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后人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907
颗粒名称: 二、对后人的影响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3
页码: 128-130
摘要: 元好问也很重视禅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而“元好问的诗论重禅由苏轼和戴复古、严羽的参禅、妙悟说而来”。② 汤显祖也有这样的表述:“诗乎,机与禅言通,趣与游道合。禅在根尘之外,游在伶党之中。要皆以若有若无为美。通乎此者,风雅之事可得而言” 。也完全可以说是步武戴复古诗论。到了宋末元初,“宗唐得古”逐渐成为一个带有趋向性的思潮,戴复古起着一定的先导、至少是过渡的作用。从古今诗歌艺术传承的角度来看,戴复古自有其不灭之功。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 南宋

内容

上文所论诗禅之关系,再深入一步,便成了元好问《答俊书记学诗》所说的:“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可见,元好问也很重视禅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而“元好问的诗论重禅由苏轼和戴复古、严羽的参禅、妙悟说而来”。② 汤显祖也有这样的表述:“诗乎,机与禅言通,趣与游道合。禅在根尘之外,游在伶党之中。要皆以若有若无为美。通乎此者,风雅之事可得而言” (《如兰一集序》)。
  元代的杨维桢在《读弁山隐者诗钞》中自述:“铁心道人前进士,弃官归来隐喜市。作诗每刺美未忘,窃比开元杜家史。”也完全可以说是步武戴复古诗论。审美本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而美的艺术本身就来源于客观生活中的美。
  诗人往往以诗为陶写性情的工具,展示诗人自我真切具体的生活历程,进而从灵魂深处提炼出优美的诗句,也就是说,通过诗的方式与旨趣来解读和认识生活的本质意义。每一个诗人都有着自己在艺术上独特的审美追求,并通过其美学理念和具体的创作实践折射出来。《滕审言相遇话旧》“江山花草生诗梦, 风雨忧愁长道心”,《南丰县南台包敏道、赵伯成同游》“楼阁多临水,溪山可赋诗”,《醉吟》“乾坤万象供诗料”,《长沙道上》自诩“诗情满天地”,都着重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攫取诗材,在平易中提炼语言的表现力。《送别朱兼佥》又说:“黄堂若问痴玩老,新有登楼二十诗。”则诗人的审美意趣自在其中。在这一方面, 袁枚《遣兴》诗便可以说是戴复古诗性精神的时代叙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也就是说,“灵犀”就存在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譬如日月芳草,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关键在于怎么捕捉与发现常人熟视无睹的信息,怎样发掘其中丰富的内在蕴涵。《论诗十绝》之十:“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唤起欣赏者的审美共鸣,对后人也很有启示意义。袁枚《箴作诗者》基本上可以说是戴复古诗学精神的展开:“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性灵派另一位主将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在诗学精神上也有步武戴诗之处,如其五:“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 戴复古的诗学思想总体上呈现出对唐代诗学的回归,力宗唐音,躬自践行。如前所述,这应该源于陆游、林宪等人的诗学追求及当时的具体社会环境与审美趣味的变异,但也标志着诗人代表了文学健康向上发展的时代潮流。
  到了宋末元初,“宗唐得古”逐渐成为一个带有趋向性的思潮,戴复古起着一定的先导、至少是过渡的作用。比如戴表元“对他以前的文论家如严羽、叶适、戴复古、刘克庄、方回以及理学家吕祖谦、真德秀、魏了翁等人的文论都有继承, 其中以继承‘四灵’、江湖一派最为明显”。① 戴复古又有融汇唐音宋调的努力,查慎行《吴门喜晤梁药亭》所谓“三唐两宋须互参”,这自然也应该包括戴复古的诗学理论在内的。从古今诗歌艺术传承的角度来看,戴复古自有其不灭之功。“中国诗的源头是《诗经》。《诗经》中本有两种类型的诗,一种是《风》诗,率性自然,可说是纯粹的抒情诗;一种是《雅》《颂》,多言‘王政之废兴’,纯粹的抒情诗很少。所谓唐、宋诗之异,其实是这两种类型诗风的差异在后世的延续和进一步明朗化。盛唐诗注重认识与感悟的化合为一,高华雄浑,情韵悠然;宋诗则较多解说性、演绎性的表达方式, 清新刻鹿,与‘思’的干预有着密切关系。”①所论甚为通达。

知识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戴复古诗词研究》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既宏观地把握宋诗及戴诗的艺术走向,同时又对经典名篇进行较为具体的艺术剖析。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挖掘其中文化内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