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唐台州道藏的肇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640
颗粒名称: 1.中唐台州道藏的肇端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2
页码: 272-273
摘要: 台州道藏肇端于唐代司马承祯。在司马承祯之前,很多高道就来天台隐居修炼,期中影响较大的有葛洪、陶弘景。于天台的赤城山、桐柏山修道、炼丹。著有《抱朴子》116篇,又著碑诔、诗赋及神仙、隐逸、集异等传,并百家言方技杂事与金匮药方等书,共l00余卷,皆藏于天台桐柏山。著有《坐忘论》、《天隐子》及《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等。开元初,唐玄宗因编《三洞琼纲》,搜罗天下道书,司马承祯于开元九年(721)奉召入京,并将桐柏道藏的藏经运送至京,以供编纂之用。《三洞琼纲》共收全国道经3744卷,其中所录桐柏道藏300余卷,约占百分之十二。唐玄宗嘉其事迹,亲撰《桐柏观碑记》,立碑于桐柏。桐柏观因此名声大显。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台州道藏肇端于唐代司马承祯。在司马承祯之前,很多高道就来天台隐居修炼,期中影响较大的有葛洪、陶弘景。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曾从其祖葛玄的弟子郑隐学,悉得其法。于天台的赤城山、桐柏山修道、炼丹。也曾于温岭的丹崖山和黄岩的委羽山炼丹。著有《抱朴子》116篇,又著碑诔、诗赋及神仙、隐逸、集异等传,并百家言方技杂事与金匮药方等书,共l00余卷,皆藏于天台桐柏山。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秣陵(今南京)人,是上清派的实际创始人。在游历天下时,曾于天台的赤城山,临海括苍山、盖竹山和玉环的玉榴山等地炼丹修道。著有《真诰》、《登真隐诀》、《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近百卷,藏天台山。
  司马承祯(647—735),河南温县人,于唐武后调露二年(680)结庐天台桐柏山,自号白云子,声名远播,武后、睿宗、玄宗都召见,询以道术。唐景云二年(711),睿宗为司马承祯在天台山建桐柏观,并置藏经殿。著有《坐忘论》、《天隐子》及《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等。
  司马承祯首先整理天台历代道士遗留下来的道经,以及自己数十年之力编纂而成的著作,使之成藏,形成天台道藏雏形。自三国以次,葛玄、魏夫人、葛洪、陶弘景等在此修炼著述,他们所撰的数百卷道书,再加上司马承祯的著述,桐柏观中的藏书主要有:《修真秘旨》、《修真秘旨事目历》、《天隐子》、《坐忘论》、《修身养气诀》、《服气精义论》、《采服松叶法》、《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洞天福地天宫地府图并序》、《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太上升玄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素琴传》、《登真系》等,总数约300余卷。
  开元初,唐玄宗因编《三洞琼纲》,搜罗天下道书,司马承祯于开元九年(721)奉召入京,并将桐柏道藏的藏经运送至京,以供编纂之用。《三洞琼纲》共收全国道经3744卷,其中所录桐柏道藏300余卷,约占百分之十二。唐玄宗嘉其事迹,亲撰《桐柏观碑记》,立碑于桐柏。桐柏观因此名声大显。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