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诗味求隽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903
颗粒名称: 四、诗味求隽永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3
页码: 121-123
摘要: 戴复古《陪厉寺丞赏芍药》“寄兴江山擅名胜”所表达的正是这一审美感受。这是许多诗人都渴望企及但又并非每一个诗人都能够达到的境界。②戴复古也深明此理,与强调诗思的斟酌与推敲相一致,并不一味地抹杀文辞的审美性,而是尽力在平易中提炼语言的表现力,追求诗味的隽永深长,妙在以形传神,收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这在一贯重义理而轻情韵的宋代诗坛尤为可贵。戴复古强调不去渲染神秘玄奥,在《望江南》一词明确提出“谁解学西昆”,反对西昆体,追求诗的纯粹性,服从感情表达的需要,以感性的物象来凸显心灵,或者让感情回流,在诗歌情感和意象之间开拓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①当然,艺术上追求精美并不意味着他不关心时政与民情。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 南宋

内容

俄国美学家列·斯托洛维奇在《美的哲学》一文中指出:“审美享受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它把审美关系的所有方面组成完整的统一体。这既是从感性感知获得的愉悦,又是认识生活现象的兴奋,还是在正确评价生活现象过程中产生的令人满意的公正感。”①戴复古《陪厉寺丞赏芍药》“寄兴江山擅名胜”所表达的正是这一审美感受。“诗好抵琼瑶。”(贯休《桐江闲居作十二首》之七)诗的世界也就是美的世界,人们在此都表现出对诗意的极力追求。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仅仅去复写美的自然还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重视诗思的提炼和凝聚,追求一种诗美的传达,经过审美主体审美意识的过滤,再去创造出高于自然的美的自然。这是许多诗人都渴望企及但又并非每一个诗人都能够达到的境界。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大抵句中若无意味,譬之山无烟云,春无草树,岂复可观。”姜夔《白石道人诗说》:“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正如论者所言:“诗与时事缔缘,不能一味地依附,而应有依附中不忘诗之本性的超越。”②戴复古也深明此理,与强调诗思的斟酌与推敲相一致,并不一味地抹杀文辞的审美性,而是尽力在平易中提炼语言的表现力,追求诗味的隽永深长,妙在以形传神,收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这在一贯重义理而轻情韵的宋代诗坛尤为可贵。这也与宋代持雕章琢句理念的人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李自中在《春晓》一诗中自诩“苦吟吟上最高台”之类,刘克庄《自勉》一诗也不无得意地自称“苦吟不脱晚唐诗”。《毗陵太平寺画水,呈王君保使君》“方知画手有神通”,讲求自在流行之妙,亦可通于诗理。戴复古强调不去渲染神秘玄奥,在《望江南》一词明确提出“谁解学西昆”,反对西昆体,追求诗的纯粹性,服从感情表达的需要,以感性的物象来凸显心灵,或者让感情回流,在诗歌情感和意象之间开拓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诗‘贵情思而轻事实’这一著名论断由茶陵派领袖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首次提出。以‘情思’取代情感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因为,‘情思’不仅包含情感,它同时还注重感觉和音乐效果。这一论断表明,单纯的抒情原则远不足以概括中国诗学对诗的本质的认定。”③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评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一段话也可以移用来评价诗人的《论诗十绝》组诗,“用艺术的华章佳制, 开拓诗美的理论天地,以诗的意象团块代替了纯然的理性阐释。这与其说是诗学专论,倒不如说是一组空灵澄澈的诗章,它的艺术魅力也正在于此。”①当然,艺术上追求精美并不意味着他不关心时政与民情。
  戴复古论诗也讲求自然,语浅味永,微婉深隽,所谓“诗工非苦吟”(《贤良一和五篇,不可及》),因为雕琢总要伤真。郭绍虞在《宋诗话考》中指出:“宋人论诗每偏于艺术而复宗尚自然,其义实自欧氏发之。”②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也说:“石屏有《论诗十绝》,其论宋诗曰‘本朝诗出于经’,此人所未识,而复古独心知之。又谓‘胸中无千百卷书,如商贾乏赀,本不能致奇货’,此皆务本之言。而其诗纯任自然,则阮亭所谓‘直率’者也。”

知识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戴复古诗词研究》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既宏观地把握宋诗及戴诗的艺术走向,同时又对经典名篇进行较为具体的艺术剖析。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挖掘其中文化内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