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杨晨崇雅堂藏书(路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532
颗粒名称: (十一) 杨晨崇雅堂藏书(路桥)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3
页码: 151-153
摘要: 杨晨,字定孚,号蓉初,路桥河西人。《台州府志》有传。青年时,就读杭州西湖崇文书院。同治九年,主讲路桥文达书院。光绪三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以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后升任刑部掌印执事中。光绪二十三年,辞官独修《路桥志略》,次年,创办越东公司。光绪三十四年,任黄岩县教育会首任会长。民国后,恬于仕进,惟以著书为业,尤拳拳于台学,刊播遗书,诱掖后进,希望能返回旧时‘海滨邹鲁’ 之风,与同乡王咏霓等结社吟咏。杨氏爱藏书,主讲文达书院时,曾捐献经史二千卷,说明其时已有不少藏书。特别是在翰林院时征访台州文献,使其收藏量大增。总藏书达3万余卷。其中“有古籍万余卷,并藏有宋岳武穆王忠文墨迹”①。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杨晨(1845—1922),字定孚,号蓉初,路桥河西人。《台州府志》有传。青年时,就读杭州西湖崇文书院。同治九年(1870),主讲路桥文达书院。光绪三年(1877)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以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后升任刑部掌印执事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辞官独修《路桥志略》,次年,创办越东公司。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黄岩县教育会首任会长。民国后,恬于仕进,惟以著书为业,尤拳拳于台学,刊播遗书,诱掖后进,希望能返回旧时‘海滨邹鲁’ 之风,与同乡王咏霓等结社吟咏。
  杨氏爱藏书,主讲文达书院时,曾捐献经史二千卷,说明其时已有不少藏书。同治十二年(1873)随孙衣言到安徽,校阅《永嘉丛书》,得尽窥所藏旧籍, 开阔了眼界。特别是在翰林院时征访台州文献,使其收藏量大增。他征访台州先哲遗书,先将书目从四库丛书中录出,如是四库未收者或仅为存目的,他一一搜求,并征私家藏稿,编成《台州访书约》(今有光绪八年[1882]刊本,1936 年温州籀圆图藏有一册)。光绪二十四年(1898)后,杨氏兴办实业,家境逐渐宽裕,为其藏书提供了经济上的便利。1920年,杨氏在路桥河西虹桥头建杨氏家庙,东楼储御书及法书名画,西楼是藏书处,即崇雅堂。总藏书达3万余卷。
  其中“有古籍万余卷,并藏有宋岳武穆王忠文墨迹”①。
  杨氏崇雅堂藏有宋陈咏著《全芳备祖》五十八卷。陈咏(1035—1112),字景沂,黄岩(今温岭岩下乡晋岙村)人,所著《全芳备祖》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此书流传甚罕,刻本仅日本皇宫图书寮(今宫内厅书陵部)藏有一部残本(存前集卷十四至二十七,后集卷一至十三、卷十八至三十一)。明清以降,抄本有数部,但也非常罕见。而杨氏藏有一本旧抄本。此本为海盐马玉堂汉唐斋旧藏,有马玉堂笏斋印,又有“杨定孚鉴藏图籍”印。
