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绾生平、交游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绾年谱简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592
颗粒名称: 一、黄绾生平、交游研究
分类号: B248.6
页数: 10
页码: 178-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绾生平、交游研究。
关键词: 黄绾 哲学思想 文集

内容

(一) 生卒考证如果查阅目前已有学术论著、打开互联网搜索引擎,对黄绾的生卒年份进行检录,就会发现学者们对于黄绾生卒年的引用,至少存在四种不同的版本。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一种提法,对黄绾享年75岁的提法没有怀疑。明代学者李一瀚《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黄公行状》①、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卷四《黄宗贤先生》②、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十三《尚书黄久庵先生绾传》均记黄绾“享(卒)年七十有五”,惜未明确标识具体的生卒年份。
  1.“约1477—约1551”的提法最早由容肇祖在1940年发表的《王守仁的门人黄绾》③长文中提出,“(黄绾)约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西历一四七七),约卒于世宗嘉靖三十年(西历一五五一)”。其判定根据是黄绾《东盘山生圹自铭》署名时间为嘉靖二十三年九月、黄承德跋《明道编》日期系嘉靖二十六年五月,吴国鼎跋《明道编》(嘉靖二十九年[1550]春)文中没有说黄绾之死,“黄绾似尚健在”;又根据康熙《黄岩县志》卷八《灾祥》记嘉靖三十一年五月“倭寇犯县治,舶舟澄江,盘踞七月”云云,以为“黄绾必死在嘉靖三十一年之前”,“嘉靖二十九年春似乎尚存,三十一年必已死去,故此假定他死在嘉靖三十年,以年七十五岁计,他的生年可假定为成化十三年。这个假定,相差必不远”。容肇祖在稍后出版的《明代思想史》(1941)中持同样的看法①。《辞海》“黄绾”辞条编写者关于黄绾生卒年“约1477—约1551”的提法②,参考了容肇祖的观点。
  2.“1477—1551”的提法侯外庐先生在1959年撰写的《明道编序》中③首次明确提出:“黄绾,字宗贤,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一四七七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年(公元一五五一年)。”侯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中《黄绾的哲学思想》的论述中再次征引④,以后的《中国思想史纲》之《黄绾对王学的背离》干脆称“黄绾(公元1477—1551年)”⑤。窃以为,侯先生的观点或许脱胎于容肇祖“约1477— 约1511”的“假定”提法。而后,大多数学人在研究黄绾时,多不加思索地援引“1477—1551”的提法,《辞海》、《中国哲学大辞典》即是如此,其它恕不一一列举。
  3.“约生于1474—1477年间”、“卒于1548—1552年间” 葛荣晋先生在1994年与陈鼓应、辛冠洁合作主编并出版的《明清实学简史》,第三章《黄绾的王道政治及其对理学的批判》以为黄绾约生于明成化十年(1474)至十三年(1477)之间,卒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至三十一年(1552) 之间,终年七十余岁。⑥ 值得注意的是,葛荣晋先生发表于1989年的《黄绾实学思想简论》,未有对黄绾生卒年的标注⑦;出版于1990年的《王廷相和明代气学》一书对黄绾生卒年的标注是上文所记的“1477—1551”。① 4.“1480—1554”的提法唐宇元先生在参与侯外庐等先生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中的《黄绾的学行与“艮止”说》一文最早提出:“黄绾(公元1480—1554)”②。令人惊讶的是,唐先生是侯先生等领衔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的撰者之一,竟然提出了与侯先生不一样的观点。笔者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唐先生的提法可信,惜其行文并未列举出确凿的证据。当然,唐宇元先生提供的生卒年也有学者采用,比如《黄岩县志·黄绾传》(1992,2002)③、张克伟的《试论黄绾对王学的评骘与乖离》④、张学智的《明代哲学史》⑤。可惜也没有翔实资料支撑,只是“黄绾(1480—1554)”样式的引用而已。
