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方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海运海港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728
颗粒名称: 一、东北方面
分类号: F552.9
页数: 2
页码: 49-50
摘要: 东吴派遣庞大舰队,从长江口沪渎(苏州港),从浙闽沿海的句章、章安与东冶出发,七次远适辽东、高丽。其目的显示国威,争取辽东公孙渊的合作,以牵制曹魏军力南下;同时也为了夺取辽东人口和战马,补充兵源,增强军事实力。我国浙闽沿海和辽东、朝鲜的海上交往,见之于《史记》、《汉书》,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开始。《台州府志》卷十九《山川》中引《临海记》,就有关于本地和高丽、新罗的海上交往的记录。这些带有传闻的记录,出自两晋的《临海记》,其史料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说明两汉至三国期间朝鲜和浙闽有过较密切的民间交往, 不然就难以流传这些传闻和遗迹了。
关键词: 海港 交通运输史 台州

内容

东吴派遣庞大舰队,从长江口沪渎(苏州港),从浙闽沿海的句章、章安与东冶出发,七次远适辽东、高丽。其目的显示国威,争取辽东公孙渊的合作,以牵制曹魏军力南下;同时也为了夺取辽东人口和战马,补充兵源,增强军事实力。我国浙闽沿海和辽东、朝鲜的海上交往,见之于《史记》、《汉书》,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开始。《台州府志》卷十九《山川》中引《临海记》,就有关于本地和高丽、新罗的海上交往的记录。如“东镇山”,《临海记》云:“东镇山生有昆布藻类、甲香攀等物。中有四土奥,极险峻,山上望海中,突出一石, 舟之往高丽者,必视以为准也。”又“新罗屿”:“县东南三十里,有新罗贾人舟羲舟于此。”又“高丽头山”:“在县东南二百八十里,自此山下分路入高丽国,其峰突立,宛如人首故名。”这些带有传闻的记录,出自两晋的《临海记》,其史料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说明两汉至三国期间朝鲜和浙闽有过较密切的民间交往, 不然就难以流传这些传闻和遗迹了。
  东吴出使辽东、高丽,据《三国志·吴志》所载,次数颇多,规模很大。如黄龙元年(230)“五月遣校尉张刚、管笃之辽东”。嘉禾元年(232)孙权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海之辽东,结果公孙渊称藩于吴,并献貂马。次年,又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赐备物,乘海授渊”。
  公孙渊知吴国辽远难持,斩杀了张弥等人,送其首与魏,“并没其军资”。当时以秦旦、张群、杜德为首的一支小分队,脱险越过辽东,穿过崎岖山谷,远达辽东二千里外的高句骊。高句骊国王位宫接见了他们,并受吴诏,“奉表称臣”, 遣皂衣二十五人,贡貂皮千枚、曷鸟鸡皮十具,随同秦旦回建业……吴主见之, 悲喜不能自胜,皆封为校尉。东吴出使辽东、高句骊,带去大量江东地区的丝织、织绮、织绫、织葛,并以东南、海南的珠玑、翡翠、玳瑁,交换辽东和高句骊的战马、人参、貂皮等土产。诚如孙权自己所说:“此皆孤所不用,而可得马,何苦而不听其交易。”嘉禾四年(235)孙权特使谢宏从高句骊返回建业,《吴书》称“是时宏船小,载马八十匹”而还。① 东吴七次远征辽东、高句骊,应带回相当数量的辽东、高句骊战马和土特产品。东吴以江东一隅之地,不怕曹魏在山东、辽东沿海的拦截,以及成山港一带的风急浪险,不畏艰险,矢志不渝,远航万里,一方面说明东吴统治者为追求“一统海内”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东吴强大的海军力量,以及先进的航海技术。左思《吴都赋》载孙权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船:“叠华楼而岛跱,时仿佛于方壶。”直至孙皓降晋时,晋大将王浚“取其舟船,尚有五千余艘”。东吴海运规模、海军力量、造船技艺的高超以及航海事业之发展,被航海史家称为“东亚海上强国”,诚非虚言。

知识出处

台州海运海港发展史

《台州海运海港发展史》

本书共十五章,内容包括:台州海域和远古越沤的海上活动、瓯越兴起和东海王国海洋海交的开拓、秦汉章安古巷的崛起及海运兴衰、三国两晋海外拓展和临海郡的海航海交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