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适高足陈耆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瓯丛考》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696
颗粒名称: 一、叶适高足陈耆卿
分类号: K289
页数: 4
页码: 285-288
摘要: 关于陈耆卿生平及思想主张,详见前文“台州事功学”,兹考证陈氏与叶适之交游。据周梦江先生所编《叶适年谱》载:嘉定十一年十月五日,青田县主簿天台陈耆卿上书叶适,请示《习学记言(序目)》大旨,并自青田来永嘉,以所著《筼窗初集》与《论孟纪蒙》求教。叶适深为叹息,授以文法。又据《同治青田县志》卷八《秩官主簿》载:“陈耆卿于嘉定十年以迪功郎至,十三年升。”又因陈耆卿称叶适为“崇福待制侍郎”,叶适刚好于嘉定十年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崇福宫,故将陈耆卿谒见叶适系于此年。茹谷而思种子之功,酌醪而思曲蘖之美,此所以为善饮食者也。深惟此责,母在在母;母死在子。
关键词: 东瓯 研究 文化史

内容

关于陈耆卿生平及思想主张,详见前文“台州事功学”,兹考证陈氏与叶适之交游。据周梦江先生所编《叶适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载:嘉定十一年(1218)十月五日,青田县主簿天台陈耆卿上书叶适,请示《习学记言(序目)》大旨,并自青田来永嘉,以所著《筼窗初集》与《论孟纪蒙》求教。叶适深为叹息,授以文法。从此可看出:陈耆卿是在青田县主簿任上与叶适开始交往的。又据《同治青田县志》卷八《秩官主簿》载:“陈耆卿于嘉定十年以迪功郎至,十三年升。”因此周梦江先生认为:陈耆卿向叶适求教,当在嘉定十年与十三年之间。又因陈耆卿称叶适为“崇福待制侍郎”,叶适刚好于嘉定十年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崇福宫,故将陈耆卿谒见叶适系于此年。
  《筼窗集》卷五保留了陈耆卿谒见叶适时的书信《上水心先生书》: 十月五日,迪功郎、处州青田县主簿陈耆卿,谨斋沐裁书,再拜献于崇福待制侍郎先生阁下:耆卿闻道之在人,犹日月之在天,有晦有明,而未始有泯灭也。何也?晦明者,日月之光也。人能以光见日月也,而不能以光尽日月也。故晦与明,百千万变,不能损益乎?日月之一毫,道之有晦明,非道也,亦道之光也,庸人之于道,犹行者之于日月也,行者一息不见日月,则瞽其目矣,庸人一日不见道,则瞽其心矣。《诗》、《书》、《易》、《春秋》,孔子发源之书也。其所谓仁,昉于《易》之元;其所谓诚,昉于《易》之无妄,其所谓造端乎夫妇,昉于《诗》之二南;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昉于《书》之尧典;其所谓羞桓文而黜管晏,昉于《春秋》之尊王。经,种子也,《四书》艺之,以为谷者也;经,曲蘖也,《四书》酿之,以为醪者也。茹谷而思种子之功,酌醪而思曲蘖之美,此所以为善饮食者也。
  今六合之士,伥伥然其无所之者,指先生之门,以为户牖,拾先生之咳唾,以为八珍大飨也。耆卿起山林中,不敢自绝于斯道。窃窥先生之学, 千载一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赖以勿替。嘘吸太极,% &三光,驾风鞭霆,斡乾转坤。闻所著述,有曰《习学记言》者,天下学子争师诵之,期与古圣贤同一不朽。而耆卿则未也,今日之来,惟提耳以告焉。
