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藏书转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605
颗粒名称: (3)藏书转移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3
页码: 242-244
摘要: 藏书的转移是原为自己收藏的,后归他人收藏。概而言之,藏书转移的方式主要有几种: 一是藏书赠送。有些藏书家因兴趣爱好的转移,收藏重点有所变化,因此前期所藏之物会转送他人。比如宋代谢奕修的旧物不少转赠于其侄谢堂。元代柯九思,前期所藏书画并重,后期则重视对画的收藏,不少法书转赠于人。后此苏帖,柯九思在南归时转让于王仲德。因此在书被藏书家后裔售出时,多数书会当作废纸处理而遭沦亡。一种是政府军队通过战争掠夺来藏书,如历代王朝在征战中所收的私人藏书。一种是没收充公。后这些藏物与南宋内府其他藏物,一同流入元内府中。再就是自愿捐献归公。项士元寒石草堂的藏书尽数转赠于临海博物馆。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藏书的转移是原为自己收藏的,后归他人收藏。概而言之,藏书转移的方式主要有几种: 一是藏书赠送。有些藏书家因兴趣爱好的转移,收藏重点有所变化,因此前期所藏之物会转送他人。比如宋代谢奕修的旧物不少转赠于其侄谢堂。元代柯九思,前期所藏书画并重,后期则重视对画的收藏,不少法书转赠于人。
  明赵琦美《铁网珊瑚·书品》卷三,虞集题苏轼《天际乌云帖》:“(柯九思)家藏魏晋唐宋名贤法书殆百十函,爱而不私,随以与人,弗留。在其几格间,独见苏轼《天际乌云帖》。”后此苏帖,柯九思在南归时转让于王仲德。清代葛咏裳的忆绿荫室藏书,在其逝世后,由其继室屈云珊馈送予屈映光的“精一堂”。
  还有一例是明代的赵季潜。黄孔昭《蔡俟轩先生墓表》一文中有记:“蔡仟,字尚朋,号俟轩,明黄岩人。清静狷介,而心实平恕。自幼读书慕利,乐于人为善,里巷子弟有愿从学者,悉教之无倦,给资贫无书者,居常葛巾布裳,萧然世外。至于故师赵季潜临终,报谢以古书数千卷,再拜却之。”①临终赠书,是非常郑重的事,由此可见,古人将藏书当作非常珍贵的个人财产。而藏物也并非随意给人,一般赠送的对象是与其有相同爱好的藏书家或某些品格高尚之人,且与藏书者个人之间有亲戚或朋友关系的。否则,乱送于人,等于暴殄天物。
  二是转售他人。这是藏书家们最不愿意做的。一般藏书家将书视为珍宝,“鬻及借人为不孝”,售书简直可以与“禽兽相提并论”。然而在情非得已下,个别藏书家也只得落个售书的结局,比如临海郭协寅,晚年生存艰难,只得拿藏书转卖,后“八砖书库”之书多数归潘氏三之斋。多数藏书家,即使再穷还是舍不得鬻书,然而在其去世后,其子孙不能守,转卖他人者有之。如李诚的敦说楼藏书、戴勖屏慎余书屋藏书等。临海最大的藏书楼小停云山馆遭劫后残存的藏书,亦陆续由其孙辈售出,其中包括由洪瞻墉所刻的八册名人法书拓本《倦舫法帖》,有部分藏书转归到项士元手中。对比小停云山馆之盛日与其晚境的凄凉,近代诗人罗华不胜感慨,他作诗云:“十年前记过筠轩,今日犹存竹满园。先后与君同一慨,买书人有卖书孙。” 转售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藏书散失。因为藏书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收藏,书的价值因人而异。识货者会将之视若珍宝,然在一般平民眼里,或许一本破书就一文不值了。因此在书被藏书家后裔售出时,多数书会当作废纸处理而遭沦亡。如李诚的藏书,售出时价格仅每本几十文,而某些较珍贵之本, 买者反嫌字迹模糊,价格更便宜。有些售不出的,只能用糊壁生火之用。
  如果说藏书转售他人,藏书至少还有所归,那么另一部分藏书当废纸论, 无故散亡,则更是藏书界的损失了。
  三是藏书归公。归公的方式也有数种。一种是政府军队通过战争掠夺来藏书,如历代王朝在征战中所收的私人藏书。一种是没收充公。比如宋代天台人贾似道,身败后,朝廷命王孟孙薄录其家,其藏品悉数充公。南宋内府所藏旧物中,很多原为贾氏旧藏,上都有明确的贾似道收藏印,和抄贾府所得收藏时所钤之“台州市房务抵当库记”印。后这些藏物与南宋内府其他藏物,一同流入元内府中。后又入明内府。再就是自愿捐献归公。这一浪潮主要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公共图书馆兴起,私人藏书楼奄奄一息,不少藏书家将旧有之物捐给政府。如黄瑞、叶书、王棻、李镠等人藏书的残存部分,杨晨的部分藏书也转归到黄岩博物馆。王舟瑶的“后凋草堂”,是台州私人藏书中保存地相对完善的,后其家属王子允也将旧藏捐献给临海博物馆收藏。项士元寒石草堂的藏书尽数转赠于临海博物馆。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