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州藏书家之校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599
颗粒名称: (2)台州藏书家之校书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2
页码: 235-237
摘要: 古人抄书难免有鲁鱼亥豕之别,容易出现讹字、缺字,或者有衍文,刻本也有同样状况,往往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孙从添说, “书籍不论抄刻好歹,凡有校过之书,皆为至宝”。学者所校之书,因内容完善,错误少,往往被世人所看重,有“善本”之称。一个藏书家所藏善本之多寡,也反映着其藏书质量的高下。为了提高藏书质量,为学习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资料,台州藏书家在藏书的同时也重视校书,他们对所藏之书仔细校对,互通有无,修补错漏,尽量保存版本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亟假其书,属友人录副以归。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古人抄书难免有鲁鱼亥豕之别,容易出现讹字、缺字,或者有衍文,刻本也有同样状况,往往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因此藏书家都重视校书。孙从添说, “书籍不论抄刻好歹,凡有校过之书,皆为至宝”。叶德辉说:“书不校勘,不如不读”。学者所校之书,因内容完善,错误少,往往被世人所看重,有“善本”之称。一个藏书家所藏善本之多寡,也反映着其藏书质量的高下。
  为了提高藏书质量,为学习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资料,台州藏书家在藏书的同时也重视校书,他们对所藏之书仔细校对,互通有无,修补错漏,尽量保存版本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宋代林师蒧“书法名帖亦数千卷,每一卷入手校雠考订,继日忘夜”①。明临海林鹗爱藏书,如闻人有奇书,必想方设法求之。到手之后,亲自校对。如发现有疑义,必“访其善本是正”②。明代藏书家谢铎在重修郡志时曾就多家参订校对,他自己藏有秘阁本《(嘉定)赤城志》,后又访得东门周氏本,不久叶先生之孙定中又取来家藏本,此三者皆嘉定间刻本,谢铎“因得彼此互订,以从其是”③。
  清代朴学盛行,更是讲究字句的出处和精确度,因而校书更是学术的必要前提。清代出现的藏书家中,在校书方面,洪颐煊是一位杰出的代表。洪氏校《穆天子传》时,所用底本为“郑本”,并参照“吴本”、“程本”、“汪本”、钱塘赵君坦所校吴山《道藏》本。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又从前代类书古注等著作中择取《穆传》引文用以校勘,还吸取了钱大昕、孙同元、洪震煊等人的研究成果,因而其校勘成就超过了以前任何人,成为“今本中最善者”。宋世荦也重视校书,他当时所编的《台州丛书》之乙集清冯甦《见闻随笔》,就曾借郭氏所藏抄本互校。
  李诚敦说楼里藏书数千卷,中多善本,也经其多次校过。叶书博学多识,光绪二十一年(1895),他受邀编写《临海县志》,兼摄补遗,并负责全书校订。“凡前志之舛误而有疑似者,缀案语于后”④。郭协寅凡有入藏之书,均仔细校对,如他所藏《滇考》一书,在比较诸家传抄本的同时,又借同乡黄润川之手抄之本, 重加补校,遂成全书。黄岩学问家王舟瑶曾校过不少书,其所校书,有《台州书画识》、《说郛》、《容庵集》等。
  台州藏书家们的校书之勤从王棻所得《白云稿》的过程就可以窥见一斑。
  同治辛未(1871),余集京师,假朱伯贤右《白云稿》五卷,嘱同县蔡竹篪、李子笃庆、临海周黍香郇雨、太平陈尹珊莹、天台范聘石珍、仙居李天隐芳春分卷缮录,而同县杨定夫晨、王子裳咏霓、临海葛逸仙咏裳、瑞安孙仲容诒让为之雠校,既毕携归,而临海黄子珍瑞又覆校焉。考《四库全书总目》,谓《白云稿》本十卷,今世所传仅存五卷,是伯贤之文传世者止于此矣。光绪甲午(1894),钱塘丁松生丙以新刊《徐始丰稿》见赠,其附录中有朱右《知学斋记》,为五卷本所未有。乙未客杭,寓丁氏求已斋中,问所从得,则松生所藏《白云稿》自六卷至十一卷灿然完备,《知学斋记》则卷六第一篇也。亟假其书,属友人录副以归。① 王棻先在京师抄得五卷本《白云稿》,分别由杨晨、王咏霓、葛咏裳、孙诒让等数人校对,回到临海后又叫黄瑞重校。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知杭州丁丙藏有其他版本的《白云稿》,于是又赶赴抄录,对原先所藏本加以补正。对一本书如此,对其他书也是如此。正是这样一遍遍的不厌其烦的缮录、校对、补正,才保证了藏书的质量,为学习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前提。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