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代传承史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74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历代传承史料
分类号: K206
页数: 9
页码: 15-23
摘要: 本文内容包括南宋,元代,明代,清代,附:永嘉学派在台州的演变。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史料 通史

内容

南 宋杜煜、杜知仁→杜范、戴良齐、邱渐、项采(1)车若水《南湖先生文集序》:“初先生与其季方山公,同学于克斋石公, 克斋则文公所谓‘大人为己之学,深造自得’者也。克斋以致于文公,遂成于文公,当时见而知之,而得其传者则族孙清献公(杜范)。清献之讲明,今人之不得闻其风者,观清献可知也。” (2)《宋元学案》卷66《南湖学案》:“杜煜初与弟知仁学于克斋石先生,克斋致先生于紫阳(朱熹),于是师事十余年。”“邱渐,字子木,黄岩人也,受业南湖杜氏之门。” (3)明弘治《赤城新志》卷22《杜煜传》:“杜煜,字良仲,嘉定元年进士,历东阳主簿,尝从朱文公熹十余年,得反躬力索之学,自号南湖。弟知仁,字仁仲,亦尝及朱子之门,以文行称,有诗文十五卷,自号方山友民。良仲有《南湖先生文集》。” (4)明李东阳《方岩书院记》:“朱子之学遍天下,其在台者,有石子重及杜良仲、仁仲兄弟,及其从孙成之(杜范),以及车清臣氏。” (5)明弘治《赤城新志》卷22《杜范传》:“杜范,字成之,嘉定元年进士。亲得朱子再传之学,从其祖南湖、方山二先生,金华王鲁斋实相与师友。” (6)明万历《黄岩县志》卷5《杜煜传》:“二杜公亲得考亭(朱熹)之学,再传则有清献(杜范)。” (7)明嘉靖《太平县志》卷6:“吾台之学,自徐八行(徐中行)先生倡先,已而紫阳朱夫子来寓台,由是临海石公子重、黄岩杜良仲氏兄弟,以及赵几道(师渊),以及伯和、叔和氏,感受业于其门,其濂洛之波,弥漫诸邑(台州)。后人再传,而杜清献遂以相业显,戴少监(秘书少监戴良齐)迹以著述显。” (8)清光绪《黄岩县志》卷17:“杜范亲得朱子再传之学,于其祖南湖、方山二先生,故道德勋业之茂。” (9)明万历《黄岩县志》卷6:“项采,尝从南湖、方山二杜公游。” 杜范→车若水、张子善(1)明《谢铎集》卷29《洛学始》:“石南康子重与晦翁(朱熹)为友,南湖、方山二杜公因得以登晦翁之门,至立斋(杜范)丞相又以其学授之玉峰(车若水), 于是道德文章,台为独盛。” (2)谢铎《题伊洛渊源续录后》:“台之学实始于南康石公子重,子重介南湖杜公煜与其季方山公知仁,以及讷斋赵公几道,皆亲登文公之门,由是二杜公一传而为丞相杜清献范公,再传而为玉峰车公若水。” (3)明万历《黄岩县志》卷5:“车若水,从清献杜公游,始大有得,遂潜心理学。” (4)清光绪《黄岩县志》卷20:“张子善,从杜范游。” 戴良齐→吴澄(1)明万历《黄岩县志》卷5:“戴良齐,尤精性理之学,草庐吴澄师之,得其要旨。” (2)清光绪《黄岩县志》卷17:“戴良齐,嘉熙二年(1238)进士,累官秘书少监,草庐吴澄师之,得其要旨。” (3)明弘治《赤城新志》:“草庐吴文正公师之,得其说。” (4)明嘉靖《太平县志》卷6:“惟公之学,最深者《礼》,远淑诸人曰吴澄氏。” (5)《南湖学案》:“草庐吴文正公师之,得其说。” 邱渐→戴亨、方仪→李孝光(1)《南湖学案》:“邱渐,门人甚盛。