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戴复古的生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戴复古论稿》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123
颗粒名称: (一) 戴复古的生平
分类号: K825.6
页数: 7
页码: 1-7
摘要: 戴复古(公元1167—1246?)字式之,号石屏,其出生地在今浙江省温岭县塘下镇(宋时称作南塘)。戴复古的父亲戴敏(?—1168?),号东皋子,不肯应试,但以作诗自乐,至死不悔。他曾写过一首《小园》诗:“小园无事日徘徊,频报家人送酒来。惜树不磨修月斧,爱花须筑避风台。引些渠水添池满,移个柴门傍竹开,多谢有情双白鹭,暂时飞去又飞回。”时人称其“一篇之中,欢适伟丽,清拔闲暇,四体俱备”。戴敏早亡,诗篇零落,戴复古多方搜寻仅存十首,他将父亲诗编在自己诗集的卷首得以流传了下来。戴敏还善书法,有钟、王笔意,“书名入御定书谱中”。可惜也已散失无存了。戴敏死时,复古“方襁褓中”,他对亲友说:“我的病已无救了,可惜儿子还很小,我的诗就没有传人了吗?”长叹一声而死。
关键词: 戴复古 人物研究 中国

内容

戴复古(公元1167—1246?)字式之,号石屏,其出生地在今浙江省温岭县塘下镇(宋时称作南塘)。
  戴复古的父亲戴敏(?—1168?),号东皋子,不肯应试,但以作诗自乐,至死不悔。他曾写过一首《小园》诗:“小园无事日徘徊,频报家人送酒来。惜树不磨修月斧,爱花须筑避风台。引些渠水添池满,移个柴门傍竹开,多谢有情双白鹭,暂时飞去又飞回。”时人称其“一篇之中,欢适伟丽,清拔闲暇,四体俱备”。戴敏早亡,诗篇零落,戴复古多方搜寻仅存十首,他将父亲诗编在自己诗集的卷首得以流传了下来。戴敏还善书法,有钟、王笔意,“书名入御定书谱中”。可惜也已散失无存了。戴敏死时,复古“方襁褓中”,他对亲友说:“我的病已无救了,可惜儿子还很小,我的诗就没有传人了吗?”长叹一声而死。
  戴复古终生布衣,生平活动,史传缺载,只能从他的诗词序跋和同代人的行踪中钩稽出一些资料,通过排比,勾画出一个梗概。
  戴复古家乡南塘,背山面海,风景秀丽,山名屏山,山脚一村叫屏上,屏山南谷口有一块屏石,拔地而起,高约五米,宽约二米,状如屏风,石上长满了藤蔓、苔藓。复古幼年常在此石下玩耍,后来他就因此自号石屏。这屏石至今还耸立着。
  稍长之后,复古听到了父亲惨痛的遗言,就立志学诗,决意“传父业,显父名”,放弃常人走的读书、科举、做官这条道路,另选了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的道路,决心把诗歌创作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戴复古幼年失学,常为“胸中无千百字书,强课吟笔,如商贾之乏资本,终不能致奇货也”而自谦,虽然这对于形成自己清新流丽不尚用典的诗风大有裨益,但他年轻时为了学诗,不囿于家学,还是遍访了名师,“雪巢林监庙景思,竹隐徐院渊子(本县温峤镇上珙人),皆丹邱名士,俱从之游,讲明句法,又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通过向林景思、徐渊子和退休赋闲在家的陆游学诗, 继承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以后的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戴复古的早期作品以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五古为多,因为年轻,经历和阅历毕竟太少,诗料也就不多,只能从利用旧题开始,但在老题材中讨生活,终无多大意趣,所以流传下来的不多。现在《石屏诗集》中收留的《饮马长城窟》《罗敷词》等仅有的几首旧题古风当是他这一时期作品。
