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洪氏后人藏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513
颗粒名称: (6)洪氏后人藏书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台州洪氏后人的藏书。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洪瞻陛(?—1854),字雨芗,洪蒙煊之子,洪颐煊之侄。洪蒙煊(1766— 1824),号达泉,乾隆五十三年(1788)副贡,曾与郭协寅、沈河斗同撰《(嘉庆)临海续志》,他原藏有秦锡淳《(乾隆)临海县志稿》(今佚),此志必有所承袭。
  (《(嘉庆)临海续志》毁于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占领临海时。洪氏族孙福钧曾藏有舆地、建置、职官初稿三卷,叶书得其金石稿一卷,潘氏三之斋又藏有经籍稿一卷,今均不见。)瞻陛于道光六年(1826)优贡,道光二十年(1840)举顺天乡试,官四川双流知县,工诗善书,雅好金石,聚唐碑千余种。至其后代洪锡彝时,藏书散出,项士元在临海邓巷“洪叔雨大令(锡彝)家中购得旧藏遗书千余卷”①。其中包括程霖所撰《咸丰临海志稿》三册。《咸丰临海志稿》,清临海程霖撰,陈叶埙、洪瞻台二人任采访。稿未成而程氏卒,遗稿后归洪锡彝家。
  1931年,项士元从洪家购得三册。现临海博物馆尚存一册。
  瞻陛著有《存我堂诗集》、《医论正解》、《台州形胜考》等。藏书处为存我堂。
  洪瞻墉,字容甫,号少筠,洪颐煊之子,例授布政使理问衔。“嗜古有父风, 工篆籀”。著有《建元分类考》二卷、《钱王铁券考》三卷、《兰雪轩钱谱》十四卷、《倦舫法帖目录》一卷、《倦舫书画金石目》一卷、《台州金石略》一卷等。有藏书处曰“兰雪轩”,编有《兰雪轩书目》。
  小停云山馆后为洪瞻墉所继承。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从台州撤退时, 城内的地痞流氓以为洪家是大户,乘机入内抢劫,火落书中,“小停云山馆所藏尽化为灰烬,仅存东边小轩窗三间,遗存者仅少数之字画百余件”②。同年,瞻墉因受不住此打击而去世。
  1936年七区文物展览会上,洪氏小停云山馆有钱王铁券摹本及金石书画多件应征,项士元在《七区文物展览会杂咏二十首》其一中题:“山馆荒凉久化埃,劫余喜有未寒灰。最难吴越留余迹,钩勒分明摹本开。” 不过小停云山馆劫后之书多数不存,陆续由其孙辈售出。对此近代诗人罗华不胜感慨,曾赋诗曰:“十年前记过筠轩,今日犹存竹满园。先后与君同一慨,买书人有卖书孙。” 颐煊藏书印有“洪氏小停云山馆珍藏金石书画碑帖砖瓦之印信”、“鬻及借人为不孝”、“颐煊家藏”、“小停云山馆”、“小停云馆”等。吴晗的《江浙藏书家史略》中记有洪颐煊的多枚印章,其实里边很多印是瞻墉的,而“子子孙孙永为宝”、“子孙宝之”、“子孙世守”、“子孙保之”等印章,到底是洪颐煊的还是洪瞻墉的,还有待于有进一步考证。
  虽然小停云山馆的厚藏没有像洪氏父子在“子孙世守”藏书印中所期望的那样保存下来,但小停云山馆曾为台州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其遗址已被列为“临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在台州历史上所作的贡献也永远为人记取。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