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缔交闽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89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缔交闽粤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6
页码: 96-101
摘要: 1229年春天,诗人又远离家门,出游他乡。由福建而辗转粤、桂等处,然后北还,经两湖而到达扬州、镇江等地。这一次的行程,既使诗人进一步体验现实人生的痛苦,更加冷静地认识社会,也属于“聊为山水游,以写我心悁”的一种人生方式,交织着复杂的生命体验。当然,这一时期,诗人对生命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处于艺术的进一步开拓期。① 1234年冬,邵武太守王埜与戴复古、严羽等共登望江楼饮酒作诗,留下一段千古佳话。群山环绕之间,有熙春台耸峙,更显清静幽美。英宗治平初年郡守吴梦得再次扩建。诗是情绪的载体, 这一基于共同生存境遇的知己情感的表达,传递内心真切的感受,情思婉转。漕大怒,谓舟中有麻油不投税,拘留其船。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 南宋

内容

1229年春天,诗人又远离家门,出游他乡。由福建而辗转粤、桂等处,然后北还,经两湖而到达扬州、镇江等地。这一次的行程,既使诗人进一步体验现实人生的痛苦,更加冷静地认识社会,也属于“聊为山水游,以写我心悁”(王安石《与望之至八功德水》)的一种人生方式,交织着复杂的生命体验。当然,这一时期,诗人对生命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处于艺术的进一步开拓期。
  《入闽道中》:“山中寂寞去程赊,莫惜频频到酒家。行李萧然还不俗,担头颠倒插梅花。”与朋友的交往是这一时期诗人情感生活的重心,常常在一起畅叙友情,并作文字之会,赋诗为乐,在与诸友的唱和中,更多的是以生活化场景入诗,抒情表意。他们朝夕切磋诗艺,讨论诗学,也真称得上是“以志节之砥砺、心性之涵养、诗文之切磋为主要内容”。① 1234年冬,邵武太守王埜与戴复古、严羽等共登望江楼饮酒作诗,留下一段千古佳话。戴复古《题邵武熙春台呈王子文使君》便留下了这样的印记:“步到风烟上上头,恍如造物与同游。千山表里重围过,一水中间自在流。近郭楼台隔云见,邻峰钟磬出林幽。风流太守诗无敌,有暇登临共唱酬。”熙春台在邵武城西的登高山上。宋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6)张师忠知邵武军事时创建。群山环绕之间,有熙春台耸峙,更显清静幽美。英宗治平初年(1064)郡守吴梦得再次扩建。诗是情绪的载体, 这一基于共同生存境遇的知己情感的表达,传递内心真切的感受,情思婉转。
  全诗有真切动人的情感表现,而无客套敷衍之弊。王埜(?—1260),字子文, 号潜斋,金华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曾任两浙转运判官、礼部尚书等,有词名。《西河》一阕是其代表作: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余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 怀才不遇是千古人才的共同命运。在孤寂和困境中的诗人不断地追寻着情感和友谊的珍重与呵护,以道义相勉,与严粲兄弟二人相契无间。《祝二严》一诗就是这样的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深情,也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深度与力度: 仆本山野人,渔樵共居处。少年学父诗,用心亦良苦。搜索空虚腹, 缀缉艰辛语。糊口走四方,白头无伴侣。前年得严粲,今年得严羽。我自得二严,牛铎谐钟吕。粲也苦吟身,束之以簪组。遍参百家体,终乃师杜甫。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 与世或龃龉。长歌激古风,自立一门户。二严我所敬,二严亦我与。我老 归故山,残年能几许。平生五百篇,无人为之主。零落天地间,未必是尘土。再拜祝二严,为我收拾取。
  严粲(生卒年不详),字坦叔,一字明卿,号华谷,邵武(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官清湘令、太子中舍等。有诗名,有《诗缉》、《华谷集》。关于严粲,诗人称许他“粲也苦吟身,束之以簪组。遍参百家体,终乃师杜甫”;其弟严羽,诗人也是这样赞许的:“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祝二严》),合和了与对方唱酬的主旨、意趣,诗人的情感倾向与意绪流程,也历历可见。严羽(1192?—1245?),字仪卿,号沧浪逋客。《沧浪诗话》是其代表性作品。
