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油脂的命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1033
颗粒名称: 麦油脂的命名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1
页码: 87
摘要: 首先,油跟脂为同义,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名词中, 岂不是古人所说的“鼻头红血出” (鼻头红即鼻子出血)?这显然与古人的命名方法相违的。我们祖先为事物命名,通常是形象直观的。比如,以上的“席饼筒”与“食饼筒”的写法,笔者支持前一种写法,因为麦油脂皮放在“鏊”上摊开形态像一张草席,很是直观。再如同为临海著名小吃的麦虾,其命名非常符合古人的审美观,是将麦粉搅拌成粉浆,再用菜刀将粉浆顺着盛器沿口一刀一刀地“刮”下汤锅,入锅后的粉浆熟后其状如虾,故称“麦虾”。
关键词: 岁时节令 风俗习惯 中国

内容

麦油脂的命名,让人觉得有些牵强附会。首先,油跟脂为同义,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名词中, 岂不是古人所说的“鼻头红血出” (鼻头红即鼻子出血)?这显然与古人的命名方法相违的。我们祖先为事物命名,通常是形象直观的。比如,以上的“席饼筒”与“食饼筒”的写法,笔者支持前一种写法,因为麦油脂皮放在“鏊”上摊开形态像一张草席,很是直观。再如同为临海著名小吃的麦虾,其命名非常符合古人的审美观,是将麦粉搅拌成粉浆,再用菜刀将粉浆顺着盛器沿口一刀一刀地“刮”下汤锅,入锅后的粉浆熟后其状如虾,故称“麦虾”。
  于是想到,麦油脂最初是否写成“麦油猪”?当然,这就自欺欺人的味道,因为麦油脂的馅是以越多越好,越胖越显得高贵,这显然与传统的审美观不符,也使我们想到了越肥胖越贵的猪,于是,麦油猪的称呼应运而生———而猪显然难登大雅之堂。台州言,猪脂同音,写作“麦油脂”忌不更有具诗情画意? 普查过程中,也有一位老人认为麦油脂原叫“麦油支”,这要涉及到单位问题,通常在鏊里摊好的麦油脂皮,临海人称一张,而包好后则叫一支,久而便叫麦油支。
  旧时,一般百姓人家平时很少吃麦油脂的,俗话说:“一月三次筒,不穷也要穷。”这里的“筒”就是麦油脂,只有过年过节时才有机会吃麦油脂,鬼节的食俗正是麦油脂。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台州节俗概说》

出版地:2014.6

《台州文献丛书》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文化工程,既是专门收录台州先贤著作的大型丛书,也是研究台州的地方文献丛书,具有抢救大量濒临消亡的珍贵文献,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典籍“存史、资政、释义、育人”的巨大作用。它按照“古今、人文”的体例,分古籍整理和文化研究两大部分。古籍整理。主要收录民国以前台州籍或久居台州在学术上或在政治上享有盛名的名家著作。按制作形式分为:点校整理、影印、电子版的文献数据库。按内容分为方志、丛书、集三个大类别。 文化研究。通过总体规划,重点投入,系统开发,建立符合人文科学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批有重大学术影响和较好社会效益的学术成果。按内容分为台州文化专题研究、台州历代名人与名著研究、台州文化遗产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