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历史公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19
颗粒名称: 十五、历史公论
分类号: K820
页数: 4
页码: 109-112
摘要: 选辑宋代至当代史籍对杜范的评述。(一)最先为杜范作评述是宋末思想家、史学家黄震,任史馆检阅,参与编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和实录。书中《杜范传》的评论:“拜(杜)范右丞相,善类相庆,都人欢呼载道。”“范孜孜忧国,知无不为,虽在疾疚,犹不废机务。”史官黄震主张“史氏实录,将以示信万世”,注重当代史研究,《杜范传》8000多字,详尽记载杜范入京为官的业绩。及其为相,前后所上五事及十二事,无不深中时弊。杜范的一生是勤政清廉、疾恶如仇、刚正不阿。任地方官时,将百姓安危作为准则。当蒙古大军入侵,调兵遣将指挥得当,心地坦荡调和将相,取得胜利,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选辑宋代至当代史籍对杜范的评述。
  (一)最先为杜范作评述是宋末思想家、史学家黄震(慈溪人,进士),任史馆检阅,参与编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和实录。于德祐二年(1276)辞官退隐, 宋亡誓不仕元,著有《戊辰修史传》,咸淳四年(1268)所著。书中《杜范传》的评论:“拜(杜)范右丞相,善类相庆,都人欢呼载道。” “范孜孜忧国,知无不为,虽在疾疚,犹不废机务。” “端平大坏之余,方得正人如杜公,我理宗方倾心仰成,众弊方条陈更革, 边将亦方洗心听命,乃才八十日而终。呜呼!其所关系何如哉?” “天下候其出处为休戚,得政未及大设施而遽薨背,识与不识,莫不痛伤, 灵车所过,聚祭巷哭,果与司马公子皆相类。” 史官黄震主张“史氏实录,将以示信万世”,注重当代史研究,《杜范传》8000多字,详尽记载杜范入京为官的业绩。
  (二)元代所修《宋史》卷407,列传第164《杜范》7000多字;采用黄震《杜范传》,评述基本相同,最后的一句: “论曰,杜范在下僚已有(陈)公辅之望,得入相未久而没,岂不重可惜哉!” (三)明万历《黄岩县志》卷5《杜范传》论曰:“猛兽在山,藜藿不采;忠臣在朝,社稷之卫,奸邪之忤也。”(藜与藿:两种香草野菜) (四)明中叶谢铎编修《赤城新志》卷22: “端平、嘉熙间,先后立朝凡十抗疏,皆剀切不讳,风采屹然,为天下重轻。
  淳祐中始拜右丞相,又连上十二事,欲尽革旧弊,以身殉国。” (五)清初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为嘉定之后宰辅之最,声望几侔于涑水(司马光)矣。” (六)清乾隆间纪昀等编《四库全书》中《清献集提要》予以精辟浓缩: 范有(陈)公辅才,正色立朝,议论鲠切。其为御史时,累劾李鸣复等行贿交结之罪,鸣复率以去位。其守宁国还朝时,又极陈内忧外患之交迫,而劝理宗以屏声色远邪佞,言多切挚。及其为相,前后所上五事及十二事,无不深中时弊。虽在位未久而没,不能大有所匡正,然奏疏之见于集者,大都悱恻恳到,足以征其忠爱之忱矣。
  (七)清末孙衣言(瑞安人,进士,历翰林院士编修,终太仆寺卿)于同治七年(1868)撰《清献集后序》说,自杜范之后元明清,在危亡之际,很少有杜范这样的忠臣,如果理宗能早些重用杜范,南宋的局势就会改变。
  (八)清代学者陆以湉所著《冷庐杂识》说,中国历史上有七个“李杜”:东汉顺帝时,太尉李固与司农杜乔(因反对梁冀死于狱中);东汉恒帝时,李云与杜众(弹劾单超专权死于狱中);东汉恒帝时,李膺与杜密(以公正断案著称); 晋末杜预与李冲(忠心辅政);中唐诗人李白与杜甫;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 南宋礼部侍郎李韶与右丞相杜范。