  张宏敏有《黄绾生卒年、表号、职官等考正》(2012)文,依据其掌握的三条史料,判定黄绾生卒年确系“1480—1554”:一是今藏于浙江台州玉环沙门镇路上村的刊刻于民国乙卯(1915)年的《洞黄黄氏宗谱》,其卷四《黄绾传》对黄绾生卒年月日期有详细记载:“府君(黄绾)生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二月十一日辰时……卒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九月初四日戌时……享年七十有五。”二是《明世宗实录》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九月”条下提到“壬寅(初四日),原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黄绾卒”;三是黄绾著《石龙集》卷二十五《五弟宗哲墓志铭》,提到黄宗哲“小予(黄绾)十岁”,而宗哲“生于弘治庚戌(1490)正月十五日”系黄绾所亲书,据此可推知黄绾本人生于1480年无疑。⑥ 综合这三条资料,我们完全有理由判定黄绾生于公元1480年、卒于1554年。
  此外,台湾大仁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师傅怡祯、黄静妃也有专文,对黄绾生卒年予以考证⑦。
  (二) 籍贯考证黄绾的籍贯引用,也存有争议,一说“台州府太平县”(今温岭市岙环镇)、一说“台州府黄岩县”(今黄岩区)。对此,1988至1989年间,温岭、黄岩两地的文史、方志学者有过争论。
  先是,时任《玉环县志》副主编的陈志鹏先生在1988年第4期的《温岭县志通讯》上发文《明礼部尚书黄绾籍贯考》,认为“黄绾生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此时太平县设置已经十多年,因此黄绾本人之籍贯就不能再说成是黄岩了。尤其是近年才出版的书籍,将黄绾再说成是黄岩更是不妥”,“黄绾的籍贯应该是浙江太平县(即今温岭市)”。① 嗣后,该文又被转载于1989年第2 期的《黄岩史志》;据此,黄岩地方志专家严振非先生在同期的《黄岩史志》上发文《黄绾籍贯辨》,与陈志鹏进行商榷,以为人物籍贯只能按照《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1985年4月19日通过)之规定“立传人物以原籍(出生地)为主”,称黄绾的出生地在黄岩,黄岩存有黄孔昭、黄俌、黄绾祖孙三代不少遗迹,因此“黄绾的籍贯结论是黄岩,应入《黄岩县志》”②。
  太平县(今温岭市)系明成化年间所立的独立地方行政区域。《(嘉靖)太平县志》卷三《食货志》:“成化六年(1470)割黄岩县南三乡立太平县;成化十二年(1476),割乐清东二乡隶太平县。”《(光绪)太平县志》卷一《地舆·沿革》: “《明一统志》:‘成化五年十二月以台州府知府阮勤请,析黄岩县南方岩、太平、繁昌三乡置太平县。’《温州府志》:‘成化十二年析乐清山门乡、玉环乡六都之地以益太平县。’”而《(光绪)太平续志》卷十八《杂志·辨误·黄绾》对《(嘉庆) 太平县志》录黄绾为太平籍表示不解:“黄孔昭本居洞黄,后迁黄岩西城司前街。本其始居以为太平人可也,至子俌、孙绾久居黄岩。绾后定居新宅,在黄岩北乡,似不宜混收。” 根据《(光绪)太平续志》卷十八《杂志·辨误·黄绾》文,黄绾出生在成化十六年(1480),黄绾祖父黄孔昭(1428—1491)在考中秀才之后,即由洞黄(今隶属于温岭市岙环镇)携家移迁至黄岩县西城司后街居住,黄绾父黄俌(1450—1506)亦当随迁而居焉。今日,我们称黄绾祖、父黄孔昭、黄俌的籍贯为太平、黄岩似两可,黄绾的出生地判定为明浙江布政司台州府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当无疑义。嗣后,黄绾又移居至县城澄江之北的翠屏山、紫霄山一带居住(今日的黄绾直系后裔聚住于黄岩区北城街道新宅村①)。笔者以为,我们称黄绾的籍贯为台州府黄岩人似乎更稳妥一些,当然称太平(今温岭)人也能说得过去,毕竟在黄绾内心世界里,对祖居地洞黄是充满着眷恋与深情的。
  (三) 官职考辨关于黄绾宦海生涯的最高官职,学者论著在引述之时有分歧。《辞海》在介绍黄绾的官位时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②、《中国哲学大辞典》“黄绾”辞条称“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③。吴锐发表的黄绾研究论文亦称“嘉靖十八年(1539),黄绾任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位”④。
