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648
颗粒名称: (一) 唐代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8
页码: 282-289
摘要: 唐代是台州文化的输出时期,此时,台州古代的典籍主要通过僧人求法和民间商贸等形式,大量“文化输出”至日本。隋唐时代,正是台州天台宗的兴起和发展时期。南陈智者大师隐居天台山,创立独特的天台宗佛教思想,成为印度佛教传入后,第一个本土化的宗派。待六祖湛然出现,排斥混淆的天台,发扬纯粹的智者精神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与华严、律、禅等并行的几大宗派之一,影响深远。天台宗的基础是《法华经》。这种教派恰好迎合了日本统治者的需要。此书后成为日本著名作家淡海三船《唐大和上东征传》的底本。最澄也将自己从日本国带来的经书赠送天台寺院作为礼物。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唐代是台州文化的输出时期,此时,台州古代的典籍主要通过僧人求法和民间商贸等形式,大量“文化输出”至日本。
  隋唐时代,正是台州天台宗的兴起和发展时期。南陈智者大师隐居天台山,创立独特的天台宗佛教思想,成为印度佛教传入后,第一个本土化的宗派。
  但是在唐初一直不振,只能和戒律、禅、密教等结合起来才勉强保持它的存在。
  待六祖湛然出现,排斥混淆的天台,发扬纯粹的智者精神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与华严、律、禅等并行的几大宗派之一,影响深远。
  天台宗的基础是《法华经》。在众多经典中,《法华经》能特别体现出融合和统一的精神。天台宗的教学的主旨也是放在诸法实相上,批判地吸收“南三北七”等各家之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主张“三谛圆融”,是事理圆融而说中道实相的“圆教”。这种教派恰好迎合了日本统治者的需要。如中国社科院何劲松在《天台宗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承与发展》中所言:“客观上讲,佛教东传日本正是适应了这个岛国由部落联盟走向统一的需要,它一方面为统一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以取代以前为旧势力服务的由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而成的神话传说,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带来了大陆先进的文物制度。”①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日本高僧源源不断地入台州求法。天台宗成为台州与日本文化交流的纽带。书籍也随着天台宗文化的输出而大量带往日本。
  (1)鉴真鉴真(687—763),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阳州)人,曾从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的弟子、荆州玉泉寺的弘景律师学习戒律和天台宗教义, 唐天宝三年(744)冬,鉴真第四次东渡日本,从明州(今宁波)经宁海,巡礼天台山国清寺,带去《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四教仪》、《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天台止观法门》等佛教天台宗的经典之作(淡海三船《唐大和上东征传》)。天宝十三年(754),鉴真第六次东渡告成,在日本传播律宗的同时,大力弘扬天台教义。其随从弟子如法进、如宝、思托等也都是天台宗的学者。
  思托,俗姓王,山东沂州(临沂)人,自幼出家,至台州开元寺后,曾从鉴真研习律疏,成为高足。随鉴真东渡日本后,助其创建日本唐招提寺,并在寺内宣讲天台教义。为反击日本旧教团对鉴真的攻击,写了《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此书后成为日本著名作家淡海三船《唐大和上东征传》的底本。
  思托东渡日本时,带去《沙门法砺疏》、《嵩岳镇国道场义记》三本。
