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从昆剧到乱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199
颗粒名称: ① 从昆剧到乱弹
分类号: I207.3
页数: 1
页码: 222
摘要: 从昆剧到乱弹 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老秦腔)因伴用弹拨乐器而被称为“乱弹”。乾隆年间地方戏兴起以后,“乱弹”又是“花部”即地方戏剧种的统称。正如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所载:“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前者使用的唱腔均为昆剧中粉蝶儿、折桂令、新水令、江儿水及雁儿落等曲牌。以武生为主的济公戏出现于乱弹四起、昆剧式微、皮黄待兴之际。虽然昆剧中早就有济公戏,但时势所趋,更具平民化和生命力多翻身跌打动作的乱弹腔调已逐渐取代以笛乐为主风格绵软的昆腔,成为市面上市井乡民的新宠。
关键词: 济公文化 艺术视角 台州

内容

从昆剧到乱弹 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老秦腔)因伴用弹拨乐器而被称为“乱弹”。乾隆年间地方戏兴起以后,“乱弹”又是“花部”即地方戏剧种的统称。正如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所载:“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都是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小戏。《清车王府藏曲本》中收录有《赵家楼》、《马家湖》二出济公戏剧目,均属北方公案侠义小说潮流下的济公故事。前者使用的唱腔均为昆剧中粉蝶儿、折桂令、新水令、江儿水及雁儿落等曲牌。以武生为主的济公戏出现于乱弹四起、昆剧式微、皮黄待兴之际。虽然昆剧中早就有济公戏,但时势所趋,更具平民化和生命力多翻身跌打动作的乱弹腔调已逐渐取代以笛乐为主风格绵软的昆腔,成为市面上市井乡民的新宠。③

附注

③ 张忠良《济公故事综合研究》,第152—153页。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济公文化面面观》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台是济公的故乡,我家就住在离济公祖居永宁村不远的地方,从小听祖辈讲述济公传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