  (九)清末喻长霖(黄岩人,榜眼)编修民国《台州府志》,卷137: 南宋吾台宰辅执政共八人,最贤者惟杜清献。私淑朱晦庵。谠论洁修,始终不变。《通鉴》称其入相止三阅月,正己率物,弊政侈俗以潮而变, 倘久于其位,宋其有瘳乎?然史止惜其暴卒。
  (十)1999年出版的《南宋史稿》说,宋理宗在位41年,前10年被史弥远把持朝政,后10年走向昏庸,中间20年是历史上端平———淳祐更化中兴时期,这是宋理宗起用5位贤相:李宗勉、杜范、游似、董槐、程元凤辅佐的结果。
  宋理宗整顿吏治有三大成就:第一取消堂除,减少内降恩泽;第二减少权摄官和科举取士人数;第三严格升迁制度。(其中第一、第三出于杜范的改革措施。) 《南宋史稿》评述:“杜范是一个直臣,见识卓绝,风节凛然,但已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为相仅三个多月就病逝。由于宋代官僚机构中存在相互制约的体制,在南宋后期政治混乱的形势下,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说明杜范为相时间短,许多治国方略没有实施。
  历史还对宋理宗时期,与杜范宿敌的权奸史弥远、史嵩之叔侄,以及郑清之作出公论。史弥远任相时,杜范尚未入京,杜范任京官时,多次上疏史弥远施政造成弊端丛生国弱民穷。尤其是史嵩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时,对杜范“抗言时政无隐情,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① 杜范、李韶等“一时正人皆以不合遂去”。② 此人所作所为,被《宋史纪事本末》痛斥:“窃宰相位,罗天下之小人为之私党,夺天下之利权为私宝。蓄谋积虑,险不可测。在朝廷一日,则贻一日之祸;在朝廷一岁,则贻一岁之祸。”又被亲侄史景卿斥:“异日国史载之,不得齿于赵普开国勋臣之列,而乃厕于蔡京误国乱臣之后,遗臭万年。”③史嵩之又是毒杀杜范等一干贤臣嫌疑者。史嵩之丁忧之后,因名声为公论所不容,闲居老家13年卒。
  杜范入京时丞相是郑清之,后为史嵩之。历史对郑清之评述不一,有人把他与秦桧并论,《宋史》是功大于过,功在于“端平更化”时有“小元祐”之说。④ 黄震编修理宗朝国史后,指出郑清之投靠史弥远当上右丞相,轻率发起端平北伐,将30多年国力积累,“遂至一轻掷而败,国家多事方自此始,而乘时得志之士或反夸为小元祐”。⑤ 黄震说,满朝官员唯有杜范“屡与时相力争”。郑辞免后继任史嵩之更是凶贪。杜范为相改革弊政力挽宋室,“然范死而清之再相矣,所误又不止国事矣。其谁与争之?呜呼!亦可惜哉!” 杜范逝后,理宗找不出合适人选,又任命郑清之为右丞相。此时,郑清之无意朝政,年老力不从心,政事多交侄孙郑平原代理,家人乘机大肆纳贿。有人登门指责为“端平败相,如今又重来祸害天下”。⑥ 淳祐十一年(1251),郑清之去世。
  历史自有公道。《宋史》卷414将史弥远、郑清之、史嵩之等南宋的权奸并列成一卷。
  杜范的一生是勤政清廉、疾恶如仇、刚正不阿。任地方官时,将百姓安危作为准则。进入京城后,面对风雨如磐的宋末时期,挑起治国安邦重任,心底无私,忠心报国,整肃朝纲,力挽狂澜,一心正气,屏退权奸,敢于犯上而不顾, 具备封建时代忠臣贤相品格。当蒙古大军入侵,调兵遣将指挥得当,心地坦荡调和将相,取得胜利,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附注

①《资治通鉴后编》卷142。 ②《宋史纪事本末》卷96。 ③《宋史》卷414《史嵩之传》。 ④同上,《郑清之传》。 ⑤(宋)黄震,《戊辰修史传·丞相杜范》。 ⑥曾庆瑛、刘耕荒,《南宋末三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