  藏有明陶宗仪《草莽私乘》一册(旧抄本,是抄误字棘目,有“台州杨定孚鉴藏图籍”朱章)、清宋世荦《台诗三录》八卷抄稿本、清李诚《周易解》五卷(临海江涵抄本)及《易章句述》八卷(稿本)等乡贤著述和《古今图书集成》等。杨氏另藏有谢铎所撰《尊乡录节要》四卷、《拾遗》一卷,此本原本为清临海卢烱重刻,杨氏“求访累年,始从翰林院中得汪启淑进呈原本,亟令照抄”①。 藏有《东山诗选》二卷,宋黄岩葛绍体撰。葛绍体是宋代台州著名诗人, 《四库简明目录》称其为“山林枯槁之士,故其诗派颇近四灵”。该书至明中叶而亡,故《赤城新志》不载,乾隆中纂修《四库全书》,始从《永乐大典》录出,编为二卷。杨氏在翰林院时从内府录出,后经王棻与王维翰校补,太平陈树钧付梓。
  杨氏晚年常在鉴洋湖别墅居住,在瀛州亭,校录乡里先哲著述达数十种。所校非乡邦文献有《东坡诗抄》、《史记》等,1936年浙江文献展览会上, 其子杨子屏送展其所校《杨定夫校东坡诗抄》和《杨定夫过录归方评点史记》各一册。
  杨氏藏书室名崇雅堂,可能还有藏书处曰“敦书乐古斋”,项士元年谱中有记,“予赴黄岩路桥问学于杨定孚给谏,信宿敦书乐古之斋,复乘便游览鉴洋湖”②,也可能有养拙斋。
  至其后代杨子屏时,崇雅堂的藏书大多还在。许多珍贵的藏品还于1936 年参加了浙江省文物展览会,后逐渐散失。新中国成立时,项士元曾到杨氏崇雅堂寻访旧藏,藏品所剩无几,藏书仅存《古今图书集成》五百余册。
  杨氏重视整理、出版乡邦文献,以台属文学萌于汉,茁于唐,而盛于宋、明之间,又以故乡文献零落,时惧无征,因与乡人王棻劝人刻先贤遗著,以续宋世荦之书,于是叶书之《荫玉阁丛书》、陈树钧之《枕经阁丛书》、金嗣献之《赤城遗书汇刊》相继而起。杨氏先于宣统三年(1911)编成《台州丛书后集》,收乡邦先贤著述十七种,收入自撰《三国会要》、《台州艺文略》、《台州金石略》和《赤城别集》等,并加以刊刻。其中《任蕃小集》,从席氏《唐诗百名家集》录出,《百名家集》中仅载任蕃诗十首,今杨晨刻本多出八首。任蕃曾侨寓台州,在临海巾子山有“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之句,天下传咏为古今绝唱。杨氏所辑《临海水土异物志》亦在刊行之列。此本原为三国沈莹所著,宋前就佚失,明初黄岩人陶宗仪《说郛》曾有辑本,仅数条。于是杨氏重辑。民国九年(1920), 杨氏门人蔡骧在杨氏基础上辑成《临海水土异物记订补》,其手稿现存椒江陈梦赉处。民国十四年(1935),杨氏之孙杨绍翰亦有辑本,刊入《崇雅堂丛书》。
  《台州丛书后集》又收入洪颐煊所辑《临海记》二十九条,列为一卷。《章安集》为宋临海杨蟠所撰。杨蟠,字公济,章安人,曾与苏轼以诗唱和,欧阳修读其诗集有诗云:“苏梅久作黄泉客,我亦今为白发翁。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秋风。”王安石有《答公济书》曰:“读足下之文,但知畏之,愿造所闻。”其见重于名辈如此。此书久佚,杨晨从《永嘉百咏》、《西湖百咏》、《山游倡和诗》及他书辑录为一卷。
  民国四年(1915)刊印《台州丛书己集》,杨氏复搜集唐、宋、元、明见存各文集,重为董整,抄存辑补,得十余种,与其门人徐兆章详加校雠,汇为是书, 付之石印。计收宋人集三种、元人集九种。台属宋、元两代文集,略备于是书矣。所收宋人吴芾、陈耆卿,及元人丁复、刘仁本所著各书,大半从《四库全书》中抄得,复请其乡人王舟瑶各为校勘,录为校记,搜辑群书,录为补逸, 各附书后。至宋人林表民,元人项炯、陈德永、杨敬德、泰不华、方行、郑守仁及释子贤等人所著诗文,则均杨晨及王舟瑶从各书辑录成者,篇幅寥寥,非原书也。
  杨晨之孙绍翰又排印14种成《崇雅堂丛书》。
  《台州丛书后集》、《己集》、《崇雅堂丛书》书目详见本书第三章附录《台州藏书家所刻各丛书书目表》。
  杨晨所著也很丰富,有《诗考补订》四卷、《三国志札记》一卷、《河西杨氏家谱》一卷、《三国会要》二十二卷及《临海县志稿》、《定兴县志》、《崇雅堂诗文稿》、《崇雅堂集》等,还辑有《临海异物志》、《台州艺文略》、《台州金石略》、《瀛州咫闻》、《赤城别集》等,编有《崇雅堂书目》,曾为《黄岩县志》总纂。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晨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