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圆顿止观》即《摩诃止观》是一本佛教著作。与《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台称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基本理论著作之一。
②欲界、色界、无色界。
③三观是台宗之重要法门,为教理实践修行之骨架系对一切存在之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称“空假中三观”。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从假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谛观”而立为旨趣。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
④三惑是天台宗所说的三种障惑,佛教天台宗教义。天台宗人把一切迷事、迷理的妄惑归纳作三类: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惑。总称“三惑”。
⑤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①三谛是天台宗用语。 为表显诸法的本然实相而立的三种原理,即空谛、假谛、中谛等三谛。空谛谓诸法空无自性,体不可得。假谛谓诸法宛然而有,施设恨立。中谛谓诸法其体绝待,不可思议,全绝盲思。三谛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用以表达体用相即,圆融无碍的教义。同时,天台宗止观法门之心要即为与三谛相应之三止三观,由此益见三谛在天台宗的重要地位。
②为梵语(bodhi-paksaka)之意译,又作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人涅榮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趋于菩提,故称为菩提分法。指四念住(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③四念处:身念处,观身不净,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受念处,观受是苦,即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即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法念处,观法无我,即观诸法因缘生,无自主自在之性,是为诸法无我。
④未生二法令不生,一 -生二法恒令火,未生善法令出生,已生善法令增长。
⑤四如意足: 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精进如意足,于所修之法,专注- -心,无有间杂,而能如愿满足;心如意足,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思维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
①五根: 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精进根.修于正法,无间无杂;念根,乃于正法记忆不忘;定根,摄心不散,一心寂定,是为定根;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是为慧根。
2五力: 信力,信念增长,能坡诸疑感:精迸力,精进念增长.能破身心懈怠;念力,念念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定力.定念增长,能破诸乱想,法诸禅定:慧力,慧念增长,能遗止三界见思之惑。
③七觉支: 折法,能栋择诸法之真伪及适宜与否;精进,修诸道法,勇猛精勤;喜,契悟正法,心得欢喜;轻安,获得身心轻安愉快;念。铭记所修定慧法面不忘失;定,摄心不散而入定境;舍,舍-切法,平心坦怀。
④八正道(Eightfold Path)是佛弟子修行的八项内容:正见解,见四谛之理而明之:正思想,思维四谛之理而使智慧增长,正语,不说任何非理之语正业,去除--切邪恶行为;正命,以正当的职业和方式生活;正精进.勱勉修习趋向湿粲之道;正念,意念正道而无邪;正定。以正智人于无漏清净之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