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便民”知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806
颗粒名称: 五、“便民”知府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89-90
摘要: 嘉熙二年冬,杜范57岁任江西宁国知府,在任一年六个月,为当地民众谋利益,改变朝廷对地方管理法令,做出几件大事。宁国府所属各县历来贫困,嘉熙元年至二年连续遭受旱灾,饥民四处逃荒。杜范到任后的嘉熙三年春夏之际青黄不接之时,赈灾是府县地方官头等大事。① 杜范从处置两淮饥民发现民间存在许多事关民生的大事,以宁国知府身份上疏《便民五事奏札》。杜范请求朝廷下旨,修复经界地籍,仅需几个月时即可完成。置场征税非但商贾乐意,而税收增多,国家百姓均得利。杜范任宁国知府一年半时间,破格提升为吏部侍郎 兼中书舍人,回京任职。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嘉熙二年(1238)冬,杜范57岁任江西宁国知府,在任一年六个月,为当地民众谋利益,改变朝廷对地方管理法令,做出几件大事。
  宁国府所属各县历来贫困,嘉熙元年至二年连续遭受旱灾,饥民四处逃荒。杜范到任后的嘉熙三年春夏之际青黄不接之时,赈灾是府县地方官头等大事。杜范率先捐出自己俸银,再急报上司打开用于济荒储备粮仓常平仓,发粮4000斛(5斗等于1斛);然后召集全城富豪乡绅开仓放粮。这个消息传到外地,两淮饥民蜂拥而来,饥民被坏人利用,“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杜)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杜)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① 杜范从处置两淮饥民发现民间存在许多事关民生的大事,以宁国知府身份上疏《便民五事奏札》。② 第一事:减轻上供赋税。南宋中期较长时间,会子(纸币)贬值,铜钱升值,宁国府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所管六县皆处于山谷间,全无物产与他郡贸易,富商大贾足迹罕至,铜钱一出不可复返,故至于今见钱绝稀”,造成市面物价难以控制。杜范请求朝廷按嘉定十七年(1224)额定赋税,将铜钱折合成纸币上缴朝廷。
  第二事:妥当安置流民。南宋理宗间,江南水旱灾害频繁,仅宝庆元年(1225)到淳祐二年(1242)的16 年,发生7 次全国性大灾,其中端平元年(1234)涝灾暴发,引起福建灾民暴动。③ 江南甚至首都临安“饥民掠人以卖为食,临安尤甚。饥民夺食于路,市中杀人以卖,日未晚,路无行人。两浙亦饥。” 杜范任宁国知府的嘉熙三年、嘉熙四年,又发生大旱。黄岩诗人戴复古有《叹嘉熙三年大旱荒》和《嘉熙四年荐饥》,有“田野萧条甚,百年无此荒”,“休言谷价高,叶亦贵如金”等。饥荒造成大量流民(指流浪饥民和因战乱逃离家园), 尤其是从淮河地区扶老携幼渡江南下,千百万人无家可居。朝廷下旨责令州县官员负责安置在寺庙并散发钱米,但没有安置具体方案,造成贫困地区负担过重,流民中“凶悍之徒,剽掠财物,驱袭牛羊,焚烧庐舍,至有将为攻劫城郭之谋”。杜范请求朝廷,在流民中选择强壮可用者招为兵,老弱者分往各府县分散安置,凡自营衣食者自找生路,不能者官府照顾,可免除聚众闹事。
  第三事:地方官首先要明确一地的版籍(地籍确定田赋,即农业税),民众与官府对抗群体闹事主要因素是田赋引起,杜范说“版籍明则赋役均,赋役均则刑法省”。宁国府下属南陵、泾川两县原是富县,自从遭受水灾后地籍散失, 不能即时修复,收税失去依据,由差役任意决定赋税,造成贿赂成风,两县“富者愈富而凌驾府县,贫者愈贫而旋致流离,贪污者反缘此渔取席卷”,地方官无可奈何。杜范请求朝廷下旨,修复经界地籍,仅需几个月时即可完成。
  第四事:减轻集市贸易税收,增设几个大型贸易场所,改变“市井萧条,百物不至”状况,大舶小艘相衔不绝。置场征税非但商贾乐意,而税收增多,国家百姓均得利。
  第五事是社会治安问题,将几个县的巡检(类似武警)统一调度指挥,撤销不必要的营寨。
  杜范的《便民五事奏札》,是担任地方官后对地方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建议,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基础经济有重大作用。宋理宗准奏,并批转全国参照执行。
  杜范任宁国知府一年半时间,破格提升为吏部侍郎(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兼中书舍人,回京任职。中书舍人是中书省(今国务院)的国务委员。

附注

①《宋史》卷407《杜范传》。 ②(宋)杜范,《清献集》卷8。 ③《中国历史大事编年·宋代》。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