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府藏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612
颗粒名称: 一、官府藏书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3
页码: 259-261
摘要: 台州地方政府藏书处所包括州(路、府)、县行政管理机构和官办学校。此外还藏有《颜氏家训》、《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赤城集》等。天台县衙署,开禧二年 藏有《石林奏议》。在元代,台州改为台州路,衙署所藏有《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等。台州州学之建始于北宋,之后各县陆续建立县学。不过州、县学内藏书,与地方统治者对学风的倡导大有关系。书之藏不朽,公之名亦与之不朽。此文中之赵公应是“特例”,其他的循吏兴州学,并未有如此大规模地“置藏书” 之举,可见一般藏书没有这么多。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台州地方政府藏书处所包括州(路、府)、县行政管理机构和官办学校。
  台州衙署藏书在宋时有《荀子》、《扬子法言》、《中说》、《昌黎先生集》、《后典丽赋》等,此皆台州知州唐仲友用公使库银所刻,其必有藏。此外还藏有《颜氏家训》、《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赤城集》等。天台县衙署,开禧二年(1206) 藏有《石林奏议》。
  在元代,台州改为台州路,衙署所藏有《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等。明清州、县衙署亦有藏书。如明代太平县治记有藏书,《(嘉靖)太平县志·公署》载:“县治中治厅曰琴堂,后改为亲民堂。右耳房为县库,税科、锾金、赃物藏焉。左耳房为仪仗库,籍册藏焉,亦名架阁库。又有左为幕厅,幕僚居之,即属官署名也。”①可能藏书文之处,称架阁库,书文包括官署中的普通书籍,亦包括官府的公文、书信等,如“治厅后为川堂,左耳房亦为架阁库,凡邑文案皆在焉。” 官办学校藏书包括州学和各县学藏书。台州州学之建始于北宋,之后各县陆续建立县学。州学、县学内建有专门小楼用以藏书。如宋天台县县学有尊经阁用以藏书。各州学、县学均有一定数量的藏书。
  不过州、县学内藏书,与地方统治者对学风的倡导大有关系。如统治者重视,学风则盛,藏书则多。否则,则反之。《赤城集》卷五记有一篇季翔所撰《台州州学藏监书记》,对宋代台州统治者赵公重视学风,并注重藏书的事迹有所叙述。文云: 文籍生于虙义,六经成于孔子。子出《论语》,史始编年,厥后书日益繁,六经之外有传注,传注之外又各有书,诸子亦各有传注,史家又有杂说,学者耻一物不知,昔人有愿入秘书,一读平生未见之书。夫为士未入秘书,必游学校,求书多者,假之以观。而贫者苦于无资,其力能以置者, 固不如秘书之富也。非贤师帅为之置书其间,学者非自致青云之上,求入秘书,终未得尽读圣贤之书如古人矣。此夫士者公患也。上即位之首年, 敷文阁待制赵公以同姓之贤,来守丹丘,下车,敦庠序之教,士知响矣。明年春,陟巍科者十人,江山之胜,荫牛宿而直台躔,长才秀民间出,其间每三岁南宫有司以名上者,不过四五人,至此遂倍蓰于他时,岂非教养作成之有道耶?一日,公谓翔曰:“来学之士,宛然洙泗之风,独书籍未备,不足以供其观览,未免假书于市者。”于是出帑藏之赢五百缗,置监书三千五百卷,命藏之学。俾登吾藏书之所,如入群玉之府,球琳琅玕无所不有,仁智各随其所见,大小各随其所得,异时推其得于书,可尧舜其君民,是藏书之效也已。呜呼!贤矣哉,仁人君子之相受也。两汉四百年,传循吏总十有八人,文翁兴蜀学,遂冠西京循吏之目。卫飒兴桂阳学,遂首东京循吏之名。彼之兴学,未暇藏书也,固、晔犹歆艳如此。睹公劝举之兴,藏书之盛,又当大书不一书,为时循吏之冠冕矣。翔非其人也,而公命记之,姑叙藏书之岁月,俾取书而观者,曰:“是赵公之德也。”书之藏不朽,公之名亦与之不朽。书之泽无穷,公之教亦与之为无穷。昔召伯听讼南国,去,左右于成王,人怀之,勿翦其甘棠。公今易与四明,行劢相于朝,是书之遗德多士,奚止某棠之遗爱比耶?公有才美文章,而元矣吝之私,天资至诚,乐为人才,治郡烨然有声,为前人之未为,能前人之难能,其藏书于学,尤为可书也。若夫得鱼忘筌,得兔忘蹄,得道忘书,虽有不容赘者,要之,得鱼兔者必自筌蹄始,学道者必自藏书始。① 注:文中有个别字据明刻本改,以使意通。
  由此可观,台州州学藏书是有其意义的。“得鱼兔者必自筌蹄始,学道者必自藏书始”,要读书,必先有书。随着时代变迁,文籍日积月累,其藏书之富者无过于秘书。为学者要读书,便入秘书、游学校。如不能上秘书,只有自己购书,而贫寒之士购书乏资,即使有力者购书亦不能如秘书之富,只能望而兴叹。而州学之藏书可为他们提供便利。其时,在赵公支持下,台州州学藏书甚多,入藏书之所,“如入群玉之府,球琳琅玕无所不有”。
  自从州学大兴,“陟巍科者”“倍蓰于他时”。由此可知,州学是为科举而设的,其藏书亦必多与科举有关。
  官府藏书中之衙署藏书并不对外开放,削弱了藏书功能的发挥。而州学、县学所备之书,多是应试之书。况且,州学、县学藏书多与统治者思想有关。
  此文中之赵公应是“特例”,其他的循吏兴州学,并未有如此大规模地“置藏书” 之举,可见一般藏书没有这么多。

附注

① 曾才汉.太平县古志三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7:216 ① 林表民,谢铎赤城集赤城后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251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