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夕来源初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070
颗粒名称: (一) 七夕来源初探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3
页码: 106-108
摘要: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大部分跟我国远古时期的数字崇拜有关。因此,自历法形成之后,数字相叠的日期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迈不出的一道坎,在这个日子里顶礼膜拜成了人们的共识,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俗,也就是节日。最明显的就是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和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同样, 七字相叠的七月初七也是传统节日之一。
关键词: 岁时节令 风俗习惯 中国

内容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大部分跟我国远古时期的数字崇拜有关。因此,自历法形成之后,数字相叠的日期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迈不出的一道坎,在这个日子里顶礼膜拜成了人们的共识,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俗,也就是节日。最明显的就是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和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同样, 七字相叠的七月初七也是传统节日之一。
  “七”是个流行的神秘数字,我国流传的许多民间传说中,都跟“七”有关, 如造成人类灾难的大洪水历时七天七夜、七擒孟获、竹林七贤、全真七子等等, 就是传到我国的星期制也是七天一周。
  我国传统文化中,与“七”关系最为密切的、最具象征意义的则是北斗七星。笔者认为,北斗七星为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奠定了基础,也是七月初七日作为节日的由来。而古代的“拜斗”习俗,则是七夕“乞巧”的前身。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星空中最引人注目的星象,《史记·天官书》把北斗想像为天帝之车。
  最早的甲骨文中,我们就发现了商朝时就有祭祀斗星的记载。① 笔者认为,因“七星”与神秘数字“七”紧紧相联,故有着数字崇拜的先秦时期就开始对北斗七星产生崇拜心理。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五丈原诸葛禳星》描述道:孔明自感病魔缠身,天年将尽,于是设坛拜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 如灯灭,吾必死矣。”本想设在大门口,唯恐魏延这位“克星”前来对冲,特意设后门口,不想魏延偏偏从后厢破门而入,一脚踩掉七星灯中的第一盏。没几天,诸葛孔明归天。可见,“拜斗”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金瓶梅》一书中,也有“逢七拜斗”的祭祀活动。金华东阳尚有“拜斗”习俗,只不过时间不定,多在农历七月中旬,而且拜斗的是祈求五谷丰登、延年益寿。是古代“拜斗”之遗风。
  这一天,台州有祭拜魁星的习俗。七月初七是魁星爷的生日,魁星是旧时读书人认为魁星掌管文运这神,金榜题名须有魁星暗中相助,故选其生日加以祭拜。魁星,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故笔者认为, 祭拜魁星的习俗,脱胎于“拜斗”,这一习俗,直接体现了七夕源自古老的数字崇拜。
  从有关史料看,牛郎织女星最早的记载是在《诗经》中:“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到了汉朝,逐渐形成了牛郎织女故事的轮廓。由此可见,牛郎织女故事的形成远比七夕拜斗的习俗晚。几何时,“拜斗”成了拜牛郎织女,不可考。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七月七日……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既有拜斗的记载,又有拜牛郎织女的习俗,猜度可能是从拜斗到拜牛郎织女的过渡期。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台州节俗概说》

出版地:2014.6

《台州文献丛书》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文化工程,既是专门收录台州先贤著作的大型丛书,也是研究台州的地方文献丛书,具有抢救大量濒临消亡的珍贵文献,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典籍“存史、资政、释义、育人”的巨大作用。它按照“古今、人文”的体例,分古籍整理和文化研究两大部分。古籍整理。主要收录民国以前台州籍或久居台州在学术上或在政治上享有盛名的名家著作。按制作形式分为:点校整理、影印、电子版的文献数据库。按内容分为方志、丛书、集三个大类别。 文化研究。通过总体规划,重点投入,系统开发,建立符合人文科学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批有重大学术影响和较好社会效益的学术成果。按内容分为台州文化专题研究、台州历代名人与名著研究、台州文化遗产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