门人之最著者曰戴亨。” (2)《南湖学案》:“戴亨,字子元,临海人。师事邱木居(渐)。” (3)《南湖学案》:“方仪,字仪父,黄岩人。少从邱木居学。” (4)《台学统》卷62《李五峰行状》:“从方先生游”,王棻按:“方仪,字仪父, 黄岩人。” 元 代车若水→蔡希宗、盛象翁、祝蕃、於相(1)《宋元学案》:“潘希宗,字景昭,从蔡春山、车玉峰游,宋景定二年领乡荐,文丞相器重之,有往来书札,宋亡隐居不仕。” (2)明《赤城新志》卷11:“盛象翁,字景则,尝游车玉峰、黄寿云(黄超然) 二先生之门,学者尊之曰圣象先生。” (3)明万历《黄岩县志》卷5:“盛象翁,字景则,号圣泉,三坑人,宋季尝游车若水、黄超然之门,得其奥旨,士人从之者,户履可束也。” (4)清光绪《黄岩县志》卷7:“盛象翁,尝游车若水、黄超然之门,得渊源之学,士人游其门者,踵相接也。” (5)《谢铎集》卷20《谒圣泉先生墓———车玉峰先生高第》:“逝者如斯日夜奔,玉峰西下是渊源。” (6)清嘉庆《太平县志》卷11:“盛象翁,字景则,三坑人,从车玉峰、黄寿云游。” 盛象翁→陈德永(1)明万历《黄岩县志》卷5:“陈德永,从林纮斋、盛圣泉(象翁)二先生游。
  辟为和靖书院山长,历官江浙儒学提举。” (2)清光绪《黄岩县志》卷17:“盛象翁门人陈德永,历官江浙儒学提举。” (3)《中国人名大辞典》1099页:“陈德永,黄岩人,尝从盛象翁、林纮斋游。” 陈德永→朱右(1)《中国人名大辞典》249页:“朱右,临海人,学于陈德永。” (2)明《赤城新志》卷11:“朱右,字伯贤,临海人,尝游李五峰(孝光)、陈两峰(德永)之门。” (3)《台学统》卷66:“学于陈两峰,又尝受文法于李五峰。” 於相、祝蕃→陈铿翁(1)祝蕃,元江西玉山人,徙居贵溪,字蕃远。
  (2)明万历《黄岩县志》卷5:“於相,同屿人,学于车若水,陈铿翁其门人也。” (3)清嘉庆《太平县志》卷11:“陈铿翁,其学得之祝进士蕃远,并尝从桐屿於相,二人皆出车玉峰之门,实渊源朱晦翁。” (4)清光绪《黄岩县志》卷20:“陈铿翁,初从於相、祝蕃远游,相、蕃远皆渊源于车玉峰也。元至正中辟任平阳州教授。明洪武初,以元故官不仕,获罪死,著有《石门集》。宋太史濂为叙称其学得考亭支流,人品学问推重海内。” 李孝光→陶宗仪、泰不华(1)清道光《乐清县志》卷11,清光绪《黄岩县志》卷21:“先生(李孝光)之学源于(南宋)邱木居(邱渐)。” (2)《元史·李孝光传》:“行省泰不华以师事之。” (3)《明史·陶宗仪传》:“师事张翥、李孝光、杜本。” 明 代陈铿翁→鲍仁济(1)明万历《黄岩县志》卷6:“鲍仁济,字原弘,尝从陈铿翁游。铿翁之学, 得诸祝进士蕃远,蕃远得诸车玉峰,盖考亭支流。” (2)清嘉庆《太平县志》卷11:“陈铿翁,其学得之祝进士蕃远,并尝从桐屿於相游,二人皆出车玉峰之门,实渊源朱晦翁。” (3)清嘉庆《太平县志》卷11:“鲍原弘,名仁济,为陈石门铿翁高第,石门爱其才,以女妻之。” 郭樌、郭熙、郭琤→谢铎(1)明嘉靖《太平县志》卷7:“郭樌,提举晞宗之后。提举生正肃公磊卿, 尝从朱子游,与方山、南湖二杜公为友。从子勉中,得诸家庭师友之间,学有源委。其子友直、孙敏夫,咸以儒世其家云。公敏夫子也,从世父宽夫迁邑之松山里家焉。” (2)清嘉庆《太平县志》卷12:“郭熙,号退轩,饶阳令(郭)樌子。博学笃行,不愧其父,门人私谥文康先生。孙(郭)琤,念先世之绪,攻苦力学,屹然自立。再迁新建。谢方石(铎)极敬礼,谓其巍然布衣中,为乡先辈人仰望莫及。” (3)明《海石先生文集》卷14《复许杞山司谏》:“夫方石(谢铎)尊朱元晦(朱熹)。” 郭熙→叶黻→应志和、王钦→王启(1)明嘉靖《太平县志》卷7:叶黼“尝从郭文康(熙)游,得饶阳(郭樌)性理之学”。
