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连台本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195
颗粒名称: ② 连台本戏
分类号: I207.3
页数: 3
页码: 216-218
摘要: 连台本戏 清代演济公的戏剧很多,由民间乱弹小戏、京剧折子戏,逐渐发展至连台本戏。关于连台本戏,浙江省京昆剧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从事麟派表演艺术50多年的“七龄童”赵麟童有一段话: 连台本戏有故事、有情节,具有一种大众化的趣味。它尤其强调故事性,一个晚上演一个故事,故事中悬念迭生,因而能够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看完整出戏。而且,连台本戏往往取材于历史,虽有一定的演义成分,但基本上还是以史为据,这就让老百姓在看戏的同时学习历史,增长知识。因连台本戏剧情大多移植自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章回小说,演出借用新式灯光、机关布景,吸引观众,常演不衰,成为上海京剧重要演出形式。
关键词: 济公文化 艺术视角 台州

内容

连台本戏 清代演济公的戏剧很多,由民间乱弹小戏、京剧折子戏,逐渐发展至连台本戏。关于连台本戏,浙江省京昆剧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从事麟派表演艺术50多年的“七龄童”赵麟童有一段话: 连台本戏有故事、有情节,具有一种大众化的趣味。它尤其强调故事性,一个晚上演一个故事,故事中悬念迭生,因而能够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看完整出戏。而且,连台本戏往往取材于历史,虽有一定的演义成分,但基本上还是以史为据,这就让老百姓在看戏的同时学习历史,增长知识。
  所以,连台本戏才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治年间,京津名艺人铜骡子、夏奎章等在上海丹桂茶园演出了上海第一出连台本戏10本新排《五彩舆》,又名《小红袍》。因连台本戏剧情大多移植自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章回小说,演出借用新式灯光、机关布景,吸引观众,常演不衰,成为上海京剧重要演出形式。如光绪三年(1877)十月盈桂轩演出的《济公传》;四年二月,天仙茶园开始上演六本的《济颠佳话》;六年一月,天仙茶园继续演出《济颠佳话》以及《济颠拿旱魃》、《济公僧戏耍知县》等,一些京剧折子戏还进京供帝后欣赏;十四年九月,九香茶园继续演出《济公传》。
  民国6年(1917)八月,小孟七、王佩兰、王文祥等在大舞台演出《济颠拿旱魍》、《济公僧耍知县》等。民国7年(1918)12月18日,上海新舞台推出根据小说《济公传》及民间传说编演的《济公活佛》连台本戏,全剧22本。剧情为:李修缘弃家学佛,得道后寄居杭州灵隐寺,法名道济,外号济颠。他施法术惩恶济善,普度众生,留下许多故事,如:董士宏父女团圆;周宅捉妖;治疗眼疾;马沛然夫妻重会;术惩秦相府;为尹春香赎身;破案洗冤;与恶道士张兴斗法;修万缘桥;题诗巨石;井中运木;捉弄采花贼华云龙;斗巨蟒;与八魔斗法;僧帽擒妖;青蛙戏珠;龙女牧羊;真假济公;大破三杰村;大破小西天等。由邱治云、汪优游等编导,主要演员有夏月珊(饰济公)、夏月润、周凤文、汪优游、欧阳予倩、张德禄、潘月樵、赵文连、邱治云、赵君玉、夏良民等。“头本开演之日,居然风头十足,轰动一时,以后一本胜似一本”,民国13年(1924)8月27日上演第22 本,累计4年中“盈余达八十万金”,扭转了新舞台“难以支持之势”。① 同年9 月27日,新舞台从头本起复演此剧,每天一本,至10月1日演至第五本,因夏月珊病而停演,10月11日夏月珊去世,此剧遂不复演出。
  该剧主旨在劝善。夏月珊(1868—1924),上海新舞台创始人之一。父夏奎章,武生名角。月珊由生行改丑角。关于他的成功,当年8月23日的《申报》广告中说: 此剧虽为神怪戏,主旨在劝善,所谓把劝人为善的言语,放在许多笑话里面说。此剧采用机关布景,讲究唱做,夏月珊奉佛甚笃,平时热心于慈善事业,所以他演的济公,与众不同,立意,高妙处全在得神。看他嬉皮笑脸地演戏,心中却抱着普度众生的绝大希望,若以表演的美妙来论夏君的活佛,未免浅识了。
  “奉佛甚笃、外表疯癫、内心慈善”就是他成功的秘密。其他演员也有上乘的表演,如欧阳予倩长歌擅舞,也为此戏生色不少。至于“唱做”,此时已经发展为“南派京剧”即“海派”了。该派主要特点为:动作强劲、表演夸张;唱功灵活流畅;剧目扩大、形式翻新;布景灯光追求新奇,至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① 天津稽古社演出的《济公传》就是利用歌舞机关、幻影布景、电光魔术等布景表演开打火炽、场面紧凑的“彩头戏”。上海则有赵如泉、金素文等在共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济公活佛》,可以说是热闹调笑有余,艺术价值不足。其他大城市的戏曲剧场竞相模仿,务为新奇,遂使机关布景泛滥一时。如孙柏龄唱《济公传》,抓狐狸精的时候,把僧帽往上方一扔,就从台上方落下一个巨大的僧帽直接把狐狸精扣下了。即使现在看起来也比较震动。民国24年二月, 天蟾舞台开始上演《济公传》,翌年五月演至13本。由赵如泉演济公,以诙谐逗笑吸引观众。
  此外,北方昆弋班名角朱小义(1904—1941),曾在天津排演连台本戏《封神榜》、《济公传》等;天津丹桂戏院演过《济公传》;天津新明大戏院刘汉森兄弟三人演《济公传》也比较叫座。1939年,武汉新市场大舞台曾先后约请上海的小奎官来主演连台本戏《济公传》,天声舞台也演过《济公传》;武汉长乐戏院有头牌花旦尚凌云、二牌老生刘奎童、三牌武生刘五立、四牌丑角筱奎官(殷斌奎)合演过连台本戏《济公传》。在成都,京剧老生刘荣升(1900—1965)在主演的连台本戏《济公传》中,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济公装疯卖傻和嬉笑怒骂的形象, 影响很大,一时街头巷尾出现了争相模仿的现象,成为观众热烈议论的话题。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人民实验滇剧团团长、省滇剧院院长罗香圃大力支持戏曲改革,演出《济公传》等传统剧目连台本戏极受欢迎。1951年成立的天长县扬剧团则于1980年排演了《济公传》连台本戏。
  戏曲演唱艺术,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专业技巧。清晰准确地表达字音与词义,是唱功的第一要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演唱方法与技巧。演唱一般包括发声、吐字、用气、装饰唱法等。其目的在于表达戏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唱出曲情以动人,才是演唱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一些戏曲在演唱上注重济式唱腔重现济公活佛字与声、声与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难以企及的艺术魅力。

附注

① 梅花馆主《新舞台排演济公活佛之前因后果》,《戏剧月刊》第2卷第5期,1930年。 ① 马少波等主编《中国京剧发展史》,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年,第241—243页。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济公文化面面观》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台是济公的故乡,我家就住在离济公祖居永宁村不远的地方,从小听祖辈讲述济公传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