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宋古灵学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77
颗粒名称: 二、北宋古灵学派
分类号: B244
页数: 3
页码: 197-199
摘要: 陈襄,字述古,福州人,学者称古灵先生。陈襄任职州县时,每到一地重视教育,建县学,讲儒理,受业者千人之多。① 其宗旨接近后来二程之学。经陈襄不懈倡导,百年之后南宋时,仙居县“弦诵之声洋溢,人才辈出,抡魁造士,谏臣硕辅,名迹相望”。④ 由此可说陈襄是仙居县儒学的启蒙者。皇祐三年,陈襄任满离任,“仙居之民攀车遮道,几不得出境”,建古灵祠纪念。师从陈襄的弟子千余人,台州能登堂入室被载入学案有陈贻范、吕逢时两人。吕逢时,字原道,仙居人。陈襄任知县“首执弟子礼,仙居人知学者自此始”。后入太学,与翰林学士郑獬为友,被推荐任驸马都尉钱景臻之师。《宋元学案》称钱景臻为逢时门人,其派流传不详。
关键词: 理学 哲学史 中国

内容

北宋陈襄所创。
  陈襄(1017—1080),字述古,福州人,学者称古灵先生。北宋仁宗时进士, 终官枢密直学士。陈襄与同里陈烈、周希孟、郑穆,以阐说倡明“知天尽性”学说闻名闽地及东南,人称四先生。陈襄任职州县时,每到一地重视教育,建县学,讲儒理,受业者千人之多。生平“以兴学养士为先务,以明经笃行为首选”, 即以“养心”、“明诚”为主,强调“好学以尽心,诚心为尽物,推物以尽理,明理以尽性,和性以尽神”。① 其宗旨接近后来二程之学。陈襄于庆历八年(1048)任仙居知县,仙居是山区县,人们“莫之学”,陈襄“政尚教化,首辟县庠养士,士始知有学”,②公事之睱为学生讲学,出行途中经过小谷小学,即下车为童子们讲经。几年下来,从学者渐多。皇祐二年(1050),陈襄撰《劝学文》:“咨汝邑父老,夫人为之善,莫善于读书为学,学然后知礼义孝弟之教。故一子为学,则父母有养;一弟为学,则兄妹有爱;一家为学,则宗族和睦;一乡为学,则闾里康宁;一邑为学,则风俗美厚。虽有恶人,将变而为善矣。”陈襄之《文》回顾当地“父子兄弟不相孝友,乡党邻里不相存恤,惟争财竞利为事,以至身冒刑宪”。③ 主管县学的教谕令选子弟入学,竟然无人去读书。《文》说:“古者十室之邑尚有忠信,况今百里之邑,良民之子弟不少其间,岂无聪明瑰茂朴美之器,可使为公卿者?”经陈襄不懈倡导,百年之后南宋时,仙居县“弦诵之声洋溢,人才辈出,抡魁造士,谏臣硕辅,名迹相望”。④ 由此可说陈襄是仙居县儒学的启蒙者。
  皇祐三年,陈襄任满离任,“仙居之民攀车遮道,几不得出境”,建古灵祠纪念。
  师从陈襄的弟子千余人,台州能登堂入室被载入学案有陈贻范、吕逢时两人。
  陈贻范,字伯模,临海人,先师事陈襄,后师从胡瑗,为两师之高弟,与罗适为友。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宗正丞,终官处州通判。处州之民有“道不拾遗剑,月照处州城”之民谣。继承陈襄兴学,首划给学校田产数十亩为榜样,于是各方相继捐田办学。著有诗文《庆善集》《千题适变录》16卷。绍圣二年(1095)任鄱阳通判时,采辑北宋太守范仲淹所撰,修创堂亭遗迹,及其游赏吟咏之地,编撰《鄱阳遗学录》1卷,被《四库全书》收入。
  吕逢时,字原道,仙居人。陈襄任知县“首执弟子礼,仙居人知学者自此始”。后入太学,与翰林学士郑獬为友,被推荐任驸马都尉钱景臻之师。驸马欲奏为官,逢时固辞不受,回仙居隐居白岩山;罗适以孝廉荐举亦不就,终老白岩山。《宋元学案》称钱景臻为逢时门人,其派流传不详。

附注

①(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5《古灵四先生学案》。 ②南宋《赤城志》卷11《秩官门四》。 ③同上,卷37《风土门二》。 ④同上。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