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代台州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452
颗粒名称: 一、明代台州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状况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3
页码: 70-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代台州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状况。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一) 明代台州社会环境从元末方国珍割据时期起,台州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开始复苏。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尔后荡平群雄,结束元末混乱,一统山河。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生产的措施,奖励垦荒,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台州的农业生产效益开始回升。
  自然经济开始分化,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开始出现雇佣工人的作坊。弘治时,台州年贡各色纸张近25万张,造纸业规模相当庞大。沿海港口都有造船场,打造战船和民用船只。明末清初,随着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钱塘江流域成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初发地区,台州也受其辐射,有了一定进步和发展。但发展步伐并不很大,且以贩盐和卖鱼为主。《(嘉靖)太平县志·食货志》称:“太平无富商巨贾巧工,民不越乎以农桑为业。间有贾者,盐利大,鱼次之,已而商次之,工又次之。”不仅太平,整个台州亦是如此。
  台州经济的复苏在明代早期是比较明显的,但到了明代晚期,台州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台州海运的不通。因为海洋经济一直是台州社会经济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自西汉在台州设立回浦,后改为章安后,台州经济开始崛起。章安是一个著名港口,具有有利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 在中央向南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初,台州郡治由章安迁至临海,但其政治军事地位仍较显要,和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岛屿的海运、商贸活动也日益活跃。南宋建都临安,台州成了辅郡,海运开拓,水利兴修,生齿日繁,台州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进入新台阶。但是元、明以后,台州海运贸易一蹶不振,直趋下坡。元世祖远征日本时,因遇海难而全军覆没,影响了海上军防、阻抑了海上航运,台州海运亦受影响。明代之后,中央又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港口闭塞,海运枯竭,再加上台州倭寇的猖獗,商贸更是惨遭破坏。台州经济的发展与海运发达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台州海运的阻塞,台州经济发展也缓慢下来了。
  二是倭患影响。明代后期影响台州经济最为严重的是倭寇作乱。日本海盗常出没于台州沿海一带,危及台州人民的财产和性命,一些地方豪绅、贪官污吏和失意士人,以及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出于暴利,或迫于生计,也参与倭寇侵扰活动。《元史·铁迈赤传》载:元武宗至大至仁宗延佑(1308—1326) 的十八年来,“倭人连寇濒海州郡,浙、闽沿海,首当其害”。明嘉靖初年岑港战役之后,倭寇的侵扰锋芒已由宁波、舟山一带,直接移向台州。倭寇杀人如麻, 焚烧庐舍,劫掠财货,吏民战死逃亡不下数十万。黄岩、温岭、三门、临海、玉环等地自不必说,即如仙居、天台等山区县城,也被烧杀殆尽,洗劫一空。嘉靖三十八年(1559)朝廷派戚继光来台领兵抗倭,他曾驻台州海门卫,现台州仍留有戚继光祠遗址。战乱使章安、宁海的海运大贾逐渐消失,造船基地先后崩溃。
  原先有所发展的渔业、盐业,也因倭寇作乱,受到很大挫折。
  (二) 明代重视文教的社会风气明代中央在文化上采取鼓励政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台州私人藏书的发展。朱元璋在位期间,由于急需人才,明政府采取了征召、荐辟与科举并行的办法,台州离当时的京城金陵(今南京)只有一省之隔,受征召、荐辟的文人不少。在科举制度中,明代废除了元代的族属和户别的限制,差不多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参试,促进了文教事业的复兴。明代台州科举人才甚众,在明统治的279年间,台州中进士的有271人,这个数目低于宋代,而远超元、清两朝。仅临海一县,有进士125人,举人336人,贡生438人。明代台州还出现不少蝉联科第的文化世家。如临海的王宗沐、金贲亨、秦礼三大族。王宗沐一族有五人中进士,王氏是台州藏书家,详见后文明代藏书家。金贲亨与其子立爱、立敬、立相都是进士,秦礼与兄长秦文、弟秦武,以及次子秦鸣夏都是进士。黄岩则有黄彦俊、黄孔昭、黄俌,三代进士。此外,临海、黄岩、太平、天台、仙居等县,还有不少一门两进士。
  在台州,宋时的几大学派到明代仍有传承。朱子学说在明台州继起者有方孝孺、谢铎、金贲亨等人。方孝孺拒为燕王朱棣起草登基诏书,致株连十族(九族及学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但其“台州式的硬气”融入理学, 成为台州理学的重要标志。谢铎著有《伊洛渊源续录》,是书继朱熹《伊洛渊源录》而作,具有明显的朱学特色。宋代事功学与心学逐渐相融,到了明代王阳明合二为一,创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是明代的主流文化,在台州传播兴盛。黄岩黄绾,仙居应良、金克厚、林应麒,宁海石简,温岭叶慎,均为王阳明弟子,而阳明心学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则是黄岩理学家黄绾(1554— 1480)。他将心学融入程朱理学,批判了心学“守心空无”思想和程朱理学的“空谈性理”,建立自己综合融贯的理学体系,在儒学发展史上有重大的开拓意义。
  总之,明代也是一个崇尚读书的朝代。明初天台学者徐一夔在《始丰稿》中说“家有弦诵之声,人有青云之志”,就反映了当时的读书盛况。学风的兴起,书籍需要量大增,城市和乡村“书香门第”、“诗书传家”、“耕读世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藏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对明代藏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明代台州的刻书业明代台州刻书业比以往有进步,这对藏书也是有利的。明代台州刻书还是以官刻和寺院刻书为主。官刻本有知府王可大刻方孝孺《逊志斋集》,李时渐刻《三台文献录》。崇祯六年(1633),台州府刻陈亮《龙川文集》。此外台州府刻还有《临海志》、《戴石屏诗》、《观乐生诗集》、《桃溪净稿》、《赤城论谏录》、《赤城炼录》。各种地方志书均为官刻。
  由于技术进步,刻书相对容易,重刻本开始出现。如《寒山子诗集》有明永乐天台僧重刻本与明万历计谦亨刻本。《(嘉定)赤城志》有弘治十年(1497)、嘉靖四十四年(1565)、万历二十四年(1596)、天启六年(1626)等4 种重刻本。
  寺院刻书以天台寺院为多,如天台高明寺在天启、崇祯年间刻有《天台山方外志》、《幽溪别志》,又刻王士昌《台隐草》、柯夏卿《台游赓草》、吴执御《台寻草》、应可传《台游偶咏》、王立程《析醒草》、释受教《六朝僧诗》,均为吟咏天台山诗集,计十余种,具有丛书性质。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