  鉴真及其弟子是律宗僧,同时又为天台宗学者,因此他们东渡时,不仅带去天台章疏,还于唐招提寺盛行开讲。《唐招提寺缘起略集》记: 从三年(天平宝字)八月一日,初讲读《四分律》并《疏》等,及《玄义》、《文句》、《止观》等,永定不退轨则……兼和上(鉴真)天台教观,禀法进僧都、如宝少僧都、法载、思托等和上,化讲天台,代代相承而于今不绝。① 后来最澄目睹由鉴真带去的天台宗的经疏,勤抄经文,日夜钻研。《睿山初祖行业记》记载: (最澄)延历四年,游心大乘,遁身山林。被《起信论疏》并《华严五教》,中尚天台指南。每看此文,不觉涕泪。恒叹未遇其教。偶值知法文所在之人,乃抄写智者大师所说《圆顿止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各十卷,《四教义》十二卷,《维摩广疏》三十四卷。是故唐鉴真和尚所请来也。和尚是智者大师第五代传法弟子。适得披阅,钻仰日切。② 最澄对天台宗仰慕日甚,终于萌发入唐求法的愿望,归国后于比睿山创日本天台宗。因此鉴真东渡影响颇大,他带去的书籍为最澄开创天台宗埋下了契机,可以说是开启了天台宗东传的序幕。之后,天台的国清寺,成为日本天台宗的祖庭,入唐入宋来台求法朝圣的日本僧人络绎不绝,台州和日本书籍和文化交流迎来了繁荣的景象。
  (2)最澄最澄(767—822),近江国(今滋贺县)人,幼年随近江高僧行表出家,19岁受具足戒。781年在京都睿山靖草庵修行,研习鉴真东渡时带去的天台教典, 萌发入唐求法的愿望。唐贞元二十年(804),率弟子兼翻译义真入唐。先抵达唐都长安,在长安稍作停留后,便返身入海,从海路到达明州(今宁波),再从明州来到当时的台州府所在地临海。在台州刺史陆淳的帮助下,得以登天台山学习佛法。先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学习天台教义,又从天台佛陇寺行满座主学习,并从天台山禅林寺僧翛然受牛头禅。又至越州求法,同年五月归国。临行前,台州刺史陆淳、台州司马吴■等均赋诗赠别。回国后大力弘扬天台宗。
  日本大同二年(807),他上奏朝廷,创立天台宗。因受日本佛教界旧教派的极力反对,撰写《显戒论》、《内证佛法血脉谱》予以驳斥。日本弘仁十三年(822) 于比睿山中道院圆寂,享年56岁。最澄是日本天台宗的创始人,对日本佛教影响极大。他圆寂后,日本嵯峨天皇批准在比睿山建立天台宗大乘戒坛,改比睿山为延历寺。日本贞观八年(866),清和天皇追赐其为“传教大师”。
  最澄创立的天台宗与中国的天台宗不尽相同,它是一个台、密、禅、律(大乘圆戒)“四宗合一”、“圆密一致”的“日本式”的天台宗。① 最澄圆寂后,圆仁、圆载、圆珍、慧萼等继承了最澄的衣钵,继续发扬天台宗,使天台宗成为日本重要的宗教之一。
  宗教的创立与传承与典籍密切相关。最澄到中国,不仅学到了各个教派的思想,还将教派的载体经书章疏等传到日本,促进两国宗教和文化的交流。最澄入唐求法获取的经疏主要来自两个地方,越州(今属绍兴)和台州。《刻根本大师将来录序》中记载:“大师入唐求法目录有二本。其一则记于台州所得经疏名目, 谓之《圆宗录》。其二则记于越州所受密典名数,谓之《越府录》。……其《圆宗录》,元龟之乱散失,不知所在。故就正二位前权大纳言宗建卿所藏写本,以录出之。具校以东寺观智院所藏宽治五年写本,遂并上木。冀传之万世,以备法门盛典云尔。”他带走的经书章疏合二百三十部,四百六十卷。其于台州所得智者大师所释大乘经等,并所说教迹,及第二第五六祖等传记,并别家抄等。
  其中以《妙法华莲经玄义》、《文句》等及《摩诃止观》及《止观文句大意》为至要, 以下天台章疏《妙法华莲经》,以下天台疏等经,并菩萨戒经,以下大乘经律《陀罗尼》等,其他则有禅门经典等,总有百二十部,三百四十五卷。① 最澄所用资金是自己所带金银。他初至台州,得到台州刺史陆淳的热情接待。为了能上天台山求法,他向其呈献黄金与珍宝,以便得到支持。陆淳拒绝了他的礼物,但还是热心帮助他,使其完成心愿。于是最澄将所带黄金换成笔墨纸张,专门雇写经生数十人,集中抄写佛经。这就史上著名的“贸金货纸” 的佳话。
  最澄在龙兴寺三个月,抄写《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一百二十八部,勘定完毕后,请当地政府(台州刺史)予以印信。
  台州刺史陆淳对最澄抄录如此多的经书备加赞扬,《佛祖统纪》记云:“最澄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明敏之姿,道俗所敬。观光于上国,复传教于名资。邃公法师,总万法于一心,了殊途于三观。而最澄亲承秘密,不外筌蹄,犹虑它方学徒,未能信受其说,所请印记,安可不从。” 最澄带走的书籍,除自己抄写的,也有台州僧众寺院赠予的。当最澄到达台州时,佛陇寺座主行满,见最澄求法心切,将《法华》、《涅槃疏》、《释藏》、《止观》并记等八十余卷送予他。且授以手书印信证明。
