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交游与遗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59
颗粒名称: 九、交游与遗迹
分类号: K820
页数: 4
页码: 167-170
摘要: 黄绾一生交游甚广,多散见于各种史料。①黄绾将王守仁、湛甘泉、郑善夫三位师友,当作学界挚友,在其家居新宅村后翠屏、灵岩、紫霄三山,手书许多摩崖石刻。还有王廷相、应玠、应良等一批学界良朋。乃复出走四方求所谓三子或有以成吾志者。由是尊会稽, 探禹穴,登阳明之庐,无人焉。③郑善夫参访王阳明、湛甘泉不遇后,将黄绾当作仅次于王、湛的学者,专程到黄岩问学。两人在黄绾创设的石龙书院中畅谈,时值大雪十余日, 昼伐松枝,夜烧榾柮,对坐谈尧舜以来所传之道。明确黄绾的石龙书院在黄岩江北。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黄绾一生交游甚广,多散见于各种史料。黄绾说:“自吾抱兹志于此,求其业于天下,惟王(阳明)、湛(若水)二子,岂意乃今复有少谷子乎!”①黄绾将王守仁、湛甘泉、郑善夫三位师友,当作学界挚友,在其家居新宅村后翠屏、灵岩、紫霄三山,手书许多摩崖石刻。还有王廷相、应玠、应良等一批学界良朋。
  郑善夫(1485—1523),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为“闽南十才子”之一,任户部主事。黄绾在吴中与郑善夫结识。
  郑善夫对黄绾是亦友亦师: 黄子(黄绾)在京师时,与王(阳明)、湛甘泉论圣学,闻道之的,乃期作室于幽深,以候二子者共之,余时居吴。吴东南之冲也,得多接士,故得见黄子,继得见二子,与闻所谓圣学者,然自鄙其平生,愤悱而归,杜门五载, 仍伥伥如也。乃复出走四方求所谓三子或有以成吾志者。由是尊会稽, 探禹穴,登阳明之庐,无人焉。由是东走天台,南入雁荡,始复遇黄子于委羽之阳。② 郑善夫文中“复出走四方,求所谓三子或有以成吾志者”,三子即王阳明、湛甘泉和黄绾。郑善夫到绍兴、余姚没有见到王阳明,于是走天台、入雁荡,在黄岩委羽山见到黄绾。此时黄绾告病在家,于翠屏山下南宋朱熹讲学的樊川书院办石龙书院。黄绾对郑善夫说:“近至越会阳明”,发现“其学大进,所论格致之说, 明白的实,于道方有下手,真圣学密传也。坐间每论执事资禀难得,阳明喜动于色,甚有衣钵相托之意。”③郑善夫参访王阳明、湛甘泉不遇后,将黄绾当作仅次于王、湛的学者,专程到黄岩问学。其实王阳明赏识郑善夫,“有钵相托之意”。
  正德十二年(1517),郑善夫劝谏武宗“南巡”,被杖罚跪5日,辞官回福建, 途经黄岩与黄绾相聚。两人在黄绾创设的石龙书院中畅谈,时值大雪十余日, 昼伐松枝,夜烧榾柮,对坐谈尧舜以来所传之道。六经百家、乐理刑政、天文地理,律历之源流,及二氏之所以同异,极于天地之间,无一不之究。黄绾陪同郑善夫,游览雁荡山和黄岩委羽山。郑善夫作诗云:“朝发委羽阴,暮赴紫霄期。
  南游岁向晚,恋此溪山奇。”黄绾之兄黄约伐石构亭,名少谷亭,郑善夫在此亭中抚琴而歌:“山之阻兮石嶙嶙,山之幽兮涧沄沄,携手于行兮搴萝荪,永言无竟兮共天君。”黄绾有诗《与继之紫霄夜坐》。郑善夫一住3个月,初夏时分离开黄岩返闽,相约明年再来。
  郑善夫一别之后,再也未曾来过黄岩。嘉靖元年(1522)夏,黄绾出任南京都察院经历,荐举郑善夫,并书诗《赠少谷出山》。郑善夫去南京任职途中,游武夷山九曲,被风雪所阻,绝粮而卒,年仅39岁。
  今灵岩山遗黄绾手迹“少谷亭”3字,每字50厘米,下刻4首诗。
  与继之紫霄夜坐夙志事幽尚,岁晚依山隅。
  同云翳丛木,积雪阻修途。
  良朋自何来?吊我形影孤。
  深树徹永夕,寒气生茅苏。
  哀歌坐待旦,海曙林猿呼。
