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台州重要寺院及藏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621
颗粒名称: (一) 台州重要寺院及藏书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5
页码: 264-2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台州重要寺院及藏书。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1.国清寺国清寺在天台县北约十里处(见插页图7)。隋开皇十八年(598)太子杨广应智之请而建,大业十三年(617)建成,其时寺宇宏伟,气势恢宏。初称天台寺,大业元年(605)隋炀帝赐额“国清寺”,以应智“寺若成,国必清”之语。至唐代,与山东长清灵岩寺、南京栖霞寺、荆州玉泉寺并称为“域中四绝”。唐会昌五年(845)灭佛,寺毁,五年后重建,柳公权题额。
  国清寺为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亦是日本、朝鲜天台宗的发祥地, 它在天台宗的创立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天台宗的祖寺,国清寺是天台宗佛籍最主要的藏书场所。所藏主要为智者大师及其弟子的著作,国清寺佛经庋藏称富。国清寺盛日,日本、高丽等地名僧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求经,中外佛经典籍交流甚多。先后到国清寺求法参礼之日本僧人有:最澄、空海、奝然、圆载、圆珍、成寻等;朝鲜僧人有:波若、缘光、法融、理应、纯英、道育、义通、智宗、谛观、义天、寿介、道邻、慧宣、乐真、德善、悟空、学一、慧彻、竞让、上月大师等。他们大多数是天台宗僧侣,也有华严僧和禅僧。天台山新罗人之众,甚至于在寺前形成了一个常住院落“新罗院”。
  北宋时国清寺所藏经以智■手题《妙法莲华经》与《西域贝多叶经》等称珍贵。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重建大雄宝殿,三十年(1602)朝廷赐御经一藏,建藏经阁以藏。
  清雍正十三年(1735),《龙藏》刻印竣,钦赐《龙藏》全藏藏该寺,共计666 函,6660册。
  新中国建立后,十年动乱,国清寺遭受一定破坏,佛像被毁,经籍、文物流失。七十年代,国家拨专款整修。目前国清寺藏经阁里仍藏有许多天台宗主要著作,藏有清雍正《龙藏》一部,宋元通和尚仿开山祖师智者大师笔迹补书的《大方竽陀罗尼经》,血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及贝叶经等数千函几万卷。以经卷为主体,按《百家姓》顺序排列。
  2.佛陇修禅寺佛陇修禅寺位于天台县太平乡瓦厂坦村之南,距天台县城三十里左右。
  寺院为智者大师所建,初名佛垄寺,国清寺建成后,遂更寺为道场。唐会昌法难中,寺在敕废之列。咸通八年(867),重建寺宇。
  唐时行满和道邃曾于此修行,日本僧最澄率其弟子兼翻译义真来此学习, 学成归国。临行前,行满大师《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诗一首:“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何当归本国,继踵大师风。”高句丽入学僧波若曾至此参礼。高丽国僧义天曾登天台“定光佛垅”,礼智者塔,述发愿文。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大慈寺”,法堂命名为“净名堂”,以智■曾于此讲《净名经》名之。宋时大慈寺藏有智■手抄《陀罗尼经》、隋室所赐宝冠、铜杵,又藏有虞世南所书《华严经》。《华严经》于南宋绍兴间(1130—1162)为秦桧所攫去。《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也曾立于此(后移至真觉寺)。
  3.万年寺万年寺在天台县城西北万年山麓(见插页图8),开创于隋大业二年(606)。
