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漫游湘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89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漫游湘赣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3
页码: 94-96
摘要: 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性,陆游《秋思》:“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那些引发人生感悟的情景常能激起诗人昂奋的诗情。诗歌是人与自我晤对方式的一种,诗人神思飞越,传达出怡情山水的高雅志趣,实现诗的意蕴的突破与超越。宁宗嘉定十七年夏,戴复古至江西,访赵汝谈。—1237),字履常,号南塘,余杭人。赵汝谈为戴复古作《石屏小集序》。这都是诗人称心的时刻。在袁州生活了一段时间。诗人又来到湘潭,有《访陈与机县尉于湘潭下摄市三首》。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吴惠娟认为造成这一悲剧“中间可能有些曲折,尽管两人的感情很深,但也难以为世所容”。① 就宋人的实际生活状况而言,这也是不无可能的。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 南宋

内容

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性,陆游《秋思》:“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那些引发人生感悟的情景常能激起诗人昂奋的诗情。诗歌是人与自我晤对方式的一种,诗人神思飞越,传达出怡情山水的高雅志趣,实现诗的意蕴的突破与超越。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夏,戴复古至江西,访赵汝谈。赵汝谈(?—1237),字履常,号南塘,余杭(今属杭州市)人。赵汝谈为戴复古作《石屏小集序》。这都是诗人称心的时刻。在袁州(今宜春市)生活了一段时间。
  《宜春东湖呈赵使君》叙写一段美好的时光,奔涌于心底的情思喷薄而出:“东园有佳趣,五马共登临。介石见古意,月台延赏心。虽然近城郭,元不远山林。 能使一州润,秀江秋水深。”又来到萍乡,与何叔万等交游,有《题萍乡何叔万云山》、《萍乡县圃》等诗。理宗绍定五年(1232)作《临江军新岁呈王幼学监簿》, 则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怀乡之情:“梦说去年事,诗从昨夜吟。三杯新岁酒,千里故乡心。人共梅花老,愁连江水深。家书忽在眼,一纸直千金。”《庐陵城外》为春社而喜:“郭外人烟好,行行过北阡。迎船分社肉,汲井种春田。绿树前村路,黄梅细雨天。客游乡土别,景物只同然。”阿恩海姆说过:“说到表情作用, 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①戴复古《庐陵城外》一诗以“绿树”、“黄梅”的有机构成表达诗人内心的那一份欣喜。赞美长沙的《水陆寺》颇富闲雅情调,为戴诗中所少有:“长沙沙上寺,突兀古楼台。四面水光合,一边山影来。静分僧榻坐,晚趁钓船回。明日重相约,前村访早梅。”诗人又来到湘潭,有《访陈与机县尉于湘潭下摄市三首》。
  但诗人并不回避应该承担的那份感世忧时的沉重,如《题分宜县呈石子和知县》:“古镇更为县,封疆半是山。赋繁官吏窘,土瘠稻粱悭。流水心何急,高山意自闲。春风细吹拂,桃李满民间。”《江西壬辰秋大旱饥,临江守王幼学监簿极力救民。癸巳夏不雨,几成荐饿,监簿祷之甚切,终有感于天》更是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诗人悲悯的情怀,抒发爱国激情与忧时之思,如其一:“恳切金章奏,精诚玉帝知。稻粱民性命,丰歉国安危。苗秀方成实,雨来还及时。人能合天意,天亦顺人为。”又如《江西壬辰秋大旱饥,临江守王幼学监簿极力救民。
  癸巳夏不雨,几成荐饿,监簿祷之甚切,终有感于天》其二:“天续饥民命,神知太守心。骄旸化霖雨,六月借春阴。早稻先秋熟,晚田储水深。去年饥欲死, 不料到于今。”抒发的是内心的积郁,提高了作品的格调,拓展了诗体的言说空间。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贤烈》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
  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 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调寄《祝英台近》)夫既别, 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矣。”以《辍耕录》之严谨性而言,此事当为有据。后人也常从戴复古的《木兰花慢》中寻找这一段情缘的蛛丝马迹:“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词作有着一气贯注的真性情,但是否全如《南村辍耕录》所记,重游故地,莺啼、燕语、柳枝、落红等等勾起他的诗情,作一番痴情妙语的道白,目前已经无法详考,一切要等新材料的发现。戴复古《临江小泊》诗曾有“适与胡僧遇,非因越女留”这样的表白,看来是一个生活方面还是严谨的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石屏词提要》的说法是较为谨慎的: “《木兰花慢》怀旧词前阙,有‘重来故人不见’云云,与江右女子词‘君若重来, 不相忘处’,语意若相酬答,疑即为其妻而作,然不可考矣。”吴惠娟认为造成这一悲剧“中间可能有些曲折,尽管两人的感情很深,但也难以为世所容”。① 就宋人的实际生活状况而言,这也是不无可能的。

附注

①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55页。 ① 吴惠娟:《唐宋词审美观照》,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

知识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戴复古诗词研究》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既宏观地把握宋诗及戴诗的艺术走向,同时又对经典名篇进行较为具体的艺术剖析。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挖掘其中文化内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