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亭灯火向人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721
颗粒名称: 驿亭灯火向人明
页数: 6

内容

什么是理学?前辈学者们各有理论研究。详说有五:从理论上回答自然与社会现象统一性;以“穷理”达到万物与我同体的境界;遵守“存天理,去人欲”为教条;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以发扬孔孟学说为宗旨。简说有二: 一是事物的一般观念,二是纲常伦理的道德。理学熔合自然、社会、人生为一体,包括政治、哲学、伦理、人性、教育各个方面,既继承以前所有哲学范畴,又提出新的内容,如辟佛、老,保持儒家重生轻死观点;辨异端,否定儒学“天命论”和董仲舒“天人感应”,批判超自然的信仰。两宋时,儒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儒家真正有了自己的纯粹哲学,这就是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理学家认为, 人有道德行为,就意味克服自私。北宋程颢和程颐兄弟二人创立理学,南宋朱熹以理、气并称,是集大成者,史称程朱理学。
  理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理学思潮兴起,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二是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南宋初期与中期社会,迫切需要改变北宋社会状态,因而全国出现以儒学为主体的百家呈现学术良好时期,虽然中间遭到挫折,到了南宋晚期,终于确立朱熹的学术思想地位。
  台州农业生产,三国时开始种植水稻,一年两熟耕作,《临海水土异物志》: “丹邱谷,夏冬再熟。”即夏熟是早稻,冬熟是晚稻(丹邱泛指台州)。五代三代吴越王奉行保境安民休养生息政策,在今温黄平原开凿一条长130里的南官河,又别为9条河,各20里,支流936泾,计75万丈,分设30余埭。北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台州引种占城稻(俗名百日黄),水稻产量增加。北宋元祐七年(1092),两浙提刑罗适改埭建闸,建有周洋、黄望、石湫、永丰4闸。南宋朱熹于淳熙九年(1182)又议建回浦、金清、鲍步、长浦、蛟龙、陡门6闸,在70余万亩的温黄平原上建成完整的南官河水系水利网络,发展温黄平原水稻生产,“一州四县皆所仰给,其余波尚能陆运以济新昌、嵊县之阙”。① 宋王朝建立后,结束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为改变纲常破坏和道德沦落,朝廷嘉奖死节,表彰气节和情操,强化伦理纲常。南宋政权建都临安,台州为辅郡,注重重建纲常。《宋史·孝义传》记载两宋70多位孝义人物,其中台州有杜谊和郭琮(均是黄岩人),两人为台州入正史孝义之首。
  以上两个基本条件,均发生在宋代黄岩县(含今温岭)。
  台州南湖学派的产生,除了全国性的经济、文化大背景因素在台州得以实现之外,还有两个基础和一个重要原因。两个基础之一是台州籍儒学宗师,名列《宋史》的徐中行、徐庭筠父子。徐中行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字安定,993—1059)。三先生是中国理学先驱,他们探讨“天理”与“人欲”,即理学根本原理,《宋元学案·安定学案》有深刻的论述。徐氏父子原籍临海下白岩村(今属沿江镇),与黄岩毗邻,后父子定居黄岩委羽山与桐屿等地长达60多年,言教身传理学,逝后归葬下白岩村(今存“二徐墓”)。“二徐”后裔分布在今黄岩、温岭、临海等地。之二是北方“程门四大弟子”之一谢良佐之后谢克家、谢伋父子隐居黄岩,尤其是谢伋居黄岩18年所产生影响和作用。
