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扁舟和尚梵音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安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41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扁舟和尚梵音寺
分类号: I059.9
页数: 2
页码: 102-103
摘要: 本文讲述了章安镇杨司双洋的田野上,有一处梵刹。进入门内,有三进建筑,自山门入大殿,一式精舍,清静整洁。大雄宝殿佛龛之中,四座石佛像尤为古朴。这就是清朝乾隆年间扁舟和尚所建的大悲院,现称梵音寺。扁舟和尚俗姓张,临海人,青少年时期专心读书,追求功名。但清代以八股取士,要想博得考官的青睐,确实需要一番运气。可惜扁舟满腹才华,经多次考试,连一个秀才也中不了。看看尘世间的一切,实在不如方外好,于是他就开始阅读佛教经典著作。嗣后又云游各地,遍参名僧,增加佛学知识及佛家涵养功夫。现在的梵音寺经过整修,规模大增,焕发出佛教寺院的一种清修境界,梵呗相闻,超尘出俗。
关键词: 佛教文学 宗教文学

内容

章安镇杨司双洋的田野上,有一处梵刹。进入门内,有三进建筑,自山门入大殿,一式精舍,清静整洁。大雄宝殿佛龛之中,四座石佛像尤为古朴。这就是清朝乾隆年间扁舟和尚所建的大悲院,现称梵音寺。
  扁舟和尚俗姓张,临海人,青少年时期专心读书,追求功名。但清代以八股取士,要想博得考官的青睐,确实需要一番运气。可惜扁舟满腹才华,经多次考试,连一个秀才也中不了。看看尘世间的一切,实在不如方外好,于是他就开始阅读佛教经典著作。到了三十八岁,他到白严峰顶的灵泉洞皈依别峰禅师,法名心湛,号德聚,又自号扁舟和尚,正式出家修行。又到扬州隆觉寺、天台国清寺等处求法深造。嗣后又云游各地,遍参名僧,增加佛学知识及佛家涵养功夫。
  多年以后,扁舟和尚回归故里,准备自建一所寺院,作为自己静养之所。
  遍寻各地,都不合心意。一日,扁舟和尚到了西洋,见这里地势清旷,四周有山有泉,峰峦竞秀,林木茂盛苍郁,又有一片田野,蛙鸣鸟唱,处此间既可参禅,又可度众,确是一处能精建伽蓝的所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扁舟和尚与长徒净慈辛勤募化,创建大殿及两庑,雕塑佛像,取名为大悲禅院。
  大悲禅院建立后,四周佛教信徒都来烧香拜佛;又由于扁舟和尚学问广博,佛学深湛,剖析经义透彻,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听讲,许多僧人也前来拜师,大悲院很快就远近闻名。由于整座寺的建筑尚未完备,扁舟和尚又四处募化,在诸檀越的乐助下,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建成大悲宝阁。于是大悲禅院的名声更大,传至椒江两岸及台州各地。
  可惜的是,大悲阁落成不久就遭遇了大台风,大悲阁被台风刮倒,扁舟和尚半生的心血付之东流。但他并不气馁,又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建成新的大悲宝阁。
  不久,扁舟和尚就圆寂了,院事由其徒晴川法师继承。到嘉庆十年(1805),晴川在院传戒,大悲院名气更大,原院名已不适用,于是改名为梵音禅寺。
  现在的梵音寺,历经维修,大悲阁已无存,只存一条纵轴线上的三进建筑: 首先为山门,进为大雄宝殿、两厢,再后为法堂、两厢。大雄宝殿内的本尊释迦牟尼、协侍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还有佛前的观音菩萨,都是乾隆年间的石雕像,造像体型精美,线条生动,虽是一般白石所制作,但散发出一种古朴的美。
  可惜的是,这四座佛像的头部都在十年动乱中被毁,现在的头部为近年所补。
  法堂后面,还镶嵌着两块石碑,一块是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的《大悲院碑记》,黄岩(今椒江)举人陶如渊撰文,临海李厥中书;另一块是梵音寺《福田碑记》,刻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现在的梵音寺经过整修,规模大增,焕发出佛教寺院的一种清修境界,梵呗相闻,超尘出俗。

知识出处

章安史话

《章安史话》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2017

本书从多个板块讲述章安(现台州椒江区)的历史。内容包括:章安简史、海上丝路、文化教育、历史街区、桥梁水利、名人史事、章安诗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