  最澄也将自己从日本国带来的经书赠送天台寺院作为礼物。在其临行入宋之前,日本皇太子特赐其求法资金银数百两,还有名笔所写的《法华经》、《无量义经》、《普贤观经》三部二通。最澄将一通藏于比睿山,一通送天台山修禅寺,作为中日友好交流。同时施入天台山的还有《屈十大德疏》十卷、《本国大德诤论》二卷等。这两书著者不明,很可能是日本人撰写的汉文佛教典籍。
  最澄将所取回的经典,题名《传教大师将来目录》,亲书上表呈进日本朝廷,叙述其入唐求法经过: 进官录上表沙门最澄言。最澄闻,六爻探颐,局于生灭之场;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岂若随他权教,开三乘于机门;随自实教,示一乘于道场哉。然则, 圆教难说,演其义者天台;妙法难传,畅其道者圣帝。伏惟陛下,纂灵出震,抚运登极。北蕃来朝,请贺正于每年;东夷北首,知归德于先年。于是,属想圆宗,缅怀一乘。绍宣妙法,以为大训。由是,妙圆极教,应圣机而兴显;灌顶秘法,感皇缘而圆满。最澄奉使求法,远寻灵踪,往登台岭, 躬写教迹。所获经并疏及记等,总二百三十部四百六十卷,且见进经一十卷,名曰《金字妙法莲华经》七卷、《金字金刚般若经》一卷、《金字菩萨戒经》一卷、《金字观无量寿经》一卷,及天台智者大师灵应图一张、天台大师禅镇一头、天台山香炉峰送柽及柏木文释四枚、说法白角如意一柄。谨遣弟子藏经奉进,但圣鉴照明二门圆满。不任诚恳之至,奉表战栗谨言。
  延历二十四年七月十五日 沙门最澄上表1989年8月至1990年1月,周琦在搜集整理日本天台宗赠给天台山国清寺的有关文献时,发现了一批国内已佚、日本尚存的唐代文献,这些文献是最澄带归日本的。其一万余字,绝大部分后人收编在最澄的《传教大师全集》之内。内容分三类: 第一类是有关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的传记。有唐代大书家颜真卿撰写的《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传》、《天台智者大师画像赞》(附有曲谱),长安僧人昙羿撰写的《国清寺智者大师影堂记》,贝山沙门道澄撰写的《智者大师述赞序》,道邃弟子乾淑撰写的《天台传法道邃和尚行迹》等。
  第二类是唐代高僧写给最澄的书信。有《道邃和尚书》、《行满和尚印信》、《大唐泰岳灵岩寺顺晓阿阇梨付法文》等。
  第三类是最澄回国临行前,陆淳、吴■、孟光、毛涣、行满等人的送别诗。
  (3)圆仁圆仁(794—864),俗姓壬生氏,下野国(今枥木县)都贺郡人。15岁登比睿山师事最澄,学天台教义。21岁在东大寺戒坛受具足戒。24岁就最澄受圆顿大戒。旋于比睿山北谷结庵苦行,6年后始讲学于法隆寺和天王寺等处。日本承和五年(838)以请益僧身份随遣唐使到中国求法,于扬州开元寺就宗睿学梵语,从全雅受金刚界诸尊仪轨等大法。嗣因在回国途中,遇风飘至山东文登县,遂挂锡于赤山法华院。后得机巡礼五台山,于大华严寺﹑竹林寺从名僧志远等习天台教义,抄写天台典籍,并受五会念佛法等。旋入长安,住资圣寺,结识名僧知玄,又从大兴善寺元政、青龙寺法全﹑义真等受密法,从宗颖习天台止观,从宝月学悉昙(梵语),前后历时10年。时值武宗禁佛,于宣宗大中元年(847)携带佛教经疏七百余卷,还有一些仪轨﹑法器等回国。于比睿山设灌顶台,建立总寺院,弘传密教和天台教义,并在“常行三昧堂”,提倡净土念佛法门。日本齐衡元年(854)被敕封为延历寺第三代座主。圆寂后,清和天皇赐慈觉大师谥号。
  圆仁虽没到过天台山,但他心系天台,在五台山、长安均曾学习天台教义, 学习期间,抄写天台教典。他所编《入唐新求圣教目录》中明言,在五台山所求天台教迹及诸章疏传等,有三十四部、三十七卷。这些经卷回国时被带回日本。因此圆仁也是间接地促进了台州与日本的书籍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圆仁还写了一部史料价值很高的游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四卷,此书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世界三大旅行记”。
  (4)圆载圆载(?—877),幼入比睿山师从最澄学习。日本承和五年(838),率弟子仁好、顺昌、仁济等入唐,自扬州入天台山,巡礼国清寺,将比睿山诸法师提出的有关天台教义的50个疑难问题,提交国清寺广修、维蠲二高僧解答,并从二师学习天台宗。将日本桔皇后所托的袈裟,供奉在智者大师的遗像前。日本承和十年(843),令弟子仁好、顺昌回国送“唐决”(即中国天台宗对日本天台宗所提疑难问题的解答)。圆载在唐受到朝野人士的尊重,唐宣宗非常赏识他, 邀他入宫中讲经,并赐紫袍。日本仁寿三年(853),受日本仁明天皇表彰,赞其“勤求圣道”,赐以“传灯大师”称号。日本元庆元年(877)归国,不幸于途中遇难。
