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提倡汉化、尊儒重教的文教政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436
颗粒名称: (二) 提倡汉化、尊儒重教的文教政策
分类号: G259.29
页数: 3
页码: 56-58
摘要: 元朝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元初统治者不重视教育,儒者社会地位低下,故有“九儒十丐”之说。但在元灭南宋以后,元朝对江南的统治稳定下来,一些统治者认识到可以“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他们开始在文化教育领域大力推行一系列“遵用汉法”的文教政策,促进了教育和人才的兴盛。首先是对南宋遗留的儒士加以安抚和重用。为了笼络汉族儒士,元统治者逐步实施儒士免役、鼓励儒学的政策,并大规模地在江南求贤,搜访隐逸。为兴教化以行文治,元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原有观念,承认儒学在文化中的统治地位。元代私学包括家学、私人讲学以及出游访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图书史 藏书 台州

内容

元朝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元初统治者不重视教育,儒者社会地位低下,故有“九儒十丐”之说。但在元灭南宋以后,元朝对江南的统治稳定下来,一些统治者认识到可以“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他们开始在文化教育领域大力推行一系列“遵用汉法”的文教政策,促进了教育和人才的兴盛。
  首先是对南宋遗留的儒士加以安抚和重用。南宋是一个以文治国的朝代,儒士在南宋享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特权,国家免除其徭役和丁税。元初儒士降至社会底层,儒士形同编民,差发和徭役繁重,致很多人破产。为了笼络汉族儒士,元统治者逐步实施儒士免役、鼓励儒学的政策,并大规模地在江南求贤,搜访隐逸。史称元“世祖初得江南,尽求宋之遗士而用之,尤重进士”。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颁布《定江南诏书》,明确指出:“前代圣贤之后,高尚僧、道、儒、医、卜筮,通晓天文历数,并山林隐逸名士,仰所在官司,具实以闻。”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钜夫至江南求贤,荐叶李、赵孟頫、孔洙等二十余人,均授官职。之后,举荐之风更甚,举荐名目有隐逸、贤能、忠孝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以荐举人才为务。这些被荐举的儒士,绝大多数被任命为学官。临海藏书家陈孚就是通过呈请诗文获得书院山长一职,仙居收藏家柯九思也是通过结交元文宗受赏识才升官的。这都说明元代统治者尊重儒士, 善用人才的一面。
  其次是尊孔崇朱、兴办学校。
  为兴教化以行文治,元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原有观念,承认儒学在文化中的统治地位。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以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礼祭祀曲阜孔庙,将孔子礼仪推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元武宗还将儒学经典《孝经》分发诸王,令其学习。随着汉化政策大力推行,理学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发凸显出来。仁宗即位后,采纳程矩夫等人“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的建议,逐步确立了理学的官学地位,规定科举考试从《四书》中出题,以程朱等理学家的注疏为评分标准。从此传统的经学教育转变为程朱理学教育。
  为了达到“尊孔崇朱”,教化民众,元统治者大兴学校。元代各朝皇帝都对兴办学校非常重视,曾下过不少诏谕。武宗至大四年(1311)又诏曰:“国子内置监、学,外设提举、教授,将以作养人材,宣畅风化,今仰中书省自国子监、学为始,拯治各处州、郡正官、肃政廉访司申明旧规,加意敦劝,若教官非才、学校废弛者,从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纠劾。” 元王朝对各级学校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从京师国子学、地方官学、书院至乡野村塾,可以包容各层次学子的教育系统。元代对书院的最大创举是将书院官学化,并加以大力发展,形成了“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兴盛局面。除官学外,元代私学无论在实施方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元代私学包括家学、私人讲学以及出游访学等。学习内容则是异常繁复博杂, 除经史之学外,凡天文、地理、数术、阴阳、历法、医药等均列其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