  (2)清光绪《太平续志》卷15:应志和“稍长从南溪学,既又获登拙讷(叶黼)先生之门”。
  (3)《谢铎集》卷61《进士王公墓志铭》:“公讳钦,尝游乡先生拙讷叶公之门”;“子即淞,能谈父书。淞之子启,由进士为御史,声称赫然。” 谢铎→黄绾(1)《谢铎集》附录,王廷相《方石(谢铎)先生墓志铭》:“门人南京礼部右侍郎黄绾。” (2)《谢铎集》附录,黄绾《谢文肃公(谢铎)行状》:“绾窃惟早岁受业受知先生特深,世契尤笃。” (3)明《海石先生文集》卷14《复许杞山司谏》:“渠(黄绾)盖初从谢方石(谢铎)。” (4)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四)》第二节《黄绾的哲学思想》:“他早年时, 曾拜谢铎为师。” (5)《阳明学:心学之集大成者》:“王学浙中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传人是黄绾。黄绾早年师从谢铎,刻苦自修,宗程朱理学。” 应祥→张粹→缪恭(1)明万历《黄岩县志》卷6:“应祥,(应)恕之后,张学录粹其门人也。” (2)明嘉靖《太平县志》卷7:“缪恭,尝从黄岩张学禄粹游。” 清 代夏鼎→牟濬→姜文衡姜文衡→王棻(1)据王棻自编《年谱》,经喻长霖整理《王棻年谱》,王棻师从有吴素吾、林香泉、姜文衡、黄濬、李飞英。
  (2)清光绪《黄岩县志》卷20:“姜文衡,少从夏宝田(鼎)、戚鹤泉(学标)、牟柏峰(濬)诸先生游。牟濬,字时文,号柏峰,少从黄润川、沈鹿坪学。夏鼎, 字文鉴,号宝田,从徐敬亭、黄润川、阮笃庵诸先生游。” 王棻→王舟瑶、瑜长霖、王彦威、章梫(1)喻长霖《王棻墓志铭》:“长霖同学如黄茂才方庆、王观察舟瑶、章检讨梫、朱县令谦、管舍人世骏等,皆先后及先生之门。” (2)王舟瑶《默庵集》卷8:王彦威“少长,从乡先生姜文衡、卢锡畴、王棻游学”。
  (3)刘承干《台学统序》:“先生(王棻)弟子如章一山(梫)左丞、王枚伯(舟瑶)观察、喻志韶(长霖)太史。” 附:永嘉学派在台州的演变叶適(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永嘉(今温州)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进士第二,终官宝文阁学士、通仪大夫。叶適的永嘉事功之学,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又是南宋杰出散文家,著有《水心集》50卷。叶適弟子有35人,各有所长。“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学之学者”。① 事功之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学术思想,被叶適推到顶峰,无人可以超越,发展学术思想非常人所为,而文辞则不同,可以深化发扬。“水心工文,故弟子多流于辞章”。② 叶適之后,永嘉学派事功学术逐渐式微,转而演变成文学流派。叶適的大弟子周南(字南仲,吴县人),是继承事功的杰出人才,55岁逝。嘉定元年(1208),叶適58岁免官回乡,逝于嘉定十六年,其间在乐成(乐清)、黄岩(今黄岩、温岭)教学授业,培养出许多名士。后人在黄岩叶適讲学处建毓英庙和衣冠冢。