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十五不过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922
颗粒名称: 一、初一、十五不过节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12-14
摘要: 节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具有稳定性、统一性。传统节日中,除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清明、冬至等几个节日外,其余都固定在特定的日子。如正月初一春节、五月初五端午节等。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中国

内容

节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具有稳定性、统一性。传统节日中,除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清明、冬至等几个节日外,其余都固定在特定的日子。如正月初一春节、五月初五端午节等。
  在台州,初一、十五是不过节的。主要表现在四个节日上: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半)、中秋节及春节。元宵、 中元、中秋三个节日的全国俗定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是月中之节,而台州过此三节的时间分别为正月十四、七月十四(或十三)和八月十六,时间都提前或退后。
  初一、十五不过节的原因大同小异,其中有“战事说”,因战争怕敌人趁节日来攻,故提前或推后一天过。同样 ,七月半也有相类似的传说:宋末,人们正准备过节,适逢元兵入侵,人们只好提前一天举行祭祀祷告等活动, 以后相沿成俗。① 这种模式性的传说,用来佐证节俗由来,不但令人生疑不能服人,而且会给人一种节日的沉重感。关于元宵和中秋在时间上的故事,后面会有专文撰写。
  笔者在采访的同时,翻看了大量地方史料,认为元宵节提前一天的原因是由于民间受佛教的影响,在家居士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吃素而避开此日提前一天,形成于五代两宋期间。而中秋节和中元节,笔者认为其成节的原因与元宵相同。中元七月半作为主要的“鬼节”,民间认为:七月初一至十五鬼开门, 十五后回阴间,这样,只有提前过这个节日。而因元宵与七月半均已提前过, 中秋则滞后一天,显示出人们对节日安排的灵活性,中秋节和中元节形成的时间也推测在五代期间。
  唐末,经过长期兴盛的佛教,至此已为统治阶级所不容。会昌五年(845), 唐武宗下诏废佛。《旧唐书· 武宗本纪》载:“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千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 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加上改铸钟磬铜像为通钱、农具,此一空前浩劫,史称“会昌法难”,其伤害几乎令佛教在中土绝迹。其间,佛教法脉已如游丝。
  周世宗即位后,认为僧尼寺院是构成国家财政负荷的主要原因,在显德二年(955)断然实行废佛政策,下诏禁止私自出家,不许创建寺院或兰若,废止未受敕额寺院,民间佛像、铜器皆交由官司铸钱。总计被毁寺院有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大量佛像、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史称“一宗法难”。
  而此时,台州所属吴越国国王却是虔诚的居士,辖区内以佛教为统治工具。天台国清寺德韶大师被聘为“国师” ,国内佛教顿盛,被誉为“东南佛国”, 并引来大量北方僧人南迁,江南佛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佛家一些教义的影响也深入民间。在这种情况下,初一、十五吃素无形中成了惯例。而节日中最主要的习俗便是食俗, 老百姓为了即能在初一、十五吃素,又能过上节日两不误,节日活动中自觉地避开初一、十五,久之成了共识。
  历史上,初一当作节日的有两个。一是十月初一的寒衣节,亦称冥阴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人们在此日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从相关资料看,民国期间,全国各地的寒衣节都有记载。当代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 十月朔,俗称十月朝。人无贫寒,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然而在台州,各种典籍对此节均无半点记述。可见,台州很早就没有过寒衣节的习俗。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台州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初一 、十五不过节,寒衣节虽时在初一,因非大节,干脆避而不过。
  二是正月初一的春节。这是全国性的大节日,不可能不过节?在古台州府,是怎样安排的呢?笔者普查后,认为主要体现在食俗上:如临海,城关吃汤圆,东乡吃糯米红枣粥,沿海渔乡则吃“长寿面”,东塍、汇溪一带吃豆腐粥; 天台吃五味粥,温岭、三门一带吃豆面羹配馍糍、发糕;黄岩等地乡间吃粉团和粽子。从饮食特点来看 ,正月初一的第一餐都是以素食为主,天台的五味粥, 则直接源于佛家的八宝粥。这些食俗充分说明台州民间受佛教食俗影响的广泛性。
  不管怎样,台州初一、十五不过节的独特性,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的佛教信仰特点和对节日的重视。

附注

① 叶泽诚主编,《台州民俗大观》,宁波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20页。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台州节俗概说》

出版地:2014.6

《台州文献丛书》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文化工程,既是专门收录台州先贤著作的大型丛书,也是研究台州的地方文献丛书,具有抢救大量濒临消亡的珍贵文献,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典籍“存史、资政、释义、育人”的巨大作用。它按照“古今、人文”的体例,分古籍整理和文化研究两大部分。古籍整理。主要收录民国以前台州籍或久居台州在学术上或在政治上享有盛名的名家著作。按制作形式分为:点校整理、影印、电子版的文献数据库。按内容分为方志、丛书、集三个大类别。 文化研究。通过总体规划,重点投入,系统开发,建立符合人文科学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批有重大学术影响和较好社会效益的学术成果。按内容分为台州文化专题研究、台州历代名人与名著研究、台州文化遗产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