  张宏敏《黄绾生卒年、表号、职官等考正》文通过检录《明史》、《明世宗实录》史料并结合黄宗羲《明儒学案·黄绾学案》文“丁忧服阕,起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云云,判定明世宗嘉靖所授黄绾的礼部尚书实系“京都”即北京的“礼部尚书”而非“南京礼部尚书”。《明史》卷一七《世宗本纪一》:“(嘉靖)十八年春二月……起黄绾为礼部尚书,宣谕安南。”⑤卷一百九十七《黄绾传》:“十八年,礼官以恭上皇天上帝大号及皇祖谥号,请遣官诏谕朝鲜。时帝方议讨安南,欲因以觇之……特起绾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为正使。”⑥黄绾挚友湛若水在《阳明先生王公墓志铭》中交待《墓志铭》撰写缘由时,称黄绾为“礼部尚书”并非“南京礼部尚书”。⑦ 此外,黄绾本人在为乃师谢铎《桃溪类稿》所作序文末了署名即云“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前詹事兼侍讲学士同修国典经筵讲官门人黄岩黄绾百拜书”①,黄绾在嘉靖二十三年秋八月为明处士松屿金翁所撰《墓碣铭》落款所署官衔云“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前詹事兼侍讲学士同修国典经筵讲官黄岩黄绾撰”②,可见黄绾本人在撰文称自己曾任官阶之时云“礼部尚书”,而不加“南京”二字于前。《明世宗实录》“嘉靖三十三年九月壬寅”条《黄绾传》在记录黄绾曾任官衔时亦提“原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壬寅,原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黄绾卒。”如上所举数条史料,足以说明,黄绾“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的提法系误笔。历史的真相是黄绾“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四) 墓铭研究嘉靖二十三年(1544)九月二十八日,时年65岁的黄绾于黄岩县城东南十五里处东盘山(俗名“五马回朝”)摩崖岩石之上刻有《生圹自铭》,对自己一生志业、功过是非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有自己死后墓葬于此的愿望。全文如下: 青山不极,吾生有涯。有涯必尽,终归此家。后千百载,过者兴嗟。
  曰谁之藏,或否或嘉。是非得失,孰可掩遮。路碑日远,青史世遐。平生周孔,志愿匪夸。达施穷敛,易地则皆。穷非有损,达非有加。一朝屈伸, 千载端邪。履道听命,圣轨弗差。遁世独立,无闷无哗。黾勉卒世,顺俟靡他。一息尚存,无自疵瑕。嘉靖二十有三年秋九月甲子,久庵居士黄绾识。③ 为目睹黄绾生圹墓自铭之144字(不包括标点)文,1989年春,黄岩历史学会组织会员前去实地考察,嗣后黄岩文史学者在《黄岩史志》上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对黄氏《自铭》的内容、主题进行了一番讨论。
  比如原路桥二中校长赵康龄先生撰《东盘山考黄绾自铭石刻》(载于《黄岩史志》1989年第2期),将石刻原文与《(光绪)黄岩县志》记载文字进行勘对,发现“县志”误记文字三个,并对黄绾《自铭》文字进行了白话式文字解读。① 赵文刊发之后,路桥二中的阮孔棠先生继赵康龄之后,有《读东盘山考黄绾自铭石刻》一文,再对黄绾《生圹自铭》文字进行白话诗句式解读。② 嗣后,杨苍舒有《黄绾自铭石刻的主题探讨》一文,以为赵康龄、阮孔棠二文主题未明,故而又对阮孔棠的部分译文再加润色,另译为文,并得出“黄绾暮年乃至老死,仍然念念不忘实践和推广周孔圣人之道的志愿”(“平生周孔,素愿匪夸”)③。
  (五) 生平传记容肇祖《王守仁的门人黄绾》(1937、1940)一文上篇题曰“黄绾传”,这是现代学术史意义上第一篇黄绾生平传记之研究。氏著首先对黄绾世代仕宦的家庭背景略作说明。然后从少年黄绾的奋励刻苦说起,弃举业不为,励志圣贤之学,隐居力学;再到出仕任职后军都督府都事,结交王守仁、师从王守仁的学术交游,以及参与嘉靖三年“大礼议”、与修《明伦大典》、王守仁殁后上疏为之辩诬等政治活动。乃至与杨一清交恶,出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又升礼部左侍郎,与张璁在处置“大同军变”一事上主张相左,二人关系恶化,黄绾在嘉靖帝的支持下往勘“大同兵变”;后因出使安南未成,落职闲住,晚年家居,著书终老。④ 方奕亮的硕士论文《黄绾研究(1477—1551)》(1995)有黄绾生平的绍述、著述、年表⑤,其基本材料即是容肇祖先生《王守仁的门人黄绾》(1937、1940)一文的上半部分“黄绾传”。
  美籍华人学者GoodrichL.C.和ChaoyingFang 合著《Dictionaryof MingBiograP.hy(1368—1644)》(1976),其中有《BiograP.hyofHuangWan 黄绾传》,这是英语文献中第一种黄绾研究专论。⑥ 浙江省社科院编《浙江人物简志(中册)·黄绾》(1986)有对黄绾生平事迹的简要叙述。① 王蘧常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1993)有据《明史》卷一九七“本传”对黄绾生平之罗列②。姜国柱著《中国思想通史》(明代卷) 第十二章题曰《黄绾的哲学思想》(2011),有简要的黄绾生平传略③。
