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罗汉道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929
颗粒名称: 3. 罗汉道场
分类号: B94
页数: 3
页码: 19-22
摘要: 在佛教界一般有五个果位,即:“沙弥———比丘———罗汉———菩萨——— 佛”。最低的是沙弥,沙弥原语可能出自龟兹语的samane或sammir,或于阗语的ssamana,意译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7—20岁之间的出家男子,也就是刚遁入空门的小僧人。超过70岁的也只能受沙弥戒,做沙弥,而不能受具做正式比丘。
关键词: 佛教 佛教文化 台州

内容

在佛教界一般有五个果位,即:“沙弥———比丘———罗汉———菩萨——— 佛”。最低的是沙弥,沙弥原语可能出自龟兹语的samane或sammir,或于阗语的ssamana,意译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7—20岁之间的出家男子,也就是刚遁入空门的小僧人。超过70岁的也只能受沙弥戒,做沙弥,而不能受具做正式比丘。罗汉之上为菩萨,也称大士,能“自觉”、“觉他”,立志将自己和众生从愚痴中解脱出来。寺院里供奉观音、文殊、普贤和地藏四大菩萨。
  修行最高的是佛,为“佛陀”(梵文Buddha的音译)的简称,意为“觉者”,包含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三义。据说凡夫没有这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两项,菩萨缺第三项,只有佛才完全具备。小乘佛教一般只尊称释迦牟尼为佛,大乘佛教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多如恒河沙数。“活佛”,在藏语里称“朱古”,是sprulskur的音译,意为神佛在俗世的“化身”。亦即原本已经成佛或菩萨,为调化众生而发愿受生之色身。西藏在实行转世制度后,通称大喇嘛圆寂后根据转世制度取得寺院首领地位的继承者为“转世喇嘛”和“活佛”。在汉传佛教中并无“活佛转世”制度,被信众称作“活佛”的,唯有济公一人而已。
  罗汉,即阿罗汉、应真,是梵文Arhat的音译,意为“永无烦恼的人”。原指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果位,也就是已经达到了灭尽一切烦恼、受人天供奉、不受生死轮回的“无余涅槃”的境界,仍常住世间,受着世人供养, 为众生作福田。有四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三百罗汉等。关于罗汉的来历,有各种说法,尤其是五百罗汉更是众说纷纭,有说是五百位强盗的,有说五百只大雁的,但一般认为是释尊座前听讲佛经的五百位弟子,后来泛指和尚修得“阿罗汉果”果位的人。罗汉果位具备以下的“功能”和“待遇”: 一、杀贼。佛学理论视烦恼为贼,因为做不到“四大皆空”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烦恼。罗汉能断除贪、嗔、痴等诸多烦恼。二、应供。罗汉弘扬佛法,护持佛法,为众生造福,理应受到供奉,所以寺庙里供有罗汉的神像或牌位。
  三、不生。罗汉已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轮回的制约。
  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已经达到断尽生死烦恼的“无余涅槃”的至境,已是修行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佛是第一果位,达到“觉行圆满,法力无边”,既能自我解脱,又能解脱别人的普度众生的境界。菩萨是第二果位,他们是可以成佛,却以普度众生为己任而不去成佛。罗汉为第三果位。三者在觉悟的程度和法力的广度上依次递减。罗汉直接面对众生,传播佛法,护持佛法,虽然地位较低,从与众生的关系上说,比起高高在上的佛来说,更加“平易近人”。
  据梁释慧皎《高僧传》载,东晋兴宁(363—365)间,五百罗汉在天台石梁飞瀑显圣说法。敦煌高僧昙猷,度过石梁来到一处佛寺,“林树石畔见梵僧,或行或坐,或招手之状,或卧空之形,瞬息之间千变万化”。① 接着又去万年山建庵, 夜梦五百大士游戏习定于八峰双涧之间。这正与晋代时佛教典籍《西域记》中所称“佛言震旦天台山石桥方广圣寺五百大阿罗汉居焉”吻合。又有永嘉长史全亿,于石桥受应真梦示,画半千罗汉形象,事见《天台山志》引《五百应真居方广寺感应异记》。洎乎后世,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方广寺;后周显德元年(954),道潜禅师迁雷峰塔下十六大士像于净慈寺,建五百罗汉堂;雍熙二年(985),宋太宗命造五百十六身罗汉像,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天台山志》又载有宋仁宗供施石桥五百应真之敕书。故天台山有五百罗汉道场之称,并由此而被列为佛教名山。元代寺院铸造罗汉钱以填充佛脏或作为香资,一边镌“名山天台”,一边镌“五百罗汉”即是明证。② 可能与此相关,天台山历史上还出现过很多肉身罗汉。赤城山是天台仙山开拓者———汉末葛玄的修持之所,天台佛国开拓者———昙猷的终隐之地。
  昙猷圆寂后,通身长了绿毛,奉祀于卧佛岩之中,人称“绿衣尊者”,是天台山史有记载的第一尊肉身罗汉。唐代,广严寺出了道荣罗汉。明代,天台溪南又出了裘清逸,号称伏虎罗汉。民国初年,高鹤年居士来天台观光礼佛,发现广严寺除了道荣外,还有另外二位肉身罗汉。① 相传济公父母年过四十尚无子嗣,于是双双前往国清寺伽蓝殿求子,当即有了身孕。十月临盆,却久痛不生,其父只得又去国清寺相求。忽见大殿降龙罗汉金像跌落在地,方丈忙说:“生了,生了!”回家一看,果然添了一丁。由于恰逢戊辰之时,方丈为让他恒修本命元辰,乃肇赐佳名,称作“修元”;同时也暗示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与佛门有宿世之缘。与济公同时代的破庵祖先(1136—1211)的《戢庵居士请赞济颠》说: 瞎堂之子,驸马之后;出处行藏,一向漏逗;是圣是凡莫测,掣颠掣狂希有;一拳拳碎虚空,惊得须弥倒走。② 运庵普岩(1156—1226)的《济癫书记赞》则说: 毁不得,赞不得,天台出得个般僧,一似青天轰霹雳。走京城,无处觅。业识忙忙,风流则剧。末后筋斗,背翻煅出,水连天碧。
  再看与济公同寺的曹洞宗第十三世高僧、于嘉定十年(1217)和十六年二度住持净慈寺的如净(1162—1228)有首《赞济癫》诗偈:“天台山里五百牛,跳出颠狂者一头。赛尽烟花瞒尽眼,尾巴狼藉转风流。”③以牛作喻,将济公比做五百罗汉中的一员。说明当时僧俗两界就流传着济公是罗汉的说法。天台和各地传说中称济公是活罗汉,为“降龙罗汉”。无独有偶,明代天台南郊又出了“伏虎罗汉”裘清逸,也是肉身罗汉。① 与“降龙罗汉”的济公正好相匹配。后世戏剧和章回小说中多处出现丈八金身罗汉的显圣场面,就是由此而来。

附注

①② 〔梁〕释慧皎《高僧传》卷11,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第404页。 《珍稀钱币图谱》。 ①②③ 高鹤年《名山游访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1月,第246页。 《破庵祖先禅师语录》,见《万历续藏经》第70卷。 〔宋〕文素编《天童如净禅师语录·赞佛祖(卷下)》。 ①许尚枢、周荣初《名人与天台山》,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8月,第49—51页。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济公文化面面观》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台是济公的故乡,我家就住在离济公祖居永宁村不远的地方,从小听祖辈讲述济公传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