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兴四大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881
颗粒名称: 一、“中兴四大家”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6
页码: 56-61
摘要: 南渡之初,文学进入一个历史上少有的灿烂时代,诗坛尤其呈现一派中兴气象,“中兴四大家”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一般还是认为指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方回《瀛奎律髓》卷二○翁续古《道上人房老梅》批语“乾、淳以来,尤、杨、范、陆为四大家”最有代表性。其中陆游风格雄浑豪放,成就最高,是中国诗史上可以与李杜苏黄等并肩的大诗人。范成大诗歌题材广泛,内容多表现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也有较多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的作品。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后风格转变,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生疾苦,较为深切,艺术上各具风采。只有尤袤作品多已散佚,现在难以窥其全貌。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研究 中国 南宋

内容

南渡之初,文学进入一个历史上少有的灿烂时代,诗坛尤其呈现一派中兴气象,“中兴四大家”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兴四大家”固然所说不一,如尤袤指出:“温润有如范致能者乎?痛快有如杨廷秀者乎?高古如萧东夫,俊逸如陆务观,是皆自出机柚,亶有可观者,又奚以江西为?”(姜夔《白石道人诗集·自序》引)杨万里则强调:“余尝论近世之诗人,若范石湖之清新,尤梁溪之平淡,陆放翁之敷腴,萧千岩之工致,皆余之所畏者。”(《千岩摘稿序》)但一般还是认为指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方回《瀛奎律髓》卷二○翁续古《道上人房老梅》批语“乾、淳以来,尤、杨、范、陆为四大家”最有代表性。虽然“四大家”多遭遇恶浊的社会,经历宦海的风波,身上也都有宋代士大夫的逸怀浩气,高扬主体精神,但由于自身阅历、性情心境及审美趣味的不同,题材、诗风又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陆游风格雄浑豪放,成就最高,是中国诗史上可以与李杜苏黄等并肩的大诗人。范成大诗歌题材广泛,内容多表现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也有较多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的作品。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后风格转变,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生疾苦,较为深切,艺术上各具风采。只有尤袤作品多已散佚,现在难以窥其全貌。
  南宋时期的“中兴四大家”都有济世之才,怀瑾握瑜,以名节自励,也有对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早年都期望以自己的才华博取功名,然后尽其所学以济天下。他们的文学触觉都是异常敏锐的。进入社会以后,他们都亲历沧桑之变,饱受丧家失国之痛;他们在战乱流离之中,亲历奔波颠沛之苦。他们活动的时候, 正是人们魂牵梦萦收复中原之时。诗人痛定思痛,继续以儒家精神去体验痛苦的现实人生,目光始终关注着现实的人事,奋笔直书,全景式地表现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之心形于言表,情思深邃。也就是说,他们虽追求身心的自由、超脱,却不放弃责任,抒发人生旅途上的感悟,发挥艺术最大的社会效用,文艺创作呈现出前所少有的活力,极一时文坛之盛。这些作品既有时代风云的印记,也有理想世界的投影,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批判精神。出于同样的对人生、对社会的关切态度,他们的作品也具有与杜甫一样的纪实倾向。但由于身处特定时代,个性意识缺乏从容展开的空间,在时代的漩涡中拼搏,也无意在艺术上潜心琢磨,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存在粗疏等弊端。这一切都可以说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幼时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跋傅给事帖》),他因此很早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壮志。可惜诗人身逢乱世,处于有志报国、无路请缨的黑暗时期,拯危济难的雄心无从实现。《三山杜门作歌》感叹:“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鸣呼,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应进士第, 陆游名列第一,次年礼部复试被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乾道元年(1165)由镇江通判转隆兴府通判,次年政局逆转,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宋史·陆游传》)之罪被劾免官。乾道六年(1170),除夔州通判,诗人得以在游赏山水中逐渐消解仕途的羁束。从军南郑(今陕西汉中),更是陆游请缨报国的一次实践。乾道八年(1172)诗人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担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宋史·陆游传》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陆游的这一建议颇具战略眼光。不久王炎调回京城,幕府解散,陆游就到了成都。《剑门道中遇微雨》展现的就是这一复杂的心情:“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这一经历,锻造了陆游的特殊品格。许文军在《论陆游在南郑》一文中认为,去南郑以前,陆游只是一个闲适的诗人,但经过南郑一段生活以后,陆游的诗风发生了变化,渐渐创作出大气包举的英雄主义诗歌,南郑岁月的最大价值即在于此。① 一个作家的诗情都有明显的爆发时期。莅川期间正是陆游诗情的爆发期,诗人写出了一生中最富于思想和艺术光彩的篇章。《金错刀行》是陆游集中的名篇:“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诗人日后在《书愤》一诗中还深情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鹅湖夜坐书怀》诗也传达出“铁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的豪情。刘大櫆《论文偶记》说:“文贵品藻,无品藻便不成文字。如曰浑,曰浩,曰雄,曰奇,曰顿挫,曰跌宕之类,不可胜数。”诗亦如是。陆游的诗歌就很符合这样的审美标准。《宋史·陆游传》载:“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诗人《放翁》诗也有“拜赐头衔号放翁”的句子。