  也许,他最初“以身许诗”只是一种年轻人的冲动,他在儿子周岁时所作一诗中有:“十岁聪明开,二十早奋发。胸蟠三万卷,手握五色笔,策勋文字场,致君以儒术。不然学孙吴,纵横万人敌,为国取中原,辟地玄冥北。”他希望儿子的是“以身许国”,并不要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去“继父业”。虽然他自己未入科场,但他并不反对儿子去“策勋文字场”,所以他当时也未必没有过求取功名、衣锦还乡之念。说实话,中国文人“致君以儒术”的思想或者说抱负都是根深蒂固的,要不然他早该隐姓埋名终老林泉,又何必舟车海内,游食江湖呢? 戴复古游食江湖的真正目的,应是“倒餐甘蔗入佳境,昼着锦衣归故乡”。
  他在《都中书怀呈滕仁秘监》中有:“一饥驱我来,骑驴吟灞桥,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这里说得比较明白,作者到京,为的就是以诗求进。古时欲求用于世,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走科举的道路,学而优则仕。“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通典》卷十五):另一条路就是献诗当道,以求提携,这是一条捷径。唐朝杜甫在二试不售之后,曾作诗赠韦济、张垍,希求汲引。李白也曾遍干诸侯,其《与韩荆州书》、《上安州裴长史书》等诗文谀人、自炫之辞充斥,与以后的长揖傲王侯之李白判若两人。这不奇怪,干谒请托是当时风气,李、杜不甘沉沦,总想作一番事业,自不能免俗,我们要看到他们在热衷仕进的追逐中,确乎有一点用世的真忱在焉。当戴复古满怀报国之情却报国无门,碰了几次壁后,才逐渐地看清了官场的腐败,亲身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他又觉得有点不愿与争名趋利者同流合污,于是悟到“平生错做功名梦”,渐渐地冷淡了功名之念,以作诗为唯一寄托,“诗成胜得官”,也就是说做诗的兴趣渐渐得胜过了做官的兴趣。使他从“出则兼济天下”,变到“退则独善其身”上来,这时才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布衣诗人。
  戴复古的游历过程,无系统记载,只散见于诗集中,较难弄清其来龙去脉, 同时代的吴子良在1243年作的《石屏诗后集序》中,也只有:“所游历登览,东吴浙西襄汉,北淮南越,凡乔岳巨浸,灵洞珍苑,空迥绝特之观,荒怪古僻之踪, 可以拓诗之景,助诗之奇者周遭何啻数千万里”。吴子良只顾了对仗工整,却没有记下前后次序。稍后的贡师泰在《重刻石屏先生诗序》中也犯了这个毛病:“南游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以归老于委羽之下。”只点出了地点,仍无补于考。
  据戴复古的《镇江别总领吴道夫侍郎,时愚子琦来迎侍,朝夕催归甚切》: “落魄江湖四十年,白头方办买山钱。”则戴在江湖凡四十年,这四十年中凡三次出游,第一次是“京华作梦十年余”,一无所获而回家,回家后才知道妻子已死。第二次游历二十年后归家。最后一次由其子从镇江接回,年已七十。
  1.第一次出游戴复古在娶妻生子、学诗有成之后,开始满怀信心地仗剑出游,出游的目的地是京城临安。“不能郁郁窟中藏,大笑出门游四方,与世周旋持酒盏,观人胜败坐棋坊。”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京城,投亲靠友,希望能一举成名。然而现实生活是冷酷的。当时京城之中,诗人为谒客者,已是“什百为群”,他一个无名的青年,怎能出人头地。他空等了几年,大为失望,只能是“真龙不用只画图, 猛拍栏杆寄三叹”。这时他初次离家,写了不少怀家的诗:“湖海三年客,妻孥四壁居,饥寒应不免,疾病又何如,日夜思归切,平生作计疏,愁来仍酒醒,不忍读家书。”此时宋金边衅已起,他再向北行,来到鄂州和淮河流域靠近前线的地方。“十年浪迹游淮甸,一枕高眠到鄂州”。想在从军入幕一途找找出路,结果仍是“活计鱼千里,空言水一杯”。