  青年学者张宏敏历时六年(2008—2013)之久,有洋洋洒洒70万字的《黄绾生平学术编年》出版,氏著按照时间顺序,以黄绾存世文献史料《石龙集》、《久庵先生文选》、《知罪录》、《明道编》、《家训》及《明实录》、《明史》、台州及各县地方志、明清两代相关学者文集为基本素材,全面系统地梳理黄绾生平事迹、学术交游、思想演变等基本史实,为普通读者朋友走进黄绾的生活世界,洞悉其学术思想,提供了“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好书”。阳明学研究专家吴光教授称“这是一部研究阳明后学的优秀著作”,“其特色和亮点有三,一是体例得当,二是资料翔实,三是学风严谨”;但其中也有值得改进与完善的余地,比如部分文献的标点校勘可以商榷,黄绾师从王阳明的准确系年存在疏忽欠妥之处,某些资料编排略显繁琐④。
  台州地方志研究专家严振非先生近日在其新著《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台州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之一种,2015)中专辟一篇《黄绾评传》,对黄绾的家族、求学、仕宦、交游、学术、著作等进行概述,值得关注。⑤ (六) 交游考述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黄绾与同时代学人的交游,主要集中在黄绾与王阳明、王廷相、席书、王龙溪、王正亿等人之间的来往。
  1.黄绾与王阳明容肇祖《王守仁的门人黄绾》(1937、1940)上篇“黄绾传”即以《王文成公全书》所载王守仁与黄绾的通信、黄绾撰《王文成公行状》以及《明史》、地方志文献,对黄绾结识王守仁,师从王守仁等前后经过,有一番梳理。此外,下篇“黄绾的思想”还对黄绾晚年《明道编》对王守仁良知说、亲民说、知行合一说的“反对”、“批判”予以评论。但也认为,黄绾晚年“反对王守仁的思想,仍是王守仁的真正的信徒”①。
  侯外庐先生著《明道编序》(1959)文,对黄绾结识并师从王阳明的经过略有揭示,认为黄绾和王阳明在长期时间内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是一个王学的积极宣传者。进而指出:黄绾对于禅学化了的王学的批判以及他借孔子之言对认识论的贡献,是他思想中的积极部分。这些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有相通之处。② 2.黄绾与王廷相侯外庐先生《明道编序》(1959)文曾指出:黄绾和王廷相的哲学思想有相似之点,也有不同之点。王廷相赞扬过黄绾,由于材料的限制,我们虽不能详尽地了解王廷相究竟同意黄绾的哪些哲学命题,但却可以推断出,王廷相所赞扬的并不是黄绾的唯心主义世界观,而是他的认识论以及对王学的批判。③ 关于黄绾与王廷相之间较为详细的交游,葛荣晋先生最先研究之。其学术专著《王廷相和明代气学》(1990)有“王廷相和黄绾”专题,指出黄绾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王廷相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之时,黄绾和王廷相是志同道合的密友,他们时常游览南京名胜古刹,和诗抒怀。王廷相对黄绾的人格道德极为敬佩,也称赞黄绾之学。黄绾举办石龙书院,宣传唯物论和经世之学,王廷相还为他作《石龙书院学辨》。这一切说明,王廷相与黄绾之间不仅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和求实的世界观,而且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友谊是十分深厚的。④ 3.黄绾与席书张宏敏撰《黄绾与席书》(2015)⑤文,认为正德四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之时,与之关系密切的贵州提学副使席书,应归于黔中王门之中。同时, 称王阳明为浙中王门学者黄绾与黔中王门学者席书在嘉靖三年结识的介绍人,进而考论黄绾与席书在嘉靖一朝“大礼议”前后的诸多交涉,藉此作为浙中王学与黔中王学互动的一个案例。
  4.黄绾与王龙溪方祖猷的《王畿评传》第十四章《(王畿)与同门之辩》(2001)有王畿与黄绾的深辩,主要依据黄绾《赠王汝中序》、《久庵日录》、《复王汝中书》、《游雁山记》以及王畿《与张叔学书》、钱德洪《复王龙溪书》的相关文献史料,以为“王畿起初与黄绾交情良好,但后来思想出现了裂痕”,对黄绾与王龙溪之间的学术争鸣进行了粗线条的勾画。① 5.黄绾与王正亿阳明先生逝世以后,如何保全、抚养先生年幼的哲嗣王正聪(后易名“正亿”),成为阳明门人弟子极为关心的问题。钱明《王阳明及其学派考论》第七章第一节《黄绾的保孤情怀》(2009)结合《阳明先生年谱》、《石龙集》等文献,对钱德洪、王畿、王艮等王门弟子如何促成时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的黄绾接受、保护、教育王正亿,并以女聘之、“育之官邸”的经过有说明;氏著以为“对于正亿的抚养问题,黄绾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善始善终的”②。