“水心先生汲引后进如饥渴,然周南仲死,文字之传未有所传,晚得筼窗陈寿老,即倾倒付嘱之”。③ 陈耆卿成为周南之后的主要传人。“叶公既殁,筼窗之文遂岿然为世宗,盖其统绪正而气脉厚也”。④ 陈耆卿(1180—1236),字寿老,号筼窗,临海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终官国子司业,著有《赤城志》和《筼窗集》等。叶適有《题陈寿老文集后》,称陈的文章“驰骤群言,特立新意,险不留怪,巧不入浮”。以陈耆卿为首的同一代学子有十余人,在黄岩(温岭)、临海等地,如丁希亮、丁木、王汶、葛绍体、王象祖等。“丁希亮,字少詹,闻叶水心授经乐成,往受且焉”;“丁木,字子植,尝从叶水心游”;“王汶,字希道,尝师事王公绰、叶水心二先生”;“葛绍体,字元成,与弟应龙师事叶水心”。⑤ 以上5人均传承叶適的文学之道,无事功思想。如丁希亮“口诵手抄,卷册满屋,纵笔所就,词雄意确”;丁木“家居为园,日吟咏其间,四方来学者甚众”;王汶“援笔为文,日由千百言,与陈耆卿、吴子良辈为友”;葛绍体“善属文,有《四书述》”。① 临海王象祖,字德甫,人称大田先生,“尝以文见水心,水心所谓尘垢拭杯案者也。其文简古老健,虽筼窗亦畏之,第于褊不及筼窗圆活,然非有意不为文,非有味不为句,尤未易及”。② 第二代传人有临海吴子良、黄岩车若水等。吴子良是陈耆卿表弟,字明辅,号荆溪,官至太府少卿、湖南运使。他在《筼窗续集序》说:“十六从筼窗,二十四从叶公,公亦以嘱筼窗者嘱予也。”叶適称赞吴子良:“文墨颖异,超越辈流,意特新,语特工,韵意特高远,虽昔之妙龄秀质,其终遂以名世者,不过若是。”③车若水在《脚气集》说:“予登筼窗先生门,方逾弱冠。筼窗一旦于人前见誉过当,同门初不平,久方浃洽。”车若水与王象祖经常议论文辞,认为“文学之趋曰靡”,而张栻、吕祖谦、朱熹“造儒术而非文艺”,两人肯定“独水心持作家之权,一时门人,孰为升堂,孰为入室。晚得陈筼窗,而授之柄,今筼窗之门亦多矣”。清代全祖望说:“是时天台(指台州)学者皆袭筼窗、荆溪之文统,车氏(若水)能正之。”④ 自叶適、陈耆卿、吴子良之后,人才凋落,车若水因祖父“不悦,仍弃永嘉学派”,改入朱熹理学,师从杜范。元初,永嘉文派从台州向北发展。第三代是吴子良弟子、宋末元初宁海舒岳祥和刘庄孙。舒岳祥(1218—1298),字舜候,宋末官承直郎,宋亡不仕,在故乡阆风里筑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少时以文见吴子良,即称其异秉灵识,如及终贾。其诗文类皆称臆而谈,不事雕繢。”⑤刘庄孙,字正仲,号樗园,与舒岳祥齐名,著有《易志》《诗传音旨补》等10种。第四代是元初舒岳祥弟子戴表元,奉化人。第五代是戴表元的弟子袁桷,庆元人(今宁波)。戴表元与袁桷是元代江浙文坛领袖和文辞大家。
  从北宋郑伯熊在黄岩以徐庭筠为师,回乡初创永嘉学派,传至叶適,叶又师从黄岩林鼒、林鼐,发展成为永嘉事功之学,奠定浙东永嘉思想;传于陈耆卿,开启文学流派至元代,历时200多年,传承7代。叶適是承前启后集学术与文辞的大师,是永嘉“学宗”和“文宗”。叶適学术与文辞的转折点可用《宋元学案》卷55概括:“自水心传于筼窗,以至荆溪,文胜于学,阆风则以文著矣。” 从“文胜于学”到“以文著”,这是永嘉学派从学术演化为文辞的真实情况,又可说成永嘉学派源流或萌芽在台州,永嘉学派转变成文辞流派也在台州。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