  这次前线之行,他亲身领受了“吾国且以小,边疆风正寒”的局势。1206年10月,金分兵九路南下伐宋,破真州、云梦,滁州淮河一带又遭残破。在此之后,他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篇:《频酌淮河水》、《淮村兵后》、《盱眙北望》等,反映了人民饱受战争苦难,表达诗人热爱祖国,怀念中原失地人民的深沉感情。
  这十年外出活动破碎了他的衣锦还乡之梦。“京华作梦十年余,不道南山有敝庐。白发生来美人笑,黄金散尽故交疏。”于是想到“明知弄巧翻成拙,除却谋归总是虚。”他只好失望而归。
  “十载身为客,几封书到家。”由于音讯难通,他回来后才发现家中出了变故,就在戴复古浪迹江湖时,结发之妻已一病身亡,病中她还题二句诗于壁: “机番白苧和愁织,门掩黄花带恨吟。”他见诗触景伤情,续成一律:伊昔天边望藁砧,天边鱼雁几浮沉,机番白苎和愁织,门掩黄花带恨吟。自古诗人皆浪迹,谁知贤妇有关心。归来却抱双雏哭,碑刻虽深恨更深。”戴复古与发妻一往情深,如今失意而归又逢丧妻,真是祸不单行,他面对亡妻的真像不禁唱出: “求名求利两茫茫,千里归来赋悼亡。梦井诗成增怅恨,鼓盆歌罢转凄凉。情钟我辈那容忍,乳臭诸儿最可伤。拂拭丹青呼不醒,世间谁有返魂香。”那时两个儿子只有十多岁,实是催人泪下。
  2.第二次出游这次离家,大约是从温州、青田一带西上经江山、玉山,至豫章,一路有诗。
  以豫章为落脚点,他在江西长住了一段时间,并在赣江、袁江、抚河、信江之间走动,后来还到过杭州、福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约二十年后回家。这次出游首先是因在家耐不住寂寞,“到底闭门非我事,白鸥心性五湖傍。”当时又闻有不少京官调往江西,江西有了不少熟人,他知道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于是想得到地方官的帮助。他在江西住了一段时间,结果也很失望。失望之中他很矛盾,感到“山林与朝市,何处着吾身”,政治上是失败了,于是转向第二个目标———即广交诗友,切磋诗艺。这个目标倒是实现了,诗歌创作获得了丰收。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在他前十年中渐渐播开了诗名后,到这一阶段,时贤、官吏、文人、游士争着与他结交,像楼钥、乔行简、魏了翁等高官与他时有唱和。与赵汝腾、包恢、吴子良、巩丰、赵蕃、曾景建、高翥、刘克庄、赵以夫、翁卷、孙季蕃等同期诗人,或结诗社,或互相品评诗稿,在文坛中逐步形成了江湖诗派。这期间,他作诗最多,诗集之中,大半作于此时。
  就在这一时期,戴复古在江西出了一段感情公案,使得后来的史学家讼争不休。
  就在1208年左右,戴复古到了武宁,武宁有一个姓金的富翁喜欢他的诗, 欣赏他的才华,就把女儿金伯华嫁给了他。就像战国的公子重耳出亡至秦一样,他也不想再走了,就在武宁一住三年,三年后忽然想回家,妻子追问原因, 他告诉她曾经结过婚,家有幼子。富翁知道后大怒。妻子赠了一首词给他作为饯别:“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戴复古离开后,妻子就投河而死。此事各书记载的不少,江西的地方府志《豫章书》、《南昌府志》和陶宗仪的《辍耕录》均录此事。对此,有的承认、有的否认。《石屏诗集》里还有一戴复古的《木兰花慢》词,据说与此事有关。所以此事未必没有。其词哀婉可传,姑妄听之可也。
  浪迹江湖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作为一个文人,低声下气地求人提携,实出无奈。他在《都下书怀》中写道:“读书增意气,携刺减精神。道路谁推毂,江湖赋采苹。”当时,落魄文人以游士为生涯的不少,“庆元以来诗人为谒客者相率成风,干求一二要路之书,副以诗篇,动获千万缗;往往雌黄士大夫,口吻可畏。”像宋谦父干谒了贾似道,得楮币二十万,造起了一栋华丽的房子。而戴复古则颇知自重,“广座中不谈世事,缙绅以是益多之。”然而流浪生活中常常出现窘态。一次雪中生病,无米可炊,就像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绝粮,他只好作诗向来访者乞米。《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门外雪三尺,窗前梅数枝。