  圆载入唐,一边学习中国佛教教义,一边整理搜集佛经。他曾住长安西明寺,翻译佛经。在中国40年,搜集“九流三教”典籍数千卷。也曾到过台州,求取了不少佛法经典。如他曾抄写《法华经五百问论》,曾在书后跋曰: 开成四年六月,于大唐台州国清寺日本新堂,书写此本。会昌三年三月三日,付僧仁好等,送上日本国延历寺徒众、大德、三纲、宿德耳。圆载记上。① 由跋语可知,他抄书的地点是国清“日本新堂”,抄完后由仁好送往日本延历寺。
  他送日本《法华经义疏》四卷(圣德太子的《三经义疏》包括《法华经义疏》、《维摩经义疏》、《胜鬘经义疏》)入藏国清寺作为酬礼。此事在天台僧维蠲于开成五年(840)八月十三日递呈台州刺史请求官印的牒状中有记: 贞元中,僧最澄来,会僧道邃曾为讲义。陆使君给判印,归国大阐玄风。去年,僧圆载奉本国命,送太后纳袈裟供养大师影、圣德太子《法华经疏》镇天台藏。赍众疑义五十科来问,抄写所欠经论。禅林寺广修答一本,已蒙前使李端公判印竟。维蠲答一本,并附经论疏义三十本,伏乞郎中赐以判印。光浮日宫,丕冒遐裔。恩流永劫,道德日新。烦黩听览,不任悚惧。僧维蠲谨言。② 由上亦可知,圆载在台州抄写了一些日本国所缺少的经论,受维蠲赠经论疏义三十本,随“唐决”带回日本。
  圆载与中国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颜萱等相交甚好,临行归国时,各人均有诗相赠。陆龟蒙赠诗云:“九流三教一时倾,万轴光凌渤澥声。从此遗编东去后,却应荒外有诸生。”从诗中看出,他是携经而还的。但是归途中遇风暴,书与人一同葬于大海。
  (5)圆珍圆珍(814—891),俗姓和气,字远尘,赞歧国(今香川县)那珂郡人。日本佛教天台山寺门派的创始人。十五岁登比睿山,师事义真,天长十年(833)受菩萨戒,此后十余年间于山中潜心修习。嘉祥三年(850),任内供奉禅师。仁寿三年(853)入唐,先至福州开元寺,从般若怛罗学习梵学与密教,再至天台国清寺,听物外讲天台教观,抄得天台宗教法有三百卷,又拜访禅林寺,参拜智者大师遗迹。后又到越州开元寺,从良谞学天台宗教旨。唐大中九年(855),从洛阳赴长安,拜谒法全阿阇梨,受瑜伽密旨。大中十年,回到越州开元寺,再次谒见良谞和尚,得经法文共七十余卷。拜别以后又前往天台山,在国清寺止观院建“止观堂”。日本天安二年(858)携经论章疏、道具、法物等归国,住比睿山山王院。受天皇器重,屡次受请入宫讲经修法。越年,移住山下三井圆城寺, 奏请为天台的别院。又创立唐院,形成后来的寺门派。同年任天台宗第五代座主。圆寂后,日本醍醐天皇追赐“智证大师”称号。著有《法华论记》、《法华玄义略要》、《讲演法华仪》等。所著《授决集》二卷,为日本天台宗寺门派教学的根本圣典。
  圆珍入唐携归经典目录,其来源有五: 一,开元寺求得经疏等目录,其于福州开元寺求得经论疏等四十八部百五十六卷,唐大中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圆珍所记,其真迹现藏三井圆城寺为国宝。
  二,福州温州台州求得经律论疏记外书等目录,计四百五十八卷,其内,初为法镜经以下四十八部百五十六卷,与前开元寺求得经疏记等目录所载相同, 系唐大中八年记录,其真迹亦藏于三井圆城寺,定为国宝。(内中在国清抄得天台教典三百卷) 三,青龙寺求法目录,系于长安青龙寺所写,胎藏金刚两部经法一百十五卷,两部曼荼罗并道具等目录,唐大中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求法僧圆珍录。
  四,日本比丘圆珍入唐求法目录,至长安青龙寺所得真言两部经法,图像道具,及国清禅林两寺所得书智者大师所说教文及碑铭,并诸州所获别家章疏等,总计三百四十一本,七百七十二卷。又梵夹法物等,前后总计一十七事。
  唐大中十一年十月日本求法僧圆珍录。
  五,智证大师请来目录,其于两京两浙岭南福建道等巡游,所得大小二乘经律论传记,并大总持教曼荼罗祯,天台圆顿教文,及诸家章疏抄记杂碎经论梵夹目录等,前后四百十一本一千卷、道具法物等,都计一十六事。唐大中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圆珍所录。① 圆珍携回的书全部由太政官收藏。贞观元年(859),江州大友氏请求,把书迁移到三井园城寺。他又创建唐坊,把携回的典籍移存此处。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