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促进人才的勃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608
颗粒名称: (二)促进人才的勃兴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3
页码: 246-248
摘要: 台州在秦之前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的中原地区,至唐时有所发展,但仍是相对荒僻之地,常常是被贬官员的流放之所,载于史册的名人,台州本籍的并不多。自宋代后,台州文化日显。南宋《赤城志》曰:“王化密尔,风雅日奏,熏郁涵浸,遂为文物之邦。”自此以后,人才日兴,而且遍布在各个领域,《台州府志》有云:“两宋人才最盛,二徐以儒学著,康肃以直节称,南湖以学派传,清献以相业显,康敏以耿介终。后先彪炳,更仆难数。有明方正学为一代大儒,然如叶兑、叶伯巨之忠鲠,陶宗仪之著述,曾铣之经济,陈函辉之殉节,皆不可一世。(清)三百年来,以齐召南、冯甦、洪若皋、李诚、戚学标、黄濬等最为知名。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台州在秦之前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的中原地区,至唐时有所发展,但仍是相对荒僻之地,常常是被贬官员的流放之所,载于史册的名人,台州本籍的并不多。自宋代后,台州文化日显。南宋《赤城志》曰:“王化密尔,风雅日奏,熏郁涵浸,遂为文物之邦。”自此以后,人才日兴,而且遍布在各个领域,《台州府志》有云:“两宋人才最盛,二徐以儒学著,康肃以直节称,南湖以学派传,清献以相业显,康敏以耿介终。后先彪炳,更仆难数。有明方正学为一代大儒,然如叶兑、叶伯巨之忠鲠,陶宗仪之著述,曾铣之经济,陈函辉之殉节,皆不可一世。(清)三百年来,以齐召南、冯甦、洪若皋、李诚、戚学标、黄濬等最为知名。
  吾台人才,有清一代稍逊,而文学为盛。” 台州人才的兴盛,离不开藏书的作用。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儒、道、释各种文化最后都凝结为文献,由文献传递下来。所以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籍的收藏。台州宋代以后藏书兴盛,由丰富的藏书培养了很多的人才。首先藏书家本人就是人才。藏书家一般都喜读书,从而爱藏书,由藏书中又读到更多的书,读书与藏书相辅相成。书里丰富的知识滋养了藏书家丰富的学问,使得他们成为饱学的硕儒。
  从清雍正《浙江通志》所录台州籍人士来看,台州人才中,藏书家所占比例是很高的。通志中将人才分7类,分别为名臣、忠臣、循吏、武功、儒林、文苑。
  其中名臣一类中藏书家有4人,为陈孚、黄孔昭、林鹗、王宗沐。列于儒林和文苑两类的最多,其中儒林有徐中行、陈耆卿、陈选、谢铎、王宗沐,文苑有陈贻序、林表民、丁希亮、吴子良、虞似良、陶宗仪、柯九思、叶良佩、洪若皋。其余的忠臣、循吏、武功三类没有。这可看出,藏书家所属的人才多为与笔墨相伴的书生儒士,其所出的成就也多在学术和文艺上。其实藏书家中有数类兼备的, 像陈孚、陈选、齐召南等人,既是高官,又是学儒,他们一边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一边又读书考证,勤加著述,是综合性人才。
  历史上台州籍的外交家有陈孚、叶见泰、王咏霓、张翅等人,其中属于藏书家的就有三位,陈孚、王咏霓和张翅。元代的陈孚在外交上卓有成就。元时, 朝廷与安南(今越南)多次发生战争,为与重修旧好,元皇帝数次派遣出使,均遭其辱。面对安南国王的傲慢无礼,陈孚却不亢不卑,“辞直气壮”,与之“往复三书”,终于完成使命,缓和了与安南的紧张关系,其出色表现受到元世祖的青睐。清末王咏霓也曾出使西欧各国,归国后,王氏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思想,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成为维新运动期间具有新思想的人物之一。
  私人藏书还通过文化的辐射作用,滋润培养了另一批人才,其中藏书家家族是最直接的受惠团体。从台州历史来看,凡是藏书多的家庭,易出人才。如台州历史上第一代藏书家陈贻范、陈贻序兄弟,其后代除陈耆卿、陈孚是大学者与诗人外,又出现了陈克(贻序之子)这位台州著名的文学家,其诗词在台州文坛中首屈一指。时人称其诗“胎原温(庭筠)李(商隐),文采陆离,烂焉如锦”,而其词格调高丽,“晏(殊)周(邦彦)流亚”。明黄孔昭之孙黄绾,也是受其祖父、父辈的藏书楼“园池竹院”和业书楼的熏陶,加上自身的天资与努力,成为明代著名哲学家。黄绾曾师从王阳明,学习心学,著作有《石龙集》、《明道编》,其中后者既是研究黄绾思想的主要资料,又是阳明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黄绾不仅代表了台州儒家哲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开泰州学派以“真情”批判“伪理”的明末启蒙思潮之先河,与陆九渊、赵师雍、赵咏道等人齐名。再如明代临海的王宗沐,家有万卷藏书,这对其四子与族侄王士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后来他们在各自领域中都有出色贡献,与饱读诗书不无关系。其他藏书人家,其子嗣后裔都有一定知名度,只是成就高低不同而已。
  私人藏书更大的辐射面就是整个台州社会了。私人藏书家是社会风气的先导者,他们不仅自己藏书,还会影响社会,引导尊儒崇学风气的形成,直接或间接地培养了众多的台州人才。在古代,所谓人才,最主要的是指儒学人才, 选拔人才最直接的通道便是科举考试。从历史来看,台州的举子业繁荣。台州历代共有进士1091人(内武进士184人)。在907位文进士中,临海357 人、黄岩198人、天台85人、仙居105人、太平18人、宁海131人,籍贯不明13 人,以宋(587人)、明(271人)居多。① 台州还出过王会龙、泰不华、秦鸣雷三位状元,明代还有陈璲乡试、会试皆第一,俗称“二元”,又有叶恩、赵鼎、陈选等皆为会元;另有杜文甫、杜宁、喻长霖为榜眼,裘淳、叶厚质为探花。
  从载于史册的人数来看,台州宋代以前人才寥寥,见于二十五史的仅3人, 自宋之后,人才相当兴盛,载于正史的人物传中,宋代为20人,元代9人,明代55 人,清代11人。即从宋代至清代,共有108人载入正史。宋代还曾出过钱端礼、谢廓然、陈骙、谢深甫、谢堂、钱象祖、杜范、贾似道、叶梦鼎、吴坚10位宰辅,还有垂帘听政的太后谢太清,一度在政坛上举足轻重。文学方面,诗人众多,著名的有杨蟠、左纬、徐似道、戴复古、陈孚、泰不华、陈基、柯九思、丁复、潘音等人。其中戴复古是台州诗人中成就最高的。由于教育兴盛,文人学士倍增,台州还出现了不少“文化世家”,如天台“二齐”(齐召南、齐周华),临海“三洪”(洪颐煊、洪坤煊、洪震煊),三门的“吴门三才女”(叶素娘、吴蕙芳、吴茜云)等。
  总之,台州历史上人才群星璀璨,且多名留青史,这都离不开私人藏书的作用。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