  野夫饥欲死,谁与办晨炊。”梅不解饥,强颜乞米,可见他客居他乡的困苦。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现象,平时总常有人送米送钱,如《谢王使君送旅费》:“黄堂解留客,时送卖诗钱。”他平生好施予,即人有所赠遗,亦缘手尽,所以有时瓮餐不继。约在1227年,上半年到江西,在《万安江上》有“不能成佛不能仙,虚度人间六十年”、“无奈秋风动归兴,明朝问讯下江船”。动了归兴,于是请倪祖义和赵希迈作了序跋,后经玉山拜访了赵蕃兄弟,然后回家。
  3.第三次出游大约在1229年春,他第三次出游,“白发出门来,三见梅花谢”;“昨夜梦中归,及见老妻哭”。从六十多岁到七十岁这一段游历,足迹较为清楚。他先到福建,再转江西,1234年二次入福建,然后出梅岭,游广州、桂林,再折回衡阳, 又经长沙,第三次到鄂州。在1236年后往东游吴门、扬州,1237年被儿子从镇江接回家。这近十年中,主要是访友,并请人为诗集作序,安排付梓。他二到福建,第一次是1229年春请陈昉作诗序。第二次是1234年,在邵武结识了严羽,并在邵武太守王子文的邀请下,做了一段时间的军学教授,《邵武县志》已有记载。10月王子文为石屏集作了序。
  1234年冬,王子文邀严羽和戴复古同登望江楼饮酒作诗留下一段佳话: 望江楼在邵武城东的富屯溪畔,楼高十余米,檐牙三重,登之可望十里。这时严羽才20来岁,戴复古已是赫赫有名的诗人,并以学官身份临驻邵武。太守王子文爱诗,但倾向于江西派。严羽参禅理,提倡“妙悟”,力追盛唐,反对风靡一时的江西派。这一天,三人在望江楼饮酒论诗,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戴复古倾向于严羽,反对江西派,但又不同意把诗说得太空灵,太玄妙。后来戴作了《论诗十绝》,系统地表达了作诗的见解,统一了一些基本观点,成为诗坛佳话,留传至今。此后戴与严羽结成了忘年之交,后人为纪念这一雅事,把望江楼改称了诗话楼,并塑三人像于楼上供人瞻仰,成了福建一大名胜。(见《严羽学术研究论文选》) 1237年,戴复古终于厌倦了四十年的江湖生涯,辞别故人,踏上归程。“阻风中酒,流落江湖成白首,历尽间关,赢得虚名满世间,浩然归去,忆著石屏茅屋趣,想见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这时他的诗名很盛,一路上赵葵、吴渊等故交、地方官馈赠较丰,最后有了一笔安家之费。“落魄江湖四十年,白头方办买山钱。老妻悬望占乌鹊,愚子催归若杜鹃。济世功名付豪杰,野人事业在林泉。难禁别后相思意,或有封书寄雁边。”他终于回归林下。
  4.最后十年戴复古归后,年已七十,自此开始了他的老年生活。“焚香观化,付断简于埃尘,隐几闭关,等一楼于宇宙,离群绝侣,对独影为宾朋。”无求人之累,无奔走之苦,回到江南富庶之地,他的心情十分畅快,儿子新筑了小楼以安老者,他过起了饮酒做诗安乐富足的隐士生活。所以有:“丰年村落家家酒,秋日楼台处处诗。”这一期间,他的侄孙辈已长大,每月与之结社唱和,分韵赋诗,留下了诗词140余首。
  戴复古晚年居家,每年的岁旦岁暮总要做几首诗纪念,自75岁至80岁, 年年新岁有诗。“七十九岁叟,时吟感寓诗。年高胡不死,身健欲何为?”“我已八十翁,此身宁久绊。诸君才杰出,玉石自有辨。”这里可看出他已年高八十。
  此后未见再有诗,也许这首就是绝笔诗了。看来,他的卒年大约是淳祐六年(1246)。死后葬于屏山,后人还建了戴相公庙纪念他。

知识出处

戴复古论稿

《戴复古论稿》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收集了作者二十多年来跟踪研究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的全部发表成果,对其家世、生平事迹、年谱、文学成就等方面作考辨、研究,对戴氏家族的兴起和发展上做些甄别、阐发等,勾勒出诗人的生命轨迹与文学活动,以解读戴复古的诗文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