附注

①焦兹辑:《国朝献徽录)卷三四(明万历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 52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35页。 ②徐象梅: 《两浙名贤录(一)》卷四(明天启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542册,第131页。 ③容肇祖: 《王守仁的门人黄绾》,载《燕京学报》,第27期,1940年,第53-113页。 ①容肇祖: 《明代思想史》,开明书店1941年版,第159页。 ②夏征农等主编:《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798页。1999 年版的《辞海》(缩印本,第2470页)亦同。 ③侯外庐: 《明道编序》,载《明道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页。 ④侯外庐等主编: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929- -941 页。 ⑤侯外庐主编: 《中国思想史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291页。 ⑥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 《明清实学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⑦葛荣晋: 《黄绾实学思想简论》。《浙江学刊》1989年第2期,第86- -92页。 ①葛荣晋: 《王廷相和明代气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78页。 ②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3页。 ③严振非主编: 《黄岩县志》。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④张克伟: 《试论黄缩对王学的评驾与乖离》,《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1992年第2期,第18一26页。 ⑤张学智: 《明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 154页。 ⑥张宏敏: 《黄缩生卒年.表号.职官等考正》,《儒学天地》(内刊,未公开发表)2012年第2期,第39- 43 页。 ⑦傅怡祯.黄静妃: 《黄绾生卒年考》,《大仁学报》2003年第23期,第127-143页。笔者按,笔者目前尚未获得傅怡祯黄静妃合著{黄绾生卒年考)文,故而对该文的生卒年不加援引,敬请读者朋友理解。 ①陈志鹏: 《明礼部尚书黄绾籍贯考》,《温岭县志通讯)1988年第4期,第28页;《黄岩史志》1989年第2期。 ②严振非: 《黄结籍贯辨》,《黄岩史志)1989年第2期,第19- -20页。 ①笔者在2008年9 月.2011年10月先后两次探访世居在黄岩区北城街道新宅村的黄结直系后人,他们更乐意称自己的祖先黄缩为黄岩人。.②夏征农等主编:《辞海)(第六版绪印本),第798页。 ③张岱年主编: 《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547页。冯契先生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546页)对“黄绡”辞条的摘述与《中国哲学大辞典》-致。可以判定,系出于一人之手。 ④吴锐: 《黄绾论反腐败》,载《王阳明廉政思想与行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97页。 ⑤张廷玉等擴: 《明史》(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54页。 ⑥同上,第 3480页。 ⑦转录自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400页。 ①转录自林家郭著《谢铎与茶陵诗派),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25- 626 页。 ②陈汝霖.王菜等修纂: 《光绪太平续志)潘九《古迹碑碣下》(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专辑第50册),上海书店1993年版,第662页。 ③(民国)王菜換:《台学统)卷四十五(性理之学)三十三,第17- -18页。 ①赵康龄:《东盘山考黄绾自铭石刻》,《黄岩史志》1989年第2期,第12—13页。 ②阮孔棠:《读东盘山考黄绾自铭石刻》,《黄岩史志》1989年第4期,第68—69页。 ③杨苍舒:《黄绾自铭石刻的主题探讨》,《黄岩史志》1990年第5期,第68页。 ④容肇祖:《王守仁的门人黄绾》,《燕京学报》第27期,1940年,第53—81页;《容肇祖集》,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247—280页。 ⑤方奕亮:《黄绾研究(1477—1551)》,香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年,第11—43页。 ⑥(美国)GoodrichL.C.andChaoyingFang(eds.),DictionaryofMingBiography(Biography ofHuangWan),1368—1644.(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6.pp.673—675(郭颖颖、房兆楹:《明代名人传·黄绾传》,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673—675页)。 ①浙江省社科院编:《浙江人物简志(中册)黄绾》,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黄岩县志通:讯.黄绾》,1987年第1期,第17-18页。 ②王蘧常主编: 《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97-502页。 ③姜国柱: 《中国思想通史(明代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6- -200 页。 ④吴光: 《黄绡生平学术编年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⑤严振非: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37-174页。笔者承蒙《台州文献丛书)编辑部副主任王芳女士寄赠《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书,在此谨致谢忱!①容肇祖: 《王守仁的门人黄缩》,《燕京学报)第27期,1940年,第53-113页;《容肇祖集》,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247-316页.②侯外庐: 《明道编序》,载{明道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2页。 ③同上,第13页。 ④葛荣晋: 《王廷相和明代气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78- -279 页。 ⑤张宏敏: 《黄绾与席书一浙中王学与黔中王学互动的一个案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4期,第32- -37页。 ①方祖猷: 《王畿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1- -366 页。 ②钱明: 《王阳明及其学派考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108页。《王阳明及其学派考论》文有一个小小的考证琉漏,称“嘉靖十三年(1534) ,黄绡赴京任.职....后正亿一直随黄绾居于京师.直到嘉靖二十- -年(1542)秋,16岁的正亿才随黄绾趋归黄岩"(氏著,第107页)。历史事实是,嘉靖十二年(1533)秋,黄绾已赴京任职;嘉靖十四年(1535)春夏之际,黄绾母鲍氏病卒,黄绾即返乡丁内艰,10岁的正亿亦一道归黄岩;黄绾丁忧服阕之后,于嘉靖十八年(1539)夏因奉命“出使安南”而人京任礼部尚书,關后(是年秋)出使未遂并落职闲住,黄绾此次进京,14岁的正亿不可能携行(详可参阅拙编《黄绾生平学术编年》“嘉靖十二年至十八年”相关记载)。故而钱文“直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秋,16岁的正亿才随黄绾趋归黄岩"不合事实真相。

知识出处

黄绾年谱简编

《黄绾年谱简编》

本书是研究浙江台州籍阳明学者——久庵先生黄绾的专著,所录文献,上起谱主生年即明宪宗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下讫谱主卒年即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甲寅(1554),凡七十五年,再现黄绾的生命历程与学术思想,涉及与谱主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谱主家事、师友交游、仕宦活动、诗文撰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