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南湖学派传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16
颗粒名称: 十二、南湖学派传人
分类号: K820
页数: 4
页码: 103-106
摘要: 杜煜、杜知仁创立的南湖学派,传至杜范“益著”。杜范一生著有《古律诗》5卷、《杂文》6卷、《奏稿》10卷、《外制》3卷、《进故事》5卷、《经筵讲义》3卷,后人辑成《清献集》20卷。理学著作散见其各种著作,《清献集》亦有几篇。杜范能成为南湖学派的传人,与官居极品有关联。陛下一惑其言,则将有压儒学之意,而奸驵嗜利之徒偷为一切,以攫取陛下之。葛应龙是叶適学生,为人“器姿朴重,高洁安贫”, 无意科举,后以布衣入国子监任校勘。推荐葛应龙“志尚高洁”,虽未经科举,若朝廷能破格“使展布衣寸长,必能究心职业,图建事功”。② 后杜范逝于临安,翁元龙护送灵柩回家,定居黄岩终老一生,以报知遇之恩。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杜煜、杜知仁创立的南湖学派,传至杜范“益著”。杜范一生著有《古律诗》5卷、《杂文》6卷、《奏稿》10卷、《外制》3卷、《进故事》5卷、《经筵讲义》3卷,后人辑成《清献集》20卷。理学著作散见其各种著作,《清献集》亦有几篇。
  杜范能成为南湖学派的传人,与官居极品有关联。明嘉靖《太平县志》: “吾台之学,自徐八行(徐中行)先生倡先,已而紫阳朱夫子来寓台,由是临海石子重子,黄岩杜良仲氏兄弟(杜煜、杜知仁),以及赵几道(赵师渊),伯和、叔和氏(林鼐、林鼒),咸受业其门,其濂洛之被弥漫诸邑。后又再传,而杜清献遂以相业显,戴少监良齐迹以著述显。”①可是南湖学派门人并没有依靠“相业显”走上仕途之路,而是毕生穷研理学。明谢铎说,杜煜、杜知仁受业朱熹,以十年之功,创立理学“反躬力索”的学习方法:“力索反躬,斯学之术。既去冗长,乃归专一。”(见本书第二篇第一节)。二杜将此学术传授杜范:“穷理求仁,曰道在是。学成不用,以授诸孙。岿然清献(杜范),德业愈尊。猗昔河洛,启唐相业。”②要杜范继承二杜学说,将河洛儒学发扬光大。端平元年(1234),杜范调任京官军器监丞,次年八月上疏《军器监丞轮对第一札》,即入京后第一道疏状,既称赞理宗推行朱子理学,又阐明自己对理学认识,以及指出一些弊端: 近者,召用儒臣,发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学。盖以人之一心万事主宰,故欲开先贤之格言大训。于用功未实,故成效未著,不可以其言为清谈,无益实用,而欲委而弃之也。近有好议论者,从而诋訾讪笑之。是将以不致之知、不诚之意、不正之心而欲有为,于天下万无是理。陛下一惑其言,则将有压儒学之意,而奸驵嗜利之徒偷为一切,以攫取陛下之。富贵者乘间而售,则人心失而国本摇,天下事去矣。此贤不肖进退之机,天下安危之所系,不可不谨也。臣愿陛下亦崇儒学,以其讲明,见之力行,毋徒资诵说以事美观,而卒堕或者清谈之饥,则天下幸甚。① 南宋中晚叶台州名士,在杜范未登科前,或中进士后,或闲居在家,都乐意与杜范探讨朱子理学,并结为知友。如王居安、戴复古、夏庭简、谢直、郑大惠、项诜、项采,晚一辈的戴颜老、车若水、葛应龙、章雄飞、张子善,幕僚布衣翁元龙、邱渐。这些师友中,有师从叶適永嘉学派,但杜范不限门户之见,时常称赞叶適的人品与学识。夏庭简卒后,杜范撰《跋夏迪卿墓铭》,称赞“其语不妄发, 问则博辨,居官是非立断”。葛应龙是叶適学生,为人“器姿朴重,高洁安贫”, 无意科举,后以布衣入国子监任校勘。杜范上书《荐葛应龙札子》,分析科举制度的不足,说“国朝沿唐旧制,以科目取士,名公巨儒率由此途出,然拔十得五, 宁免遗才。使通今学古者,或皓首衡茅;笃行厉志者,或混迹渔樵”。杜范大声疾呼“于科举外别选奇才异能之士”充任官吏。推荐葛应龙“志尚高洁”,虽未经科举,若朝廷能破格“使展布衣寸长,必能究心职业,图建事功”。② 后葛应龙入太学,淳祐元年(1241),恩赐上舍释褐甲科(进士),任庆元(今宁波)司户等职。