陆游于淳熙五年(1178)二月离成都东归,淳熙十三年(1186)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境内)军州事。《宋史·陆游传》载孝宗语:“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光宗绍熙三年(1192)后闲居家乡。这一时期,陆游往往通过对闲居生活的描写,抒发有志难酬的感慨。其中《游山西村》达到诗意和哲理相结合的效果:“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感事六言》:“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诗人对悲剧命运的深切体验,痛感仕路坎坷与世道维难,最后只留下了一声千古长叹,有着感召后来的巨大力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男儿抱志气,宁肯甘衰朽?”(刘基《题陆放翁晚兴诗后》)历史塑造了陆游的人品与诗品。诗人由忧患意识、悲悯情怀出发,毕生关注现实人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而奔走呼号,但社会现实与人生理想有着太大的反差,于是晚年的陆游更多的是以审美的方式获得生命的拯救,多将人格境界转化为诗的审美境界。陆游的创作能够融汇百家,既瞩目于社会问题,选择重大的主题,建构宏伟的结构,抒发诗人内心激荡的感情,把个人感受与大众心态相沟通;又能潜心于纯艺术境域,沉雄博大,气象万千。罗大经(生卒年不详)《鹤林玉露》丙编卷五云:“朱文公于当世之文,独取周益公(必大);于当世之诗,独取陆放翁。盖二公诗文,气质浑厚故也。”汪琬《剑南诗选序》也说:“宋南渡百四十年,诗文最盛,其以大家称者,于文当推文公朱子, 于诗当推(陆)务观,其他皆名家而已。”(《钝翁前后类稿》)。宋琬《读剑南集》则从另一个侧面论及这一话题:“高人最爱孔巢父,佳句惊看陆放翁。欲画衣冠无妙手,松陵刺绣比来工。”梁启超甚至这样深情赞誉:“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四首》之一)钱锺书《谈艺录》则认为:“放翁诗余所喜诵,而有二痴事:好誉儿、好说梦, 儿实庸材,梦太得意,已令人生倦矣;复有二官腔:好谈匡救之略,心性之学, 一则矜诞无当,一则酸腐可厌。盖生于韩侘胄、朱元晦之世,立言而外,遂并欲立功立德,亦一时风气也。”①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早年曾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吴郡平江(今苏州)人,人称“范石湖”。范成大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授徽州司户。孝宗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出使金国。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出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兼四川制置使,邀陆游作参议官。淳熙五年(1178)四月,官至参知政事。范成大胸怀报国之志,注重内在修养和节操,心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忧念国事、关怀民生的态度和对国土沦陷的感叹。范成大现存诗歌1900多首,总的诗风清新淡远,但也有多种诗风。《州桥》表达了诗人对苦难的故国和忠贞的人民深切关注之情,也传递出深沉郁重的悲凉感。诗中通过汴京父老忍泪失声询问使者的动人情节,抒发沦陷区人民怀恋故国的真挚情感,揭示不可征服的民族心理,鞭挞南宋苟且偷安的执政集团。言简意赅,委婉激切。这样的作品可谓达到诗人精神品格与诗歌艺术品格的圆融统一。范成大的田园诗能写出农村逸乐、农事勤苦、恶吏欺榨,多能超越一己的人生感受,升华到时代的高度,如《催租行》、《后催租行》,实现了客观真实与感情真挚的有机融合,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表明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也已成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杨万里,字庭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后官至宝漠阁学士,谥“文节”。现存诗歌420余首。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后风格转变,借鉴王安石及晚唐体的空灵轻快,构思新巧,语言晓畅, 幽默诙谐,善于从日常生活捕捉意象,汲取俗语入诗,风格清新活泼、轻灵圆熟,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七绝尤多自出精神、自成面目之作。《小池》诗即是宋诗中的经典之作。又如《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入常山界》:“昨日愁林今喜晴,好山夹路玉亭亭。一峰忽被云偷去,留得峥嵘半截青。”因此,钱锺书《宋诗选注》杨万里小传称:“杨万里的主要兴趣是天然景物,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多而且好,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远不及范成大的多而且好;相形之下,内容上见得琐屑。”①但杨万里也有《过扬子江》二首这样的雄壮之作:“只有清霜冻太空, 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崤函百二关。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表金山。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海千顷片时间。”方回把第一首选入《瀛奎律髓》卷一《登览类》,谓之“中两联俱爽快,且诗格尤高”,纪昀也评为“五六极雄阔,自是高唱”。可见,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所云“诚斋诗浅俗鄙滑,颓唐粗硬,纯堕恶趣,真江西派中魔魁,竟负虚名,浪传至今,殊不可解”,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一家之说。
  尤袤,字延之,号遂初,无锡人,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尤袤作品多已散佚,难窥全貌。厉鹗《宋诗纪事》收其诗七首,方回《跋遂初尤先生诗》:“宋中兴来,言诗必曰尤、杨、范、陆。诚斋时出奇峭,放翁善为悲壮,公与石湖,冠冕佩玉,端庄婉雅。” “一切能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时代的本质铸成的,艺术从来不是独自一人进行创作。他在创作中反映他的同时代人的心情,整整一代人的痛苦、热情和梦想。”(罗曼·罗兰《母与子》)。总体上看,“中兴四大家”的作品都很好地实现了这样的美学目标。

知识出处

戴复古诗词研究

《戴复古诗词研究》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既宏观地把握宋诗及戴诗的艺术走向,同时又对经典名篇进行较为具体的艺术剖析。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尽可能作出准确的解释,挖掘其中文化内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