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黄岩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海运海港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812
颗粒名称: 唐时黄岩经济发展
分类号: F201
页数: 2
页码: 208-209
摘要: 唐时黄岩经济发展较快,高宗上元二年(675)“析临海置永宁县”,天授元年(690)“改名黄岩县”。史载当时农业、手工业、海产业、桔果业十分发达,尤以冶铁、瓷器、木竹、绵织诸业闻名远近,特别是水稻产量很高,盛产柑桔,誉为“天下第一果实”。此外商贸发达,互市、市舶、草市活跃沿海。当时由中原、齐鲁、湘鄂,以及日本、朝鲜辗转而至台州,朝圣天台国清者,“转至黄岩”。唐《大和尚东征记》载鉴真来台,挂锡于黄岩庆善寺和禅林寺,决心“东游兴化”日本国,惜未成功,据传带走黄岩稻种、瓷器、柑桔、药材等,史称“柑桔东传日本国”。唐中叶在黄岩建“新罗坊”、“新罗屿”,寄住外国人,主要是韩国海商。
关键词: 经济动态 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速度

内容

唐时黄岩经济发展较快,高宗上元二年(675)“析临海置永宁县”,天授元年(690)“改名黄岩县”。史载当时农业、手工业、海产业、桔果业十分发达,尤以冶铁、瓷器、木竹、绵织诸业闻名远近,特别是水稻产量很高,盛产柑桔,誉为“天下第一果实”。此外商贸发达,互市、市舶、草市活跃沿海。当时由中原、齐鲁、湘鄂,以及日本、朝鲜辗转而至台州,朝圣天台国清者,“转至黄岩”。唐《大和尚东征记》载鉴真来台,挂锡于黄岩庆善寺和禅林寺,决心“东游兴化”日本国,惜未成功,据传带走黄岩稻种、瓷器、柑桔、药材等,史称“柑桔东传日本国”。唐中叶在黄岩建“新罗坊”、“新罗屿”,寄住外国人,主要是韩国海商。
  《三代实录》称:唐末乾符四年(877)六月一日,“商人崔铎等63人,从台州开航,于七月二十五日到达筑前国;日商多治安江搭船运回香药等很多货物”①, 后由玉榴(玉环)返回。宋时罗适进黄岩,重视水利建设,疏浚河道,开通海运, 开官河90余里,大小支流936条,海陆交流日兴,由之文教、文风也为之而盛, 书院林立,民间讲学颇盛。朱熹、叶适、杜范、周敦颐、车若水、戴复古等一流儒学大家齐集台州,儒学、理学、文学、史学有了很大提升,朱子高门子弟如杜范、赵汝愚“官至宰相”,杜范、徐元杰“号称端平六君子”,都出自樊川、章川、南峰著名书院,“台学为之一变”,誉为“小邹鲁”。台州黄岩有一段海交、海运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东海王国时期,北方徐国由海上进入黄岩,在温黄一带建东海王国。章安、松溪、东冶船屯所建永宁船舰,北去沪渎、连云、辽海,南到闽粤,遥及海南。海门、玉环、大陈岛一带海产和松门、杜渎海盐远销南北各省。
  《宋书·食货志》载临海、黄岩盐政:“盐监海运岁鬻一万余石(每石50斤),以供本州,旁及越、处、衢、婺各州。”朱熹在《奏巡历台州奉行事状》称:“台州黄岩县,近出谷最多,一州四县皆所仰给,其余尚能陆运,以济新昌、嵊县之缺”。② “黄岩熟,则台州,旁及数州可无饥馑之苦”,“四明、越州、处州等地亦受其惠”。《宋史》卷四九一《日本传》也载:“太宗雍熙元年(984),日本国僧渊然与其徒五六人,泛海而至。二年,随台州宁海县商人郑仁德归其国。”③ 南宋在杭州、宁波、台州、温州设置市舶司,黄岩置新罗坊,坊址即在今城内双桂巷,为韩国商人、学者居住之所。日本木宫泰彦的《中日交通史》称“唐和韩国交通频繁,沿海各州县,处处有新罗坊。坊中有总管,并有翻译。盖新罗坊,即新罗人之居住地也”。

知识出处

台州海运海港发展史

《台州海运海港发展史》

本书共十五章,内容包括:台州海域和远古越沤的海上活动、瓯越兴起和东海王国海洋海交的开拓、秦汉章安古巷的崛起及海运兴衰、三国两晋海外拓展和临海郡的海航海交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