  戴复古这时又到漳州,有《访漳州赵用父使君》诗记其事:“幸遇故人为太守,客来不惮路程遥。九龙山水连沧海,五马声名动紫霄。一意奉行宽大诏, 多君不负圣明朝。欲知惠爱及人处,听取街头卖炭谣。”赵以夫(1189—1256), 字用父(甫),号虚斋,郓(今山东东平)人,徙家长乐(今属福建)。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知邵武、漳州、庆元府、建康府、平江府等地。赵以夫知漳州在理宗绍定六年(1233)冬至端平二年(1235)间,有《虚斋乐府》。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大自然陶冶着人们的性情,正所谓“每逢胜绝处,赋诗要难忘”(李彭《次九弟阻雪不得游云居》),戴复古《玉华洞》便是游览了胜绝之处后留下的美好记忆,以高超的艺术感悟力着意抒发内心的激情: “忆昨游桂林,岩洞甲天下。奇奇怪怪生,妙不可模写。玉华东西岩,具体而微者。神功巧穿凿,石壁生孔罅。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宜夏。中有补陀仙,坐断此潇洒。空山茅苇区,无地可税驾。举目忽此逢,心骇见希诧。题诗愧不能, 行人亦无暇。”《玉华洞》一诗在总体运思上可能受到曾几(1084—1166)《游灵川县水洞》的影响:“清溪东南驰,碍此碧玉峰。蛟龙夜相宅,奋迅生雷风。剨开两贝阙,凿翠成珠宫。坐令空洞处,一水油然通。泉流百道来,投注万斛钟。
  不知深几许?湛若熔青铜。定应天下稀,岂但湘南雄。嘉与二三子,叶舟渺相从。周旋乳盖底,荡漾菱花中。为我告行客,无为苦匆匆。小酌清泠渊,洗汝尘坌胸。”作品展现了诗人善于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戴复古这时又有《市舶提举管仲登饮于万贡堂有诗》,抒情效果极为绵长: “七十老翁头雪白,落在江湖卖诗册。平生知己管夷吾,得为万贡堂前客。嘲吟有罪遭天厄,谋归未办资身策。鸡林莫有买诗人,明日烦公问蕃舶。”戴复古希望自己的诗篇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当然也包括由此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以资生计。人过古稀,头发也早已鬓白,这样的情形之下流落江湖卖诗糊口,自是不易。诗人庆幸自己终于有了提举的赏识,诗篇也既富情感性又具真实性。
  黄庭坚《忆邢敦夫》云:“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送石长卿太学秋补》又云:“胸中已无少年事,骨气乃有老松格。”这就戴复古的创作而言, 也是切合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概括和加工。朱熹《和刘抱一》:“适意何劳一千卷?新诗闲出笑谈余。”戴复古在广东的时间较长,丰富了自我的审美感受。他到广州的时间,当在绍定至端平年间(1228—1236)。
  《何季皋司理,故人也,作诗见相勉意二首》表达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如其一:“梅花庾岭外,别是一山川。那使民无讼,须知狱有冤。心常存正直,法不尚平反。于氏缘何事,阴功到子孙。”但同时也不忘劝告友人,如其二:“南州通外国,浊海溷清波。人以廉称少,官从辟奏多。持身宜洁白,事上莫依阿。话别无他语,留心政事科。”这时,诗人又有《石洲遇陈季申话旧》,真切展现了广州的风物特征:“绿树挂乌帽,清波照白头。合随秋燕去,那作贾胡留。红吐槟榔唾,香薰茉莉球。樽前话畴昔,一笑不能休。” 由于实际生活的变化,戴复古在广州所创作的作品多为酬赠之类的诗歌。
  《题梅岭云封寺四绝》之四中,诗人自称“南迁过岭面无惭,前有东坡后澹庵(胡铨)”,自比苏轼、胡铨这两个被流贬到广东的前辈文人。所谓“前有东坡后澹庵”,实际只是就“流寓”的角度立论。这种自我表现的艺术方式,也是历代士人的既有花样而已。但一些作品也确实能让人体会到强烈的人生况味。戴复古《书事》诗融进自身最刻骨铭心的真切感受:“喜作羊城客,忘为鹤发翁。问天求酒量,翻海洗诗穷。已过西南道,适遭东北风。扁舟载明月,枉作卖油公。”(原注:西南道乃广州一税场。前李约作漕时,请游药湖,出新宠佐尊,一意顾盼,无暇与宾客语,仆有诗云:“手拍锦囊空得句,眼看檀板遇知音。”漕大怒,谓舟中有麻油不投税,拘留其船。)李约任广东转运使(漕)在绍定元年至三年(1228—1230),药湖即药洲。年初,广东摧锋军之一部在惠州兵变,杀博罗知县,一度围困广州。摧锋军,南宋绍兴初创于广州,寻治于循州(今广东博罗),又治于韶州(今广东韶关),分屯广东路十府、州二十一处,都称为“广东摧锋军”。摧锋军历时八年在建康、江西等地驻守,连年转战不息,要求撤回广东原籍,未获批准,于是自江西经梅州、循州返粤,发动叛乱。安抚使曾治凤闻风星夜遁逃,广州城内人心惶惶,聚众商议,公推威望素著的崔与之出任广东安抚使兼知广州(后经朝廷补授)。崔与之主持平叛,对摧锋军晓以利害,提刑彭铉负责具体军事指挥。
  崔与之(1158—1239),字正之,一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今属广东)人。崔与之有一座右铭:“无以嗜欲杀身,无以材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李肖龙:《崔清献公言行录》卷二)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任广西提点刑狱、权工部侍郎、淮东制置使、四川安抚制置使等,以磊落正直闻于时,此时已经赋闲。事平之后,崔与之坚持辞职,宋廷任命他为参知政事,也以老迈为由而不肯就职,而把韩琦《重阳》诗“老圃秋容淡,寒花晚节香”句书于门以自适。《宋史》卷四一四《郑清之传》载:端平元年(1234),郑清之在理宗的支持下,先后“召还真德秀、魏了翁、崔与之、李埴、徐侨、赵汝谈、尤焴、游似、洪咨夔、王遂、李宗勉、杜范、徐清叟、袁甫、李韶,时号‘小元祐’。大者相继为宰辅,惟与之终始辞不至,遗逸如刘宰、赵蕃皆见旌异”。宋理宗称许崔与之“允文允武,善谋善断”(《嘉熙三年三月御札》)。有《崔清公集》。