  唐大和七年(833)重建。开成年间(836—840),寺中兴建五百罗汉殿。“会昌法难”中,寺毁。大中六年(852)重兴,改名为镇国平田寺。五代后梁龙德年间(921—922),改名为福田寺。北宋雍熙二年(985)改名寿昌寺,有敕令于寺中造516尊罗汉像。《天台山全志》载: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曾赐予朱衣、宝盖、御袍、曳履,及各种工艺珍品。仁宗还御书“如朕亲到”四字令寺僧绣于僧服上,寺僧为此建“亲到堂”供奉之。建中靖国元年(1101)寺院毁于火,至崇宁三年(1104)重建,改名天宁万年寺。绍兴九年(1139)改名万年光孝报恩寺,后又复万年寺旧名,至今沿用。
  南宋后期,万年寺跻身江南十大名刹之列,殿堂寮室数十处。开庆元年(1259),日僧义介曾来华参礼万年寺,画《天台山万年寺伽蓝配置图》,标明寺宇建筑位置。
  明万历十五年(1587)李太后赐《大藏经》一部,天台知县毛鹤腾建藏经阁以庋藏。大学士申时行奉敕撰《御制圣母印施佛藏经序碑》,此碑就立在寺中。
  清初,寺院法事仍盛,康熙朝进士潘耒有诗谓:“平田古寺耸层楼,水绕山环步步幽。一壑松杉云外冷,百函龙藏劫前留。赐衣天子难亲到,采药山人快独游。归路不须愁黑月,孤灯悬在万峰头。”从诗中可见寺中曾有藏经。
  4.上方广寺上方广寺在天台山。传为五百应真栖止处,初建于宋。旧有藏经阁,贮雍正帝敕赐经文七十二函,后毁于火。
  5.高明寺在天台县东北20里处。南朝陈太建年间(569—582)智者大师在佛垄讲《净明经》,忽经书为风所吹,翩翩而飞,乃杖锡披荆寻经而追。行五里许,风息而经憩止此。智者大师见此处乔木参天,薜萝翳坎,麝麇是居,樵牧罕至,遂伐木结茅,于此处营净居,称“幽栖道场”。智者大师圆寂后其衣钵及贝叶经等均庋于此。唐天祐七年(910)建寺,称高明寺,为智者十二刹之一。明嘉靖间(1522—1566)寺废,万历中,僧传灯重建。
  寺内有丰富的藏经,殿前有经幢。清时藏有雍正时所刻《大藏经》(世称《龙藏》),“文化大革命”中竟免于劫灰,至今宝藏。寺院石刻也不少,其中有董其昌书写碑刻四块,为寺中珍宝。
  6.龙兴寺在临海城内巾山西麓(见插页图9)。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初名“神龙寺”,后改龙兴寺。唐天宝年间(742—756),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扶桑弘法,在其第四次东渡日本前,曾住锡于此。龙兴寺高僧思托随鉴真东渡成功,在异国传教。随后日本僧最澄西来大唐台州,于此寺拜谒道邃,抄写佛经。最澄在台期间,大部分时间呆龙兴寺,让台州刺史陆淳雇了二十名经生,共抄写佛经一百二十八部。可见当时龙兴寺内藏书很多。
  龙兴寺后更名开元寺,至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又名报恩光孝寺。
  据陈耆卿《赤城志》卷二十七所载,院后有小浮图在焉。铜钟一,唐乾元癸亥(按乾元无癸亥,疑为开元癸亥,即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所铸。又有佛牙二株、沉香观音像及累朝所赐宸翰甚众。元代又名天宁寺。明洪武(1368— 1398)中,高僧宗泐奉诏住持该寺。
  7.普安禅寺在临海,建于萧梁之世,旧为安众院,治平中赐额为普安禅寺。宣和末,毁于战火,绍兴间恢复重建,“然山号宝藏,而经龛梵庋阙焉”。于是寺僧“乃书抵泸南帅冯公楫,得经五千四十八卷,规为转轮大藏,中栖千函,外覆大屋。学者恣取观之”。① 8.净明寺在临海旧城东南五十里。旧名弥陀院,名僧怀玉诵佛处。宋咸平三年(1000)真宗赐净明寺额。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一《寺观》引陈公辅诗《憩净明寺阅藏经诗》:“三载功夫三载经,非禅非道亦非僧。但凭方寸行诸善, 也是如来最上层。”从诗题看,净明寺藏经颇多。② 9.证道寺在临海云峰山。明崇祯间邑人陈函辉读书其中,并请得《大藏经》藏于寺。
  10.兴化寺原址清代时在临海县治东南四十五里。初建于唐光化二年(899),称隐然寺,宋治平二年(1065)改称灵鹫寺,中有古塔,为智者大师所创。至明末仅存废址,僧印明构佛殿,改名兴化寺。
  清康熙元年(1662),经僧思文继席,大阐宗风,后营缔增屋二百楹,俨然一大禅寺。又建藏经阁以庋藏释典。
  11.灵石寺在黄岩县城五十里。东晋隆安二年(398)建。旧传寺僧诵《仁王经》而甘露降,遂名露山寺。后孙恩屯兵其处,忽有巨石击之退,改名灵石寺。寺有隋僧智者大师翻经台、唐李义山著书堂等。宋绍兴初年为参政谢克家香火院,赐名教忠崇报寺。寺殿前有二浮图(宝塔),藏舍利及梵文贝叶经等。
  12.显慈教寺在温岭二都。万历间赴阙,请《大藏经》以归。“至今每岁六月初一取晒一次。”③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