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改革弊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10
颗粒名称: 九、改革弊政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97-98
摘要: 《宋史·杜范传》有三处取消“堂除”的奏札。所谓堂除,按宋制,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选任,只有特殊功勋者,由吏部上报,由政事堂直接差遣任命,名堂除。前任丞相史弥远因扶植理宗登位有功,独揽朝政,不经吏部, 以堂除名义,将朝廷官职作为笼络收买人心诱饵。嘉熙四年,杜范任吏部侍郎,上疏《奏堂除积弊札子》,①提出取消堂除,他说国家法律之坏“堂除复时取(吏)部缺,以徇人情,士大夫既陷赃滥,乃间以不经推勘而改正,凡此皆徇私忘公之害”。士大夫要升迁,可以越过吏部考察,直接向丞相行贿即能成功。杜范为相后提出取消“八议”制度,由监察御史、大理寺、刑部办理,重大案件由丞相或皇帝直接决定。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宋史·杜范传》有三处取消“堂除”的奏札。所谓堂除,按宋制,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选任,只有特殊功勋者,由吏部上报,由政事堂(丞相为主)直接差遣任命,名堂除。前任丞相史弥远因扶植理宗登位有功,独揽朝政,不经吏部, 以堂除名义,将朝廷官职作为笼络收买人心诱饵。嘉熙四年(1240),杜范任吏部侍郎,上疏《奏堂除积弊札子》,①提出取消堂除,他说国家法律之坏“堂除复时取(吏)部缺,以徇人情,士大夫既陷赃滥,乃间以不经推勘而改正,凡此皆徇私忘公之害”。士大夫要升迁,可以越过吏部考察,直接向丞相行贿即能成功。
  其实,皇帝也默认堂除,使自己也有直接任命权,大多数官员内心亦将堂除作为一种政治待遇。因而吏部无事可干,杜范任吏部侍郎时深有体会。
  杜范任右丞相后,指出史弥远:“三四十年权臣柄国,以公朝爵禄而市私恩,取吏部之阙以归堂除。”杜范提出把堂除之阙归还吏部,只留下少数书库、架阁、京教及要地干官之类的小官任命权。有好多掌权的朝臣反对,杜范坦诚地解释,堂除不是国家法律,而是权臣当政产生的政治弊端。理宗见杜范为相主动取消任命特权,下旨取消堂除,此后“赴选调者无淹滞,合资格者得美阙”, 使一批人才得到重用。
  宋代恩荫制度是皇帝按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即所谓皇帝国戚,皇帝赐予补授官职。南宋建立后,高宗赵构为求得支持,恩荫冗滥,名目繁杂,直到理宗朝,这些恩荫官员在官吏中占很大比例,人数之众范围之广,实为前代罕见。
  大多数恩荫官员素质低下,依仗靠山,造成贪赃、渎职败事者很多,而且极大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杜范坚决反对不经科举考试、入仕更快更易的恩荫,上疏《缴还内降札子》,①引用北宋仁宗朝丞相杜衍抵制皇帝恩封,说自己学习杜衍守公奉职,“亦愿陛下以仁祖为法,毋牵于姻族之私庶”。要求理宗立即停止恩荫,并将理宗已签字,由丞相安排官职的“白条子”封好退回理宗,其名“封还不行”。理宗也不怕丢面子,在金殿百官面前表彰杜范顶得对,表明不再恩泽。
  宋理宗曾下旨鼓励监察御史弹劾贪官,要求司法部门以半年为一期,将全国贪官处理一批,但皇帝圣旨受到权奸结党阻挠,这批贪官奸臣用“八议”制度来抵制。所谓“八议”制度,对涉及高级官员的案件,要召集政府高级官员八次议定,然后向皇帝上奏。会上往往争论不休,议而不决,很多贪官以故旧、功臣、亲贤而得以宽刑,逃之夭夭。杜范为相后提出取消“八议”制度,由监察御史、大理寺、刑部办理,重大案件由丞相或皇帝直接决定。要求皇帝不再对贪官赦免,只有取消“八议”和“赦免”,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

附注

① (宋)杜范,《清献集》卷14。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