  南宋临海学者吴子良在《林下偶谈》卷二《知文难》记载叶适与陈耆卿一见如故的情景: 往时水心先生,汲引后进,如饥渴然。自周南仲死,文字之传未有所属,晩得筼窗陈寿老,即倾倒付嘱之。时士论犹未厌,水心举《太息》一篇为证,且谓他日之论,终当定于今日。今才十数年,世上文字日益衰落,而筼窗卓然为学者所宗,则论定固无疑然,水心之文,世犹深知之者少,则于筼窗之文,宜亦未必尽知之也。更一二百年后,以俟作者然后论益定耳。
  因吴子良系陈耆卿表弟,恐有溢美之词。然阅陈耆卿诗文,果然是南宋文章大家。他不仅文风质朴,且均为有感而发,文从心出,一气呵成,绝无赘言。
  如《筼窗集》卷八《祭先妣文》即是著名一例: 维嘉定三年,岁次庚午,五月戊子,朔十有八日乙巳,耆卿谨以家馔, 致于亡母孺人姚氏之灵。
  呜呼!吾母其真死邪!盖棺七日,无容无声,吾母其真死矣!吾家世儒,薄生理,母归,田无三十亩,老屋数间,不任风雨,吾母一力经纪之,左手婴孩,右手绩织,下至米盐,靡密之事,亦牵顿忘食,盖吾先人性躭书,口不道家有无,其所以至今仅给,则实惟母力,姻党尽能言之也。丁巳秋,先人即世,母寡居于时,女兄年已及笄,长妹亦骎骎,次则病喑,其季犹少也。藐然一子,则又病滨于死过者,见之知其百无以堪,吾母含泪摩娑,卒得活我,且渐谋婚嫁事,中间多故,又有莫之胜说者,吾母雅无病苦,自是亦抱气疾, 二年而不平。人曰:男女债未偿而然。母亦曰:诚然也,经之营之,亦尽出母心力。其后二婿拜于堂上,妇亦入门。人谓可以渐闲,然劳犹昔也。
  呜呼!吾尚忍言之,邪自惟不孝,无以荣其亲,然有区区乌乌之情,不能志去,私谓生苟不达,傥得与母蔬饭而嬉少,酬其平昔之劳,则志愿毕矣!虽母之所以自期者,亦然也。
  呜呼!吾母孰谓其至是邪,天不佑善邪,岂造物者,以子不孝,而降此毒戾邪。抑母所以役其神者,过而脆弱之质,自不能久于世邪。继自今吾畴依邪,家道谁治邪,手泽满前,种种皆血,吾亦何以生为邪。未病之,四旬得孙,津津甚喜。中夜隆寒起视之,至再三焉,告母少休勿听也。
  呜呼!继自今孙虽啼号,吾母其闻之邪?惟我母子相与为命,三十有一年。子不敢一日舍母而远游,母不肯一日不见子而食。母病八月,吾八月在床,亦谓母勿药而康;庸讵知辰出暮归,则母已不能语也邪。
  呜呼,痛哉!未病时,意尝不满间,或指喑者曰:“汝有分则先我死也。”或又指其季曰:“吾安得亟嫁汝也。”或谓母年未六十,何介介若此。
  由今观之,似若知其死而然。
  呜呼,痛哉!深惟此责,母在在母;母死在子。誓当拊字装遣,如母未瞑目之时,母可无憾其所以为母憾者,有终身之劳,而无一息之乐,治家有奇男子之所不能,而不及享庸妇之寿。如永夜入荆棘,迟天明而坦途,则车轴折矣,此耆卿之所以怨天叫地,欲与母俱死,而未可也。决九河,不足以为吾之泪;汗千竹,不足以书吾之恨。哀哀我母,今安适矣。皇天后土, 忍于是矣。藉使不死,无见母之日矣。一酹而号,肝肠缕绝。呜呼,痛哉! 区区九百余字的悼念亡母之文,不仅文笔细腻,且声情并茂。其慈母形象不仅卓然而立,其任劳任怨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而且其悼母的真情实感更是跃然纸上,读后令人不禁潸然泪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像这样的感人佳作,实在是并不多见。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东瓯丛考》

本书分五卷,内容包括东瓯史脉考、东瓯分治考、东瓯宗教考、东瓯儒学考、东瓯风物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