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藏书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339
颗粒名称: 序(一)
页数: 2

内容

浙江素有藏书之乡的美誉。我尝言藏书和刻书是浙江文化史上的一对双子星座,在浙江文化史上熠熠生光,照耀千秋万代。这是浙江先贤给我们留下的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是值得我们后人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若要追本溯源,浙江的私人藏书事业,可以从东汉三国时代的会稽阚泽、晋代钱唐的范平、褚陶和南朝齐梁吴兴的二沈(沈驎士、沈约)说起,真可谓是源远而流长。后起者如宁波、嘉兴、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至少在宋代都有文人藏书活动的出现,而台州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地区。
  我曾经长时间地思索过,浙江的私人藏书为何如此历史悠久,而且历久而不衰,除了浙江的经济发达、文化教育事业先进、学术思想活跃等而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浙江有那么一批文化人,热爱读书,他们以保护典籍文化为己任, 总是千方百计将前人积累的文化,千方百计地加以护藏,使之传诸后代。对此我的恩师、学界耆宿胡道静先生在为我20世纪80年代所著的《浙江藏书家藏书楼》所撰的序言中的一段话,说得十分清楚,他说: 我喜欢说一句话:中国灿烂、悠久、丰富的典籍文化,藏书家是有一份大功劳的。因为,我们祖国拥有的古籍之多,举世第一。这么多的典籍,首先是要有作者,再就是要有传抄、传刻、刷印、流传之人,不然,也是“白搭”。著作了很有价值的书,没人辛劳地为之传播,哪能流行四海,传之后世呢?可这还不够。藏书家默默地履行他们自己的癖好,以博藏群书,护持保存为自己的责任,而且总是希望一己之收藏,世世代代保存下去。……许许多多的藏书家配合了或抄或印的出版发行家的通力合作, 持久不息地进行永恒的接力长跑,这就是我们先人著作得以大量地保存下来的唯一秘密。
   我之所以引用胡先生的这段话,这是道静师所言虽为全国情况,而台州一地亦复如是。清台州临海宋世荦性喜藏书,古铜爵书屋藏书称富,其于嘉、道间所刻《台州丛书》搜罗乡邦文献甚夥,为台州辑刻乡邦文献的先声。其后继者有洪颐煊刻《传经堂丛书》,叶书刻《荫玉阁丛书》等,延至民初尚有杨晨辑刻《续台州丛书》,真是香火相续,不绝如缕。这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胡道静师所论,台州藏书家和刻书家们同样在“持久不息地进行永恒的接力长跑”,他们跑出可贵的一棒,为台州文化作出可贵的贡献,对于他们的默默的奉献精神,我以为后代的台州人是不能忘却的。
  台州的私人藏书事业始于宋而盛于清,其中洪颐煊的小停云山馆是重要的一家。颐煊是位学者型藏书家,所藏极富。颐煊六世孙昌文为余之友人,尝据其家族所传小停云山馆当年盛况,及太平军入临海时藏书楼遭劫告余,一代名楼,竟成云烟,思之十分痛惜。又如民国间临海项士元先生既是一位传统的藏书家,又是一位浙江藏书史的研究前辈,尤可敬者,项士元先生还是一位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于民初与临海县知事汪莹、劝学所所长严秉钺等共同筹建临海图书馆,且以所藏图籍万余卷捐入供众阅览。每思及此,我对台州藏书家的精神是十分钦敬的。
  张明君女史供职于台州学院椒江学区图书馆,曾就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后又入南京大学徐雁教授之门攻读研究生学位,名师出高徒,造诣精深,撰就《台州藏书史》一书。观明君女史稿为彰扬台州历史上私家藏书家之功绩不遗余力,且对台州私人藏书之研究颇有心得,并联系实际对“书香台州”的开展提出具体建议,为研究浙江藏书史别辟蹊径。前已言及浙江藏书历史悠久,成就特高,其特点之一是全省各府州皆有藏书活动,且底蕴十分深厚,今闻按地区论已有嘉兴、杭州等地藏书史的出版。明君女史的所撰突出私人藏书与藏书文化的研究,更是别开生面之作。明君女史书稿成,驰书索序,遂写了上面一段话付之,谈了我对台州藏书的一些体会,就算是此书的序言。
  顾志兴2013年4月14日于杭州孔庙之北孤桐凤竹野柿书舍

知识出处

台州藏书史

《台州藏书史》

本书一是论述台州私人藏书。该部分以时代为主线,上溯两宋,下迄近代,结合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先对当今台州市境内的私人藏书家群体,分别从个体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从总体上,对台州私人藏书文化进行解读,总结出台州私人藏书的五个特点,并结合当今形势,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论述台州其它藏书。以佛道藏书为主,兼及官府和书院藏书。对台州最主要的道观寺院的藏书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台州佛道藏书的内容及来源进行分析。尤其是佛寺藏书,因其对日韩佛教界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还特地列出一章节详细介绍台州与日韩的书籍交流,以作为台州与这两国文化交流的参考。

阅读

相关人物

顾志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