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藏书的管理方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601
颗粒名称: (4)藏书的管理方式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3
页码: 237-239
摘要: 古代藏书家对藏书的管理方式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封闭式的,一种是流通式的。封闭式的藏书家,在古代私藏中,占大多数,因为藏书家深知聚书之苦, 也知散书之易,所以谨守其业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上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就是典型。范钦在世时就立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族训,为了避免书籍流失,还将阁门和书橱的钥匙分房掌管,这样进楼的机会就更少了。数百年来,六七万卷的典籍尘封于楼内,少有人阅览,导致藏书的利用率极低。从史料来看,台州藏书家也是前者为多。台州最大的藏书楼小停云山馆, 应是相对闭守的。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古代藏书家对藏书的管理方式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封闭式的,一种是流通式的。封闭式的藏书家,在古代私藏中,占大多数,因为藏书家深知聚书之苦, 也知散书之易,所以谨守其业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上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就是典型。范钦在世时就立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族训,为了避免书籍流失,还将阁门和书橱的钥匙分房掌管,这样进楼的机会就更少了。数百年来,六七万卷的典籍尘封于楼内,少有人阅览,导致藏书的利用率极低。
  从史料来看,台州藏书家也是前者为多。台州最大的藏书楼小停云山馆, 应是相对闭守的。洪氏藏书印中有多枚为“子孙宝之”、“子孙守之”等内容的印章,从这可看出,他们对图书非常珍视爱惜,有演变到为书看护者的角色的趋势,有一枚印却是“鬻及借人为不孝”,更是直接道出了封闭式的藏书心态。
  洪氏藏书楼一般人也是极难入内的,在《秋籁阁藏书记》中,项士元记述了黄瑞部分藏书得自洪氏馆中:“洪氏小停云山馆,为筠轩先生颐煊故庐,庋藏书画, 著称浙东。茂才应馆主子霞茂才之聘,寝馈其间,课读数年,馆中所藏金石书画及清代名儒手迹,悉为玩览,间加札录。”如不是受馆主洪子霞之聘,黄瑞恐怕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心态在台州其他藏书家中也时有反映,如清代临海潘日初为了告诫子孙,还特意在书橱上贴一条子云“余买书千余卷,留于子孙看读,如有私自借人,作不孝论。但愿世守文、行、忠、信、仁、义、礼、智八字。”“私自借人,作不孝论”与洪氏的“鬻及借人为不孝”异曲同工,同样体现了“书不出阁,不能借书于人”的封闭式管理模式。
  封闭式管理图书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古书,但也往往禁锢了一些稀传孤本古籍的流传。这些古书“举世不得寓目”,“使人致疑于散佚”,甚至还会随着藏书楼的湮灭而失传。近代学者陈登原先生就曾说过:“居尝谓保存古籍,端赖藏家。然摧残古籍,藏家亦有罪焉。”这里摧残古籍也包括藏书家对图书的禁闭。然而在古代,藏书家收藏书籍只是个人自发的行为,对图书的禁闭,其深层的原因是由封建性的小农生产方式决定的,小农生产方式中自产自销、相对封闭的特点,使得藏书家们很难超越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因而在行为上有不可避免的自闭性。所以今天我们看古代藏书家们的某些行为,也不必过于苛责。
  然而台州藏书楼的封闭也是相对的,当友朋亲戚需要时,藏书家们也会慷慨解囊。比如观念中深藏“鬻及借人为不孝”的洪氏家族中,借人于急用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王棻刊行《台州丛书续编》,其中弘治版《赤城新志》所据底本就是借洪氏小停云山馆抄录的。《(嘉定)赤城志》是台州地方名志,虽经明代谢铎翻刻,但至清代流传甚为稀少,郭协寅为保存桑梓文化,欲进行重刻,但他所藏谢氏刊本不全,只得其半,他就从洪氏藏本中补抄,才得全帙。黄瑞秋籁阁藏书也曾多次借予同乡谢咏雪、叶书等人阅览。清光绪间,临海志局重修郡邑志,向黄借书,黄又出借藏书多部。从这些事例可看出,即使闭守型的藏书楼,也并非完全封闭,一些藏书家将“鬻”与“借人”列为不孝,究其原因是怕图籍流失,但当图书关乎家乡图书事业或对人有用时,他们也会作出相对开明的举动。
  台州藏书家之间相互抄录活动频繁,也说明其在私密之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借人助刊的也很多,如温岭陈树钧所藏中有十数种书曾借于人,其中有《久庵文选》、《绿天亭集》等图书。宋世荦刊刻《台州丛书》也同样靠的是许多藏书家的帮助。
  台州有些藏书家观念不那么保守,如前所述为台州培养人才的藏书家如王所、陈孚、王棻等人,他们的藏书更加注重藏书致用的特点。即使其他的藏书家,也可能对某些人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供其阅览,并非像私密成性的江苏藏书家钱谦益那样吝啬,连同图书见一面也成奢侈,有的也说成无。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