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翰墨飘萧》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561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3

内容

碧云缥缈,晴峦如染;金风细细,桂子飘香。窗外,又是一派明丽的秋光。
  几度春秋,几易寒暑,《翰墨飘萧———柯九思的艺术世界》终于到了付梓之期。
  轻抚书稿,百端感慨,油然而生。
  研究艺术大家柯九思,是我几十年的夙愿。从不敢轻易启动,到橐笔案头,走过了几多艰难的历程。从累积资料,到实地勘察;从积淀知识,到丰富学养;从细读文本,到体悟心灵;从板凳苦坐,到书稿初成,其间的冷暖莫我能知。
  闲暇时光,我当然也喜欢绿道漫步、席上把盏、雅室啜茗,但既然接此研究课题,仔肩之重,不敢稍怠。古人为学有“三余”之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思及此典故,辄有感奋之志。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云“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写的是他理政之余优游岁月的快意舒适生活,我在下班之后的漫漫长夜里,则是独坐芸窗,勤击键盘;大年除夕、新春元日,窗外爆竹声声,歌笑荡漾,我除了偶尔陪家人一道吃饭、散步,更多的,却是面对一缕檀香,书斋盘桓,案头静思,不敢浪掷寸阴。一日,正是正月初一近午时分,我在笔耕之余,与妻子同登小区附近的名胜汤公岩,权作休息,下山途中看见山麓下的田亩里,有母女二人,挥锄不已,汗出如浆,我上前笑问道:尔等为何如此辛勤?母答曰:做人,做人,就要做,不做,吃什么?此语朴素至极,却也道出人生哲理,我肃然起敬,彬彬而退,旋返书斋,也继续笔耕不辍…… 在研究、写作柯九思的日子里,我逐渐感悟到他的艺术世界的丰富多姿, 感悟到他为恢复和弘扬汉文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从中也汲取了几许发奋学海的力量。我想,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柯九思的时代相比,当然社会性质各异, 我们有更多的优越条件,但在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也同样需要不息的努 力。所以,这一力量的汲取,对我,对一切有志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士来说,都是重要的。如果本书能让读者在感悟柯九思的心路历程、人格魅力以及艺术风采上有所裨益,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同好的努力,则我几年来无论多么辛劳,都是值得的。
  本书的出版,不能忘怀诸多师友积极而有益的助力,没有他们的帮衬,本书的学术质量、出版时间,都将受到影响。感谢台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琦先生、台州文献丛书文化研究编辑部副主编严振非先生、台州著名学者王及先生审读了书稿,并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见。尤其是已经年逾七旬的王及先生,他以深厚的文史功底和细致耐心的审阅,给拙著以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很多需要完善的细节,包括注释、错字,其所耗费的心力和对学术事业的负责精神,令人动容,也勉励我这个后学小子在学术道路上继续谦虚谨慎、奋力前行!王及先生同时又是知名的书法家,他在拙著书稿上的阅改意见,以蝇头小字的面目出现,飘逸洒脱,天机一片。周琦先生幽默笑道:批注稿是墨宝,要珍藏,待价而沽!我当然不想待价而沽,但足堪视之为珍宝,今已庋诸高阁。感谢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万新华先生,他是新时期国内最早系统研究柯九思的专家,素为我所景仰。我与他仅通过几次电话,至今尚未谋面,但因为拙著配图所需,当我提出要他提供部分柯九思书画作品照片时,他慨然应允,迅速发送,其高义隆情,使人不胜感佩!在这里,我更要花费一点笔墨, 感谢仙居籍儒商李立中先生。他是柯九思故里蓼溪之畔李宅村人,初中一毕业,即闯荡商海于无锡。他为人诚信,尊奉仙居乡贤王相法先生的“真诚待人,无往而不胜”的教诲,艰苦创业,终于有成。搏击商潮之余,他雅好古典文学,晨昏把卷,乐此不疲,文史功底扎实。他更爱诗词吟咏,得名家熏陶,渐露头角,至今已是名闻全国的诗词家。他主动提出为我的书稿进行校对,也确实校对出了许多应该校正的文字。翻阅他寄回的书稿,看着他工整遒劲的红色楷字,您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没有更高学历的中年道兄的校改意见!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台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吕振兴先生、中共仙居县委书记林虹女士、台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陈波先生、原政协仙居县委员会副主席朱寿龙先生、政协临海市委员会文史委副主任任林豪先生、中共仙居县田市镇党委书记马敏娅女士、田市镇宣统委员任安先生、业师蒋文韵先生以及文友潘卫青、王学斌、周天勇、高旭彬等先生,他们在我研究、写作柯九思的过程中,不时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诸多情怀,不敢或忘! 张 峋2017年10月30日于安洲清水山庄筠居堂

知识出处

翰墨飘萧

《翰墨飘萧》

出版地:上海

柯九思是元代台州文化史上以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书画均为人所称道,且在政坛亦有相当大的影响。本书考察柯九思之艺术和政治生涯,展示柯九思在当时艺坛和政坛的活动,以此折射出元代的状况和面貌。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