  郑大惠,字简子,建山人,一生清贫,才高学博,在家尽孝,戴复古称为“吾乡自昔诗人少,委羽(指北宋黄岩诗人左纬)先生后有翁”。所著《饭牛集》被南宋著名学者真德秀誉为“得天地清气,读之如咀冰雪”。嘉熙元年(1237)杜范东归,时常与郑大惠等一些布衣文人结伴交游。第二年端午节后,杜范为郑大惠撰《跋郑简子求书陈情表后》(即李密《陈情表》),将郑大惠比作名贤李密,推崇敬仰之意跃然笔下:“右李令伯(即李密)《陈情表》,杜某为郑大惠书,书已而言曰,令伯非义不仕晋,而利禄之诱,终不足以夺,其孝爱之情,吐出肺肝,字字痛恻,读者无不废卷兴叹。而况事有适,类情有甚,同如郑君者乎!”① 戴复古堂兄弟的四世孙戴颜老,生得秀骨奇姿,聪颖过人,七岁能背诵《五经》,十岁作文思如涌泉,洋洋洒洒。嘉熙元年(1237),朝廷举行童子科考试(常选之外开设特科),戴颜老考中第一名,理宗敕赐免解进士。惜于13岁夭折,戴复古痛哭作诗:“昨应童科日,群儿立下风”,“年才十三岁,学过万千人” 等句。五六年之后,戴氏族人整理戴颜老文稿,送京城请杜范赠言。时杜范任端明殿学士,于淳祐三年(1243)中秋,撰《跋戴神童颜老文稿》,回忆与其父戴木交往时“见其子容貌丰秀,步趋详雅,固以远器深期之。尝语戴君曰,此天下良室也”。并对戴木说,培育人才成长,“宜以经史华润熏浸,勿以世俗干禄之文揉其心、扼其胆,而使之制,而不得骋也”。杜范在文中痛失黄岩神童夭亡, “悲夫!然神之者天也,殇之者亦天也,虽悲痛奚益”。杜范拜相后,戴木(亦是布衣)以二诗贺勉,作为治国安邦之期望。
  黄岩邱渐,字子木,师从杜煜,自少与杜范为友。杜范进入枢密院后,日理万机,请邱渐赴京待以上宾。邱忠心辅友,为其赞画良策,杜范多次荐举为官, 邱坚不入仕,以布衣而终,著有《四书衍义》。
  杜范对于闲居在家深研理学的黄岩车氏一族深深感到可惜。杜范在车隘轩《闲居录序》说:“吾乡俊秀能文之士在在不乏,幸而登上第骋荣途者百不一二,不幸而陆沉约处首白衣褐者,可伛指枚数也。夫能不能才也,遇不遇命也。
  而闭门挟策,隐几著书矻矻穷年,抱其所有曾不少概见者,可胜慨哉!”② 南宋词人吴文英与翁逢龙、翁元龙是兄弟,吴是过继后的姓。以逢龙为长,进士出身;文英为次,过继后荫补入仕;元龙再次,没有功名。嘉熙二年至三年,杜范任宁国知府,在平定饥民首领张世显时,翁逢龙任宁国府通判,与另一位通判尹焕协助杜范平定有功。杜范上疏《荐通判尹焕翁逢龙札》:“尹焕学识敏博,谋略深长;翁逢龙性姿端凝,临事善断,使之内在王廷,必能弥纶庶务, 外为牧守,必能保障生灵。”③ 杜范回京后遇到吴文英,邀其入幕,文英琐事缠身,推荐流落在京城的小弟翁元龙,杜范赏识翁氏三兄弟诗词一见如故。每当政事堂归府,无元龙在侧,便郁郁不欢。杜范书《跋翁处静词》(元龙字处静):“今观翁君之作,如絮浮水,如荷湿露;萦旋流转,似沾非荐,岂非游戏翰墨之妙耶?”① 杜范将这位幕僚当作知己,聊解心中烦恼,有一首《处静得梅枝为赠,以新诗将之漫次韵为谢》: 花与诗人自目成,荷君持赠半夜灯。
  悄然清梦江村里,忘却官身在宛陵。② 后杜范逝于临安,翁元龙护送灵柩回家,定居黄岩终老一生,以报知遇之恩。

附注

①(明)嘉靖《太平县志》卷6。 ② (明)谢铎,《尊乡录节要》(《台学统》卷16)。 ①(宋)杜范,《清献集》卷5。 ② 同上,卷13。 ①(宋)杜范,《清献集》卷17。 ②同上,卷16。 ③ 同上,卷9。 ①(宋)杜范,《清献集》卷17。 ②同上,卷4。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