  摧锋军于二月初九日撤退,至六月方在西江一带被镇压。戴复古《菊坡崔参政说平叛卒,不得已拜经略之命,岂敢言功》一诗真实地纪录与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有“史诗”的意义:“角巾私第自逍遥,诸老之中此老高。无可奈何怀印绶,甚非得已用弓刀。风生玉帐千兵肃,天落金牌一札褒。缓急经心护乡井,生憎儿辈说功劳。”此时崔与之已78岁,于七月十八日上《辞免除参知政事》奏文。戴复古诗中表达了崔与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暂任广东经略安抚使, 以及他不愿居功、乐于恬退的心情和风度。诗人在《读改元诏口号》三首之二中,又从国家大局出发,表达了“寄声崔与李,催促到长安”的心声(崔:指崔与之;李:指李埴)。日后的文天祥在《跋崔与之二贴》中也称颂:“菊坡翁盛德清风,跨映一代。” 崔与之之后,彭铉继任广东经略安抚使。戴复古前有《提刑彭仲节平叛卒》:“千兵喝赏黄金尽,六月临戎白刃寒。慷慨丈夫为事别,太平人物济时难。
  谁言江左无王谢,今喜军中有范韩。汉节梅花留不住,借君一剑斩楼兰。”后又有《彭绣使平叛后除经略小诗陈利害》三首,如其一:“广东经略使,今古几人贤。陛下用一士,民间有二天。清风排瘴雨,廉德照贪泉。龙节生光彩,鸾车奏凯旋。” 《广东漕李实夫四首》盛赞李华在摧锋军叛乱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纵横负才略,缓急任干戈”(其一)的才干,也叙写了当时广东“楮贱伤财力,兵骄稔祸端”(其二)的客观情况:当时南宋政权发行的纸币(楮),已在广州一带通用, 而且纸币已经贬值,产生了不良的“伤财力”的作用。李实夫,名华,字实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广东漕李实夫四首》其四展开的情怀较为全面与深入:“忘家甘旅食,忧国属愁颜。有客佩金印,何人守玉关。风霜晚秋后,天地夕阳间。痛洒伤时泪,别公归故山。”《李计使领客游白云景泰》则展示了李华组织的一次集体游览及诗人的感叹:“天近刚风吹面寒,绣衣玉立白云间。沧波万顷海南海,翠碧几重山外山。自觉登临无限意,谁思富贵不如闲。前峰若个神仙宅,指点烟霞见一斑。” 杜甫《归》:“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戴复古也这样。诗人这时的作品中《广州所见》一首较具历史价值:“风波行险道,万里绝人烟。几个下番客,经年渡海船。人皆贪舶货,我独惜青钱。□□□□□,留心禁漏川。”与前代相比,宋代的社会意识,已有不少人改变传统的以商为末的看法,如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七《风俗门、土俗、重本业》就有这样的理念:“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曰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艺,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 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宋时沿海贸易相当活跃,而广州又是其中最为繁盛的地方之一。戴复古的《广州所见》一诗就抓住广州对外贸易较为兴盛的特点加以铺写,是宋人中较早涉及这一题材的作品之一。广州有一批到外国贸易的“下番客”,经年乘坐海船,而广州人一般都青睐舶来品,争相购买,“留心禁漏川”句与“青钱”相联系,疑指中外商舶违禁携带铜钱至海外,反映当时广州存在铜钱漏泄出境的情形。总之,在数十年的江湖生涯中,戴复古用自己的诗笔较为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一书中所着重强调的:“苦难的人寰需要苦难的诗歌。这不仅是痛苦心灵的渴望,也是艺术家正直的人格的表现。自古至今,不乏对惨痛的现实视而不见、甚或奉迎粉饰的艺术家,这是多么卑鄙的人啊!”①

附注

① 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论临川诸友的“每月一会面”语,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版, 第266页。 ①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17页。

知识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戴复古诗词研究》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既宏观地把握宋诗及戴诗的艺术走向,同时又对经典名篇进行较为具体的艺术剖析。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挖掘其中文化内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