  正德丁丑冬石龙山人黄绾书赠少谷出山行路待朝晞,雨雪泥途泞。
  矫首望风鹤,飘飘远逻■。
  孤鸣入烟霄,遗音随清听。
  执手重踌躇,青阳望还聘。
  少谷亭怀郑子也伊若人兮不可疏,今胡之兮亭翼如,岑高高兮云舒,望不来兮愁予!伊若人兮闽海,今何逝兮隙驹不待,日落西山兮紫芝谁采?伊若人兮怀之长,今不作兮斯人荒,悲独立兮我发霜。
  久 翁少谷郑继之访予紫霄因结亭□□□□ 石策南闽杖□闽成千里兹山乃幽壤壤幽溪壑迴烟□极森求榬犹号昼冰狼虎出深谷君尉岑寐孤怀爱轩明作亭縻□□以结平生赏悠悠千古怀共入无前往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弘治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历吏、礼、兵三部尚书。弘治十八年(1505),在北京与王阳明结为好友,共倡“圣人之学”,其思想对王守仁产生过影响。湛若水认为“心无所不包”,“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提出与王守仁“心学”区别:“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并构“心性图”,将“心”、“性”、“情”与万事万物天地沟通。反对王阳明“致良知”学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 并创建甘泉学派,一时学者分为王、湛之学。
  黄绾对王守仁、湛若水的学问和品德十分敬重,两人虽同为心学,但义理有所不同。黄绾对此十分不安,去信邀请两人到黄岩探讨学问,并建王、湛“二公亭”,等待来访交流学术,说:“自吾抱兹志于此,求其业于天下,唯王、湛二子。”由于两人政务繁忙,不能同时赴约,仅王守仁一人到黄绾家中,在二公亭探究心学。
  今故居新宅村后六潭山之三潭两旁,遗黄绾手迹二首。
  紫霄怀阳明甘泉我庵新筑紫霄间,万壑松杉翠自环。
  却忆曾盟骑鹤侣,两京寥落几时还? 草庵初与两亭完,二妙高名落此山。
  怪我蒲团终日望,天涯人远掩松间。
  石 龙胡为吟二公亭怀湛王二子也昔胡为兮亭山阿,彼二子兮期我过。
  期不过兮永啸歌,彼山阿兮星屡易。
  死生阔兮幽明隔,瞻望久兮予怀积。
  怀伊何兮为道谋,望弗见兮欲之悠。
  我何极兮之奈何。
  久 翁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人。弘治进士。历给事中、右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名列“前七子”。其学术思想反对南宋朱熹, 批评张载;指斥王阳明的致良知是“误人家国之事”;批驳“天地生物为人”目的论;反对五行灾异之说与鬼神、风水等迷信。王廷相与后期黄绾思想接近,两人成为挚友。
  石龙书院是继南宋朱熹讲学樊川书院之后的著名书院,各地学子云集,聆听黄绾讲解哲学要旨。王廷相为《石龙书院辨》写记,作出很高的评价,说明代全国只有石龙书院“脱其禅定支离之习”。
  由于石龙书院有极高的声誉,黄绾祖辈曾在太平县(明成化五年从黄岩析置)居住过,清代中叶太平(今温岭)编修县志,泽国人戚学标,在《太平县志》记载:“石龙书院在洞山(今温岭岙环),黄尚书(绾)建。尚书虽迁黄岩,时来讲学。”清末,黄岩王棻从黄绾的文集进行考证,如《久庵文选》中《游雁山记》有“澄江之浒入北山,启石龙书院居焉”。《少谷之传》中有“久之归江北紫霄山, 卧予所居,谓之石龙书院”。明确黄绾的石龙书院在黄岩江北。

附注

①(明)黄绾,《石龙集》卷14《少谷亭记》。 ②(明)郑善夫,《少谷集》卷10。 ③ (明)黄绾,《石龙集》卷18。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