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存地方文化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607
颗粒名称: (一)保存地方文化成果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3
页码: 244-246
摘要: 藏书家们收藏文献,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保存,他们将散落于各处的文献,搜集起来,加以保管,尤其是在易代战乱之际,文献更是遭到严重破坏, 如不是数量众多的藏书们的努力,恐怕许多文献早已湮灭无存了。台州藏书家尤其喜爱收藏乡邦文献,其对地方文化成果的保存之功尤为显著。① 所以台州的藏书们专门喜好收集乡邦文献,为了使其不至散失。台州很多珍贵书籍就是经过数代藏书家之手的递藏,才得以流传。台州藏书家在辑佚学上也作出很多贡献。谢铎刊刻谢绩的遗稿《王城山人稿》,经过多方搜求所得,其中九十五篇在家从游时所录,四十九篇于敝箧得之,二十七篇则东广邝尹载道所得。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藏书家们收藏文献,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保存,他们将散落于各处的文献,搜集起来,加以保管,尤其是在易代战乱之际,文献更是遭到严重破坏, 如不是数量众多的藏书们的努力,恐怕许多文献早已湮灭无存了。台州藏书家尤其喜爱收藏乡邦文献,其对地方文化成果的保存之功尤为显著。
  台州藏书家藏乡邦文献的原因是乡邦文献较为难得,因为乡邦文献的许多作者不是名家,他们的著述抄写印数少,时间长了,容易散失,常常在需要的时候,买又无处买,借也无处借。正如晚清黄岩藏书家王棻所说,因为这类书“向乏传本,或仅草稿,或年久失板,残编断简,廖廖垂尽者益夥”。① 所以台州的藏书们专门喜好收集乡邦文献,为了使其不至散失。
  文献的收集保存是很难的。陈捷在序《台考》中有一段话:“昔方逊志先生当明兴时,著作等身,每欲搜葺先达故事,汇为全帙,以成梓里文献,终苦散漫未果。是表章前哲,即在昔时,其难犹如此,矧夫罹兵革之余,寻灰烬之后,郡阁学舍之所藏,故家先贤之所录,断简残碑,不能留什一于千百者乎!”①战乱时,文献散失殆尽,“军人为搜士君子家藏书,拆毁编辑以裹甲铠,寇退后闾里无片纸之遗”。此时藏书家就想方设法,“以故间有吉光片羽,上秘府,走四裔, 坊贾居为奇货,儒林传若拱壁”,藏书家们无不往访。在明清易代之际,同样兵火战乱,台州藏书家洪若皋、冯甦在灰烬之余能积储起万轴藏书,盈床夸富,其收集之力可谓勤矣!交战激烈时,洪若皋怕被战火破坏焚毁,还将万轴藏书潜运至杭州避险,时运稍平时才将其运回,洪氏对地方文献的保存之功也可谓大矣。
  世道太平时,藏书家们更是有精力四处搜拓,数百年来在台州积聚起上百座藏书楼,其中藏书数千卷到数万卷不等,这些藏书楼都曾为保存文献作过贡献。虽然私人藏书楼的寿命都不长,多则数十年,少则十数年,鲜有超过三代的,就是台州最长的藏书楼———陈氏藏书楼,其间也是经过几次代谢,然而私人藏书系统的生存机制是非常强的,而且具有分散零藏、彼此聚散、频繁兼并的特色,这些特色使其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韧性,以及“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广泛可适性。私人藏书系统保存文献靠的就是这股合力。台州很多珍贵书籍就是经过数代藏书家之手的递藏,才得以流传。
  藏书家保存文献的方式除搜集外,还有抄写。抄写是增加藏书的手段之一,所抄之书往往未加刊行,所藏不多,一旦原本失传,抄写书就以副本形式代替原本生存,有些文献的保存有赖于此。
  另外,藏书家又通过辑佚的方式来保存文化成果。中国古籍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散失,各代珍贵的图籍凋零磨灭数不胜数,十不存一。有些是名存实亡,有些是实存名亡。这些著作对研究我国的学术和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有些学者开始搜罗群籍,从浩瀚的条目中爬梳出已经佚亡书籍的字句片段,以恢复原书的大致面貌,这就是辑佚。清前期汉学的兴起推动了辑佚的兴盛。台州藏书家在辑佚学上也作出很多贡献。如临海郭协寅重辑过《郭氏文献录》,原书不传,郭博采史志全文,持择不苟,编成三卷,使其书继续流传。三国吴莹所撰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已佚,黄岩人杨晨重辑,保留原序,遂成今本。
  《台南洞林志》二卷,原本残缺,叶书重加增辑,并进行刊刻。王魏胜从武林旧书肆中购得《项斯集》,原本只有四十一首诗,王又从《全唐诗录》摘出项斯诗四十余首,又采入《安洲诗录》中诗,共得百余首,恢复了项斯的诗集面貌。洪颐煊在辑佚学上也有很高成就,搜查古书,重辑了不少书籍,其中包括汉刘向所撰的《尚书洪范五行传论》五卷。
  藏书家们在收藏、整理书籍的同时,还进行刊刻。如果说收集是保存原书,抄写是单本复制,那么刊刻就能同时化身亿万,使图书以数十倍的速度得以流传。比如宋代台州著名词人陈克的诗,就由临海藏书家李庚刊刻流传的。
  楼攻媿序李庚《■痴符》云:“陈子高,台人也,诗名已久而所传不多,公尝得其遗逸者板行于江右,视旧殆过倍蓰,而子高之诗益显。”谢铎刊刻谢绩的遗稿《王城山人稿》,经过多方搜求所得,其中九十五篇在家从游时所录,四十九篇于敝箧得之,二十七篇则东广邝尹载道所得。如不是谢铎的特别留意,这些文稿早就随岁月湮灭了,而刊刻成书,有多个副本,文集就能以更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