投所知》,贯穿着深沉的身世之感:“洁白无瑕美不娇,烱如珠玉粲林皋。独开残腊与时背,奄胜众芳其格高。
  欲启月宫休种桂,如何仙苑却栽桃。不将品质分优劣,痛饮花前读楚骚。”作者将梅花与艺术生命形态相联系,增强了语意的向内掘进能力,使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蕴涵。《梅花》也借咏物寄托自己的深沉之思:“潇洒春葩缟寿阳,百花惟有此花强。月中分外精神出,雪里几多风味长。折向书窗疑是玉,吟来齿颊亦生香。年年茅舍江村畔,勾引诗人费品量。”总之,诗人在梅花身上注入自己的情感和追求,章法井然。《邹震父梅屋》也是借梅起兴,做足梅的文章,其中“唯梅韵胜格更高,傲雪凌霜天下独”二句可以说是诗人的内心独白:“邹郎爱梅结梅屋,一区掩映湄湘曲。风月门庭云雾窗,眼前处处皆冰玉。花之白者凡几种,酴醿窈窕琼花俗。唯梅韵胜格更高,傲雪凌霜天下独。邹郎家与梅共居,羡尔幽栖有清福。白玉为堂不可住,黄金作坞祸相逐。何如梅屋之下无荣亦无辱。东山老仙心似铁,为君作记妙铺说,一读使人三击节。我疑此君胸中自有千树梅,不假造化花常开。有时化作文章吐出乎笔下,不然安得言言句句能潇洒,梅屋得之亦增价。” 何逊《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向人们昭示着美, 所以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的赞赏。戴复古执意于诗之艺术美的追求,《溪上二仙亭》的构想接武于此,渗透与寄托自我性情意趣,深沉悠远:“雨后好风日,出门逢二仙。 行吟苍石上,醉卧白云边。山色堪图画,溪声当管弦。梅花动诗兴,犹记杏花篇。”苏轼《梅花二首》之二“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写出了梅花的深情。戴复古的《次韵梅花》也道出诗人心中对梅花的那一份情谊:“百花看遍莫如梅,更向群芳缺际开。寒冷怕行门外路,为渠踏雪过山来。”全诗比兴寄托在有意无意之间,注重传达物的精神气韵,借以表现人的情志,具有令人涵咏不尽的意味,足见诗人化工状物之妙。
  《雪中观梅,郑子寿畏寒不到》则有别样意趣:“孤负溪桥雪与梅,怕寒不肯出门来。欲邀郑老同清赏,争得梅花六月开。”《郑子寿野趣烧烛醉梅花》也是风味独特:“古瓶斜插数枝春,此即君家劝酒人。移取堂前双蜡烛,花边照出玉精神。”《宝觉僧房》不正面写梅花,而是着力去写梅影,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结构与生命体悟:“溪近泉声在枕边,月移梅影到窗前。水沈烟冷灯花落,半夜酒醒人不眠。”铃木虎雄说过:“作为中国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内容方面的诗趣高妙的程度与形式方面的文字数量的多少恰成反比例。”①七绝是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体式之一,戴复古的《宝觉僧房》诗就符合这样的审美判断。

附注

①程杰: 《宋代咏梅文学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②黄坤:《陆游<梅花绝句>鉴赏》,继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5页。 ③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154页。 ① 莫砺锋编:《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1页。 ① 黄永武:《中国诗学———思想篇》,巨流图书公司1979年版,第24页。 ①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75页。 ②同上,第36页。 ① 〔日〕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0页。

知识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戴复古诗词研究》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既宏观地把握宋诗及戴诗的艺术走向,同时又对经典名篇进行较为具体的艺术剖析。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挖掘其中文化内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