  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思想家朱熹讲学于黄岩樊川书院,培育一大批理学人才。北宋胡瑗等三先生之后,周敦颐(1017—1073)和张载(1020—1077)发展了“宋初三先生”的思想,提出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建立起理学的基本框架, 成为理学的奠基人,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学体系形成是由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完成。他们批判地继承和发挥周敦颐、张载的思想,同时深入地批判、汲取佛家思想,建立起一个包括自然哲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伦理哲学、人性论和认识论在内的统一的理学体系,逐渐取得正统地位并不断发展。
  南宋朱熹(1130—1200)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基本观点是以“天理”作为世界观的根本。朱熹总结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包括天理论、人性论和格物致知论(“格物”指与外界事物接触,目的是要透彻了解天理,以获得智慧,即“致知”)的理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对周敦颐、二程和张载思想的直接批判继承,又汲取某些佛道思想,融合儒释道思想于一体,因而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宋史》评述:“道之正统,待人而后传。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①此文大意:儒家道统等着后人传承,自周敦颐之后,能认识儒家真谛的不过数人,能发扬光大仅有一二人。自孔子之后,曾子、子思继承其微,到了孟子才得以弘扬。孟子之后,周敦颐、二程、张载继承,到了朱熹才昌盛。
  台州旧志评述二徐和朱熹的理学在台州传布:“二徐父子能绍明安定之学(指胡瑗),蔚然为一代儒宗。继而晦翁(指朱熹)传道江南,于是海陬彬彬庶几哉!垺(相等)将邹鲁矣。”②喻长霖说:“吾台古称荒域,僻处海滨,三代之时人物无闻,汉晋以来间有表见。迨至赵宋真儒始兴(指二徐);南渡以还,群贤彪炳。宋景濂氏言:晦翁传道江南,台为特盛,盖心折也。由元迄明,渊源未泯, 正士名臣,尚相接踵。近二百年风流渐歇,继起无人,深可太息。”③这一段议论,既是囊括台州历史文化兴衰,又可理解为朱熹理学在台州支脉南湖学派的传承。
  元末明初文坛宗师宋濂原文:“自我文公绍伊洛之正绪,传道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台为极盛。有若潘子善氏(时举),林叔恭氏,赵几道(师渊)兄弟, 以及杜良仲氏(煜),皆见而知之。推原体用之学,重徽垒照,于斯为至。遗风迄今未泯。”④ 朱子门人来自全国,知名者共378人,福建最多164人,浙江第二80人, 江西第三79人。各地学子不顾僻地、不远千里到福建建阳考亭求学,有居数月以至数年者。台州黄岩樊川书院是朱子执教之地,因而宋濂说:“晦翁传道江南,台为特盛。”明中叶谢铎说:“宋太史公景濂有言,自晦庵朱子绍伊洛之正绪,号为世适,益衍而彰传道,而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台为特盛。当是时台之从晦庵游者,若石公子重、杜公煜与其季知仁,以及赵公几道、林公恪、潘公子善、郭公磊卿辈,皆林立异起,以有闻于世。”①清末民初王舟瑶说:“吾台自二徐父子闻洛学,克斋诸贤获交考亭,自是以后著籍朱门凡十余人,一时儒术,号称邹鲁。”② 朱熹是应杜煜、杜知仁邀请执教樊川书院,朱子后来离开书院重新从政时间不长,回福建考亭,直至晚年一直讲学授徒,杜煜跟随朱子十余年,深得真传,被后朝研究“朱学”的学者列为重要的弟子之一。杜煜之后杜范为再传弟子,登上右丞相之位,南湖学派有了一位德才兼备的传人。南湖学派代代相传,被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以及后来的著名学者全祖望等确认,被列为朱子学派的一个重要支派。
