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寒山诗在韩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212
颗粒名称: 二、寒山诗在韩国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1
页码: 180
摘要: 现当代的韩国有不少翻译、注解寒山诗的著述,据胡安江载文,如韩国东国大学教授金达镇翻译的《寒山诗》;金达镇译注、崔东镐解说的《寒山诗》;金达镇译、崔东镐编选的《寒山诗》;李钟益编译的《寒山诗讲义》。1994年,小说家高银以寒山拾得事迹为题材的佛教小说《寒山拾得》出版(真音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现当代的韩国有不少翻译、注解寒山诗的著述,据胡安江载文,如韩国东国大学教授金达镇翻译的《寒山诗》;金达镇译注、崔东镐解说的《寒山诗》;金达镇译、崔东镐编选的《寒山诗》;李钟益编译的《寒山诗讲义》。1994年,小说家高银以寒山拾得事迹为题材的佛教小说《寒山拾得》出版(真音出版社)。
  学术界对寒山诗的兴致始终不减。其研究的角度深广,从文献学、版本学、美术史研究等领域来考查寒山和拾得诗的流布与传世的影响。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主要有柳晟俊和金兑坤。柳晟俊著有《寒山的参禅诗》和《寒山和他的诗考》。金兑坤著有《寒山生活变迁过程考》和《寒山诗的思想》等。
  20世纪九十年代后,韩国在研究寒山方面数量增加,人数增加,研究范围扩大,而且还有专门研究寒山的硕士博士出现。韩国新时期的寒山研究出现了新的思路和路径,研究视野从研究寒山诗歌意境以及寒山诗与儒道释的文学渊源,转移到寒山的影响和寒山诗版本的研究上来,以金英镇和李钟美为代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