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藏书的自然破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604
颗粒名称: (2)藏书的自然破坏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2
页码: 241-242
摘要: 藏书除人为破坏外,书籍毁于自然因素的情况也不少。要言之,自然因素的破坏有火、水、虫三大害。尽管历代藏书家慎而又慎,但火灾、水祸、虫蛀依然吞噬了大量古籍。火灾应是私人藏书的头号大敌,其对藏书的破坏最为严重。因为水还可控,只要远离,尚可避免,而火灾则防不胜防。藏书楼往往建在水边,一旦有火灾发生,即可尽快将之扑灭。也有人建议将书藏于石仓中,以断绝火源,或者将藏书楼与居住区分离,书室专人专管,平时小心火烛等。尽管黄瑞积极抢救,最终仅剩其自著之书,以及数种乡邦文献。但年深日久,这种祸害便显现。古书中多空白破损之页, 便为蠹虫之所为。可见鼠蠹之害也是藏书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藏书除人为破坏外,书籍毁于自然因素的情况也不少。要言之,自然因素的破坏有火、水、虫三大害。尽管历代藏书家慎而又慎,但火灾、水祸、虫蛀依然吞噬了大量古籍。
  火灾。火灾应是私人藏书的头号大敌,其对藏书的破坏最为严重。因为水还可控,只要远离,尚可避免,而火灾则防不胜防。台州私人藏书中,遭火焚毁的很多。金嗣献、宋世荦、黄濬、潘日初、秦枬的书均毁于火。黄濬去官归里时,积得万卷书册,拟将捆载回故乡,以便兄弟几人日后雠校阅读,他托弟子保管,不料弟子不慎,所积之书尽数被火所焚,无情的火灾使得黄濬的藏书读书之梦破灭。宋世荦的书除被太平天国动乱中的大火烧毁,余下之书为子孙收藏,然而还是再次遭火,所有藏书付之一炬。金嗣献是台州被火灾害得最惨的一位藏书家。金嗣献祖父的藏书楼所积乡邦文献极多,然在其去逝后十年内, 家遭火,所有文献被火焚光,为了重振书业,金嗣献重建鸿远楼,东寻西搜,抄访不懈,终于积得不少卷册,光乡贤著作就不下四百种,然而1916年,其家再次遭火,金氏的努力再一次化为灰烬。就像金氏一样,藏书家藏书的历史就是不停地与水灾、火灾斗争的过程。要想保得书籍,就得想方设法避免火灾的发生。因此古人在藏书的同时,想出了不少方法。藏书楼往往建在水边,一旦有火灾发生,即可尽快将之扑灭。也有人建议将书藏于石仓中,以断绝火源,或者将藏书楼与居住区分离,书室专人专管,平时小心火烛等。
  水灾。水灾对藏书的也有很大威胁。因为书页是纸做的,相当脆弱,一旦浸水,或泡烂成糊,或粘连板结,无法揭示。台州私人藏书毁于水的也位数不少。一位是宋代的林表民。陈耆卿在《竹村居士林君墓碑》中记道:“吾观近世藏书之家,多毁于火,而君复圮于水也。或曰至宝难久聚,有是哉!”虽然火灾对藏书是最大祸害,然水灾也是一大杀手,林氏之书就因水灾,“并失富,故寥寥也”①。另一位是清代的黄瑞。黄瑞的秋籁阁于宣统三年(1911)遭水灾,阁垂垂圪矣。阁内所藏之书,悉被浸没,渐致腐烂废弃。尽管黄瑞积极抢救,最终仅剩其自著之书,以及数种乡邦文献。清代临海的陈春晖,原藏古砖甚多, 著有《运甓录》,然而“咸丰癸丑(1853)水灾,旧藏书画,半付波臣,此帙亦归乌有”。② 其半生心血,付诸殆尽。水灾来时,藏书家辛勤搜访的书籍,顷刻荡去, 这对藏书家来说如同灭顶之灾,因此不能不防。水祸还可能由于藏书之处潮湿,水汽蒸滋,而使书籍粘糊板结,最终受损。鉴于此种情况,有些藏书家经常晒晾书籍,以防霉气。
  虫蛀。虫蛀之害不比水灾、火灾来势凶猛,它是一种慢性的破坏。因此古书上对此记载较少。但年深日久,这种祸害便显现。古书中多空白破损之页, 便为蠹虫之所为。项士元过访秋籁阁时,秋籁阁已衰败,一片荒凉,“阁原藏金石拓本及古砖甓甚多,今拓本早为波神荡去,古砖皆埋于颓垣荒陇间,间有残拓,亦蚀鼠啮随之”③。叶书在《石园遗诗》序中也认为书之保存不易,即使大刊深刻,不久还是要被兵火、鼠蠹毁去,“问昔之长篇短章、娄心刻骨而出者,已半还之太虚冥冥中矣”④。可见鼠蠹之害也是藏书的一大问题。古代藏书时有以芸草等物去虫蠹的,因此书便有了书香,其实书香即是芸草之香。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