  元代,理学从江南传向北方,受到朝廷重视,恢复科举钦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明初朱元璋、朱棣尊崇理学,科举取士以《四书集注》,再加朱熹《五经》命题,理学成为官学。南宋至元明,南湖学派名人籍贯,以黄岩、太平两县为主,延伸到乐清和临海(章安,今椒江)。按明成化五年(1649)黄(岩)、太(平)分县后的籍贯划分,南宋时以黄岩为多,如杜煜、赵师渊、杜范、车若水;元代有黄岩黄超然、陶宗仪,乐清李孝光,临海泰不华、朱右(元末明初)。明代以太平县为多,有谢铎、郭樌等6人,黄岩有黄绾、王启,临海有陈璲、陈选等。
  明中期之后,因朝廷以朱子学为正统,其他学派为异端,朱子学引发人们的反思,于是产生王守仁的心学,主张“心即理”,再分化出一种学术思想,称明清实学。宋明理学本身具备经世传统和实学思想,王守仁“范围朱陆而进退之”,其思想体系也是有人格修养和经世实学两方面。王守仁子弟中,王畿片面发展王守仁心性之学,使王学堕入末流;黄岩黄绾原出于南湖理学,后入王学之门,努力发展王学经世实学,成为经世致用学说的首创者。
  史学家认为,明清之际是理学的解体阶段和总结阶段。明亡使一批学士对历史的反思,开始对理学进行总结性批评,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等,继而转为经世实学。明中晚叶主张济世的学者,除较早的黄绾外,还有黄绾好友哲学家王廷相,以及万历间的张居正、李贽、顾宪成等,明末清初有黄宗羲、顾炎武,之后有戴震、章学诚、阮元、龚自珍、魏源等一大批名人学士。后人把他们思想体系称为明清实学,这是理学发展的历史形态。
  台州在清初时,经历所谓“理学体解及批评”阶段后,师承关系在地方志记载中模糊不清,明代王启、黄绾的后代和弟子均无建树。直到清末咸丰至民国中期,经王棻倡导,南湖学派又有复兴。王棻家传朱子理学,本人“尤有志于振兴台学,其宗旨兼宗汉宋。左交许郑右程朱,要使海滨变邹鲁”。① 王棻所谓“台学”,是台州唯一的南湖学派,“程朱”即北宋二程与南宋朱熹,王棻为南湖学派传承人,有远淑或私淑的成分。王棻的学识明显包含经世实学,其弟子中,尤以王舟瑶、章梫、王彦威在清末社会中,认识到实学价值,做了许多实事, 但与宋元时期的南湖学派相论,大为不同。
  自南宋理宗认识到朱熹理学思想是一种既包罗万象又十分精致的哲学理论的重要性,之后历代朝廷对理学高度重视而推崇并提倡,成为中国主要的哲学思想。理学不仅统治了宋元明清至民国八百年思想文化领域,而且成为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指导原则,成为巩固社会秩序的强大精神支柱。
  朱子学派中的一个支派———南湖学派人物,是朱子学派重要组成部分。
  明中叶谢铎认为,南湖学派代表人物是杜范、车若水和黄超然,“道德文章固亦相伯仲,历考吾台先哲,诚未亦有过此三先生者”。② 南湖学派从南宋时期诞生发展,至元明时期继承深化,明中叶以后逐渐转向经世实学,直到清末民初不绝如缕,代代相传,对于台州地域文化,产生积极推进作用,并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宋明理学史·后记》说:“宋明理学的学术思想影响,如水银泻地,渗透无遗。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都深受影响。哲学谈天理、良知;历史传孝义、忠烈;文学歌颂高人雅士、才子名媛;艺术塑造飞天药叉,绘制胜水佳山。”这些在本书都有记述,尤其是忠烈、良知更具突出,本书对南湖学派重要传承人物在各个朝代作简述或评述。南宋诗人陆游《别建安》诗有“驿亭灯火向人明”之句,用来借喻南湖学派薪火代代相传,旨在呈现台州人文精神和行为传统。

附注

① 《朱子大全》卷18《奏巡历至台州奉行事件状》。 ①《宋史》卷429《朱熹传》。 ②(明)万历《黄岩县志》卷5《儒林》。 ③(民国)《台州府志》卷首《例言》。 ④(朝鲜)李滉,《宋季元明理学通录》卷3。 ①(明)弘治《赤城新志》卷4。 ② 王舟瑶,《默庵集》卷8。 ①喻长霖,《王棻墓志铭》。 ② (明)谢铎,《谢铎集》卷83《与黄大尹》。

知识出处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5.9

本书重新梳理与建构起源于南宋的“南湖学派”之学脉,对主要史料的研究、南湖学派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南湖学派概述、南湖学派人